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版穩定幣狂潮:一場資金遊戲?
川普簽字、香港倒數:穩定幣的冰火兩重天
穩定幣這股風,還在繼續吹!美國那邊廂,川普簽署的「穩定幣天才法案」正式立法,簡直像在幣圈投下一顆震撼彈。而香港這邊,穩定幣也即將迎來發行倒數。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就要正式生效了!相較於美國穩定幣掀起的幣圈巨浪,香港這點浪花,在加密貨幣領域可能只算漣漪,但在股票市場,卻罕見地展現了驚人的影響力,這點實在讓人嘖嘖稱奇。
自從香港穩定幣草案通過後,港股對穩定幣的熱情簡直是火山爆發!「穩定幣概念股」迎來了飆升式上漲,股價翻倍根本是基本操作,甚至還出現了10倍的大牛股,投資者們津津樂道,上市企業更是笑得合不攏嘴,準備迎接增資。但這看似皆大歡喜的局面,卻讓香港的監管機構開始坐立難安了。近日,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就在官網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行穩致遠的穩定幣》的文章,擺明了想給這過熱的穩定幣市場降降溫。
金管局的當頭棒喝:泡沫化警訊?
然而,面對這燒得吱吱作響的開水壺,想把溫度降下來,恐怕是難上加難啊!
5月2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在立法會三讀通過。當時,美國的穩定幣法案還在參議院裡審議,香港這「搶跑」的動作,在市場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說實話,從內容上來看,牌照制、100%全額儲備、2500萬港元實繳股本、反洗錢條例等等,跟其他主流地區的立法其實大同小異。但從輿論上來說,冰火兩重天,成了香港穩定幣的真實寫照。
一方面,由於香港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影響力日漸式微,再加上之前幾次搶跑操作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加密貨幣市場普遍對香港抱持著比較悲觀的看法。大家認為,就算香港不斷強化監管基礎、完善監管條例,在有限的市場需求下,最終也不過是美元穩定幣的附庸,能發揮一點窗口作用就已經很不錯了。
加密貨幣市場或許不買單,但在其他市場,這消息可是個大利好!條例通過後,各大嗅覺靈敏的巨頭企業紛紛搶灘登陸,傳統媒體、券商更是爭相報導,讓穩定幣實現了真正的突圍破圈。一時間,對於穩定幣的內涵、使用場景、價值意義的討論持續發酵,甚至逐步延伸至人民幣穩定幣的必要性辯論。彷彿穩定幣這個萬億級市場,就在爆發的前夜。
就在本週五,香港穩定幣條例就要正式生效,同步開放牌照申請。然而,就在生效前一週,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卻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在其撰寫的《行穩致遠的穩定幣》一文中,明確指出穩定幣正在被過度概念化,呈現出泡沫化的趨勢。余偉文還表示,初期只會批出寥寥幾個穩定幣牌照,希望投資者在消化市場利好消息時,能保持冷靜和獨立思考。同時,金管局將落實條例的監管和反洗錢兩份指引,並徵求市場意見,在反洗錢方面會訂立更嚴謹的要求,盡可能降低穩定幣淪為洗錢工具的風險。
從上述言論可以看出,香港對於市場現況表示了擔憂,對於穩定幣發行牌照的審批更是抱持著非常謹慎的態度。至於為什麼主管機構要撰文來給市場潑冷水?原因很簡單,穩定幣在香港,實在是有點過熱了!
股價暴漲的背後:誰在炒作穩定幣?
妖股橫行:港股「穩定幣概念」的瘋狂表演
這種過熱現象,集中體現在股票市場上。光明的前景與非常初期的發展階段形成對比,讓穩定幣成為了一個相當美好的資本故事。而在這個故事的加持下,幾乎所有與穩定幣相關的股票都迎來了迅速上漲,這種增長效應幾乎是立竿見影。
國泰君安國際在6月獲批證券交易牌照,成為首家可提供虛擬資產全鏈條服務的中資券商後,6月25日股價暴漲198%,全年漲幅高達4.58倍!這簡直是坐火箭的速度。
7月7日,金涌投資發佈公告稱,公司已與AnchorX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備忘錄,將在跨境支付與貿易、穩定幣應用場景拓展等四個領域探索潛在合作。結果隔天,金涌投資的股價就放量飆升533.17%!這種漲法,簡直是挑戰投資者的心臟承受能力。
7月15日,中國三三傳媒公告稱,公司已展開申請穩定幣牌照的籌備工作。7月16日,中國三三傳媒收盤股價飆漲72.73%,今年以來的累計漲幅更高達14.95倍!這已經不是翻倍了,這是坐上太空梭直奔外太空啊!
僅僅一個消息,就能讓股價直線拉升,足以看出穩定幣敘事效應的強大。除了上述新加入的機構外,原有的老牌概念股也集體起飛,歐科雲鏈、雲鋒金融、易鑫集團、新火科技控股、OSL集團等今年累計漲幅都超過100%。就連被詬病已久的A股也被撼動,恆寶股份、四方精創、楚天龍等數字人民幣概念股也都迎來了倍數漲幅。
各懷鬼胎:巨頭、散戶、變色龍的入場券
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出於資本效應蹭熱度的「變色龍」企業,還是真正想參與穩定幣市場分一杯羹的金融機構,又或是出於降低結算成本、構建企業護城河的戰略巨頭,全都一哄而上。截至目前,據財新報導,已有五、六十家公司有意申請香港穩定幣牌照,既包括中國內地央企、金融機構,也包括互聯網巨頭。
然而,申請熱卻不代表審批熱。香港金管局就表示在申請的機構中,多數僅停留在概念階段,缺乏實際應用場景,而具備應用場景的,卻缺乏發行穩定幣的技術和管控各類金融風險的經驗和能力。僅為發行而發行,顯然是香港不願意見到的。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香港金管局才表示,在初期僅會批出個位數的牌照。 這話說得可真夠直白的,擺明了告訴你,別想著隨便湊個熱鬧就能撈一筆。
牌照爭奪戰:誰能笑到最後?
僧多粥少:金管局的嚴審標準
與此同時,面對過熱的牌照申請,香港金管局也有意採取初步篩選機制。財新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這次穩定幣發行人的牌照將不會以申請人自行下載表格、統一提交書面申請的方式進行,而是會以類似邀請申請制來安排。也就是說,在實際操作層面,負責監管發牌的香港金管局將與有意向的穩定幣牌照申請人預先溝通,了解對方是否符合基本申請資質,只有在預先溝通中獲得基本認可,才會由金管局發出申請表格。這簡直就像大學面試一樣,先刷掉一批不夠格的,才能進入下一輪。
沙盒計畫的優勢:先跑者的秘密武器?
至於牌照會花落誰家?從市場輿論來看,已經在參與穩定幣沙盒試點的意向發行人,似乎有著更大的勝算。 早在去年7月,香港金管局就開啟了穩定幣沙盒測試,京東幣鏈科技、圓幣創新科技、渣打聯合體(包含渣打、安擬集團以及香港電訊)等機構入選。到如今,沙盒測試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儘管金管局強調入選沙盒並不代表會下放牌照,沙盒企業也需按規定申請牌照,但鑑於沙盒中先行測試的應用場景與風控基礎,沙盒參與者對於如何迎合監管要求,顯然有著更多的心得體會。這就好比考試前先拿到考古題,勝算自然高人一等。
三大門檻:技術、場景、風控,缺一不可
整體來看,香港在牌照申請中主要看重三大方面:一是技術實現能力,是否具備發行技術要求;二是應用場景需求,需要具備實際方案與落實場景;三是風控能力,尤其要防範穩定幣洗錢風險。 客觀而言,此前就已有廣泛跨境金融與支付業務基礎、具備完整風控體系的大型企業存在優勢,而中小型企業的申請成功率,可謂相當渺茫,更多是陪跑的角色。這場遊戲,從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誰是主角,誰是配角。
降溫難:穩定幣的未來猜想
從現階段來看,儘管金管局呼籲降溫,但市場的FOMO情緒一時半會兒,也很難驟降。畢竟,誰不想抓住這波難得的機會呢?
美國的聯動效應:Circle的狂歡與降息的預期
一是美國穩定幣發展與香港存在一定的聯動關係。在天才法案通過後,美國的穩定幣狂熱不減,Circle連創新高,大型機構也多表示高度興趣,再疊加加密市場的積極情緒與可預期的降息,美國穩定幣還將迎來持續性敘事,而這一敘事,具備傳導效應。美國那邊歌舞昇平,香港這邊自然也難以置身事外。
人民幣穩定幣的呼喚:香港的歷史機遇?
二是香港穩定幣討論持續延伸。在最初,市場僅討論港元穩定幣本身,而來到如今,更多討論開始集中於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必要性。國家智庫如國家金融發展研究室、地方政府如上海國資委、各大券商諮詢機構、社會組織等都開始關注這一話題。從現有觀點來看,諸多觀點認為應該在香港市場試點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等到條件成熟,然後在國內以自貿試驗區為代表的境內離岸市場進行探索。在此之前,香港Web3發展遲緩的原因,正是通道受阻,而若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可行,不僅讓此領域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推動行業自身發展,長遠而言對於現有金融系統也將產生深遠影響。這可不是一個小小的穩定幣,而是一個牽動全局的戰略棋子!
逐利者的盛宴:完整的產業鏈正在形成
更重要的是,對於參與者而言,穩定幣是有利可圖的潛力市場,且正逐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發行人角度,對於零售主體發行人而言,穩定幣可顯著降低交易結算成本,提升競爭力;對於支付主體發行人而言,從媒介入手深入滲透數字資產市場,向全球金融設施邁進,亦有野心;即便僅為給股價添彩獲得資本敘事,對於部分參與者而言也有動力參與。在概念盛行的近期,眾安在線、第四範式、加冪科技、宜搜科技等超過5家集團宣布了大額配股融資計劃,OSL集團配售逾1.01億股,配售價為每股14.9港元,融資計劃接近24億港元。在發行之外,流量變現的主要承載虛擬資產交易平台、以銀行為主的託管方都正在積極佈局,計劃通過拓展獲取行業紅利。這簡直就是一場淘金熱,大家都想來分一杯羹!
基於以上種種,穩定幣的炒作仍將在短期內延續,而牌照作為本場合規競賽中的敲門磚,圍繞牌照的競爭,也將進入白熱化。但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發展初期的產業,牌照的輻射範圍大小、輻射效應強弱甚至業務需求的可行性,都有待考察。考慮到硬性門檻2500萬港元,以及可能年超百萬的持續合規費用,若無強勁的商業模式支持,貿然申請反而得不償失。正如香港金管局的撰文,行穩致遠者終究是少數,而更多只為蹭熱點的企業,在經過牌照的洗滌後,打回原型也在所難免。
對此,緊盯股票的投資者們,或許更要多一個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