以太坊算力困境:硬件加速才是破局之道

以太坊的算力困境:软补丁难解根本问题,硬件加速迫在眉睫

Leo Fan 在 CoinTelegraph 撰文指出,如今的以太坊,就好比用一台上世纪 80 年代的古董笔记本电脑运行最新的 3A 游戏,卡顿、延迟是家常便饭,随时可能崩溃。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以太坊当前困境的真实写照。

每秒十几笔交易: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以太坊最初的基础设施,是为早期区块链的简单应用设计的。然而,随着 DeFi、NFT 等应用的爆发,以太坊网络不堪重负,每秒只能处理 10 到 62 笔交易。对比之下,Solana 以其亚秒级的出块时间和近乎零的交易费用,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开发者。在 TRUMP 概念币爆火期间,Solana 钱包下载量激增便是明证。以太坊的高昂 Gas 费和拥堵问题,迫使人们寻找替代方案。

L2 只是权宜之计

以太坊 Layer 2 (L2) 方案,如 Arbitrum、Optimism 等,试图缓解网络拥堵,但它们终究只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 L2 设计之初就受到了原生网络的限制,难以支持去中心化游戏、跨境支付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软件层面的优化,在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方面遇到了瓶颈。

Vitalik 的硬件愿景

Vitalik Buterin 的 Verge 计划,设想在消费级设备上实现完整的以太坊节点验证,这才是提升区块链可访问性和去中心化的关键一步。他强调,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计算基础设施,而非仅仅是拼凑的解决方案。专用硬件,例如 ASIC,可以显著提高交易处理速度、降低延迟、优化能耗。这才是可持续扩展以太坊的根本,确保网络在不牺牲核心原则的前提下持续发展。

硬件加速:以太坊的出路

即将到来的 Pectra 升级,重点在于账户抽象和验证器操作的增强,旨在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然而,它依然无法显著提高交易吞吐量,也无法有效缓解网络延迟。如果没有专门的硬件支持,以太坊可能会逐渐落后,削弱其作为区块链结算层的地位。

TradFi 入场的敲门砖

硬件加速的意义远不止于提升以太坊自身的性能。传统金融 (TradFi) 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兴趣日益浓厚,尤其是在跨境支付领域。 然而,跨境支付需要极高的实时处理能力,仅靠 L2 根本无法满足需求。2023 年,全球跨境交易额高达 190.1 万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还将继续增长。硬件加速,是激励 TradFi 机构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关键。

拓展应用场景

硬件优化还能增强区块链在其他行业的实用性,加速主流应用落地。例如,在医疗保健领域,加速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可以提升患者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在游戏行业,它可以支撑实时响应用户操作的区块链网络。

AI 的崛起:资源争夺战

我们需要正视一个现实:区块链并非孤立存在,它正面临着来自人工智能 (AI) 等计算密集型行业的激烈竞争。AI 的崛起正在重塑各行各业,但同时也加剧了对电力和设备的争夺。数据中心,例如 Hut 8 和 Coin Scientific,正在将资源倾斜到 AI 工作负载上,因为 AI 带来的收益远高于比特币挖矿。这无疑给区块链网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迫使其必须优化资源效率,否则将会在这场计算主导权的竞争中被边缘化。

“以太坊正在缓慢死亡”?

一些批评者甚至认为以太坊正在“缓慢死亡”。曾经作为 DeFi 创新中心的以太坊,如今却因为可扩展性问题而难以与新兴的 DeFi 竞争者抗衡。 为了应对 AI 的挑战,并保持其在主流应用中的竞争力,以太坊必须采用专用硬件,解决其低效的基础设施问题,实现更快的交易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现在就是投资硬件的时刻

过度依赖 L2 并非长久之计。 硬件解决方案,是确保以太坊保持其区块链创新领导者地位的必要条件。从实现无缝的 TradFi 集成,到支持游戏和医疗保健行业的实时互动,专用硬件能够有效解决以太坊基础设施效率低下的根本问题。如果不果断投资硬件加速,以太坊可能会停滞不前,眼睁睁地看着竞争对手崛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