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服貿會:一場披著科技外衣的權力遊戲?
表面的光鮮:數智領航,實則利益角逐?
喔唷,又來了!2025年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主題是「數智領航,服貿煥新」。聽起來是不是很潮?彷彿一腳踏進了科幻電影,AI滿天飛,數位化無所不在。但各位觀眾,別被這些高大上的詞彙給唬住了!在我看來,這根本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權力遊戲,科技只是華麗的外衣,背後藏著的是各方勢力的利益角逐。
說白了,服貿會這種大型展會,本質上就是一個巨大的交易平台。政府想藉此展現國力,提升國際形象;企業想趁機宣傳產品,擴大市場佔有率;專家學者則想藉機發表高見,提高自身影響力。大家各懷鬼胎,表面上和和氣氣,實際上卻是暗潮洶湧,爭奪資源和話語權。所謂的「數智領航」,不過是個口號,真正重要的是誰能在這場遊戲中搶得先機,分得更大的蛋糕。
彭軍的AI烏托邦:智慧會展,還是數據監控?
“小福”背後的大數據:誰在窺視你的需求?
首都會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彭軍先生,侃侃而談他們如何利用AI來提升服貿會的服務品質。聽起來很棒,對吧?AI診斷、AI健康評估、AI面試…簡直要把整個會場變成一座高科技遊樂園。但等等,先別急著鼓掌。我必須潑一盆冷水:這些AI應用,真的只是為了「智慧」和「便捷」嗎?還是說,它們更像是一個個精密的數據收集器,無時無刻不在窺視著你的需求、你的喜好、你的隱私?
特別是那個AI智能助手「小福」,基於DeepSeek大模型,24小時提供中英雙語服務。聽起來很貼心,但仔細想想,你跟「小福」的每一次對話,每一次互動,都會被記錄下來,成為DeepSeek大模型的訓練資料。你的提問、你的抱怨、你的好奇心,都會被分析、被歸類、被利用。這真的是「智能客服」,還是披著羊皮的「數據間諜」?
智能停車導航:解決方案,還是新的流量入口?
還有那個針對首鋼園區停車場的智能導航系統。乍看之下,是個解決停車難題的好方法。但別忘了,這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透過這套系統,主辦方可以精準掌握每個人的位置、停留時間、消費習慣。這些數據可以用來優化廣告投放、調整商品陳列、甚至制定更精準的行銷策略。換句話說,你以為你在使用一個免費的停車導航APP,實際上卻是在為別人貢獻你的個人數據,成為他們商業帝國的一塊磚瓦。
武少源的宏圖:北京的野心,首鋼的棋局?
365天平台:永不落幕的服貿會,還是永不停歇的數據收集?
中國會議酒店聯盟的武少源先生,描繪了一個宏偉藍圖:要將服貿會打造成一個365天全年無休的平台,實現會前、會中、會後的持續聯繫。聽起來很方便,不是嗎?隨時隨地都能參與服貿會,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但等等,我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這真的是為了方便大家嗎?還是說,這是一個永不停歇的數據收集機器,無時無刻不在收集你的信息,分析你的行為,掌握你的動態?
想像一下,你註冊了這個365天平台,每天瀏覽最新的展會資訊,參與線上討論,甚至在平台上進行交易。你的每一次點擊、每一次搜尋、每一次發言,都會被記錄下來,成為平台運營者手中的寶貴數據。他們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來了解你的需求,預測你的行為,甚至影響你的決策。這真的是一個「便利」的平台,還是披著羊皮的「監控」系統?
便捷門禁與智能交通:效率提升,還是隱私讓渡?
武少源還提到了便捷門禁系統和智能交通導航,可以提升參會者的體驗。聽起來很不錯,刷個身份證就能進場,手機APP就能找到停車位。但各位有沒有想過,這些便利的背後,代價是什麼?是你的個人信息,是你的行動軌跡,是你的隱私。
每次你刷身份證進場,你的身份信息就會被記錄下來,你的進出場時間也會被精確掌握。每次你使用智能交通導航,你的位置信息就會被實時追蹤,你的行車路線也會被完整記錄。這些數據匯集在一起,可以描繪出一幅你完整的行動畫像,讓別人對你瞭如指掌。這真的是「效率提升」,還是為了追求效率而「讓渡隱私」?
國家級數字信用:未來已來,還是全面監控的開端?
更可怕的是,武少源還暗示未來可能會使用國家級數字信用,實現手機入園。這聽起來很科幻,很先進,但同時也讓人不寒而慄。如果真的實現了數字信用入園,那就意味著你的所有信息都將與你的信用評分掛鉤,你的每一次行為都將影響你的信用等級。
想像一下,你在服貿會上發表了一些批評性的言論,或者購買了一些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商品,你的信用評分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你的生活、工作、甚至出行。這真的是「未來已來」,還是「全面監控」的開端?
張明益的精算:安永的算盤,服貿會的舞台?
“數及所能及,智見所未見”:口號響亮,實質幾何?
安永華北區主管合夥人張明益,這次帶著「數及所能及,智見所未見」的口號來了。嗯,聽起來很厲害,好像安永掌握了什麼不得了的黑科技,能把服貿會帶到一個全新的境界。但說實話,這種口號我聽多了,大多都是華而不實的空話。什麼叫「數及所能及」?什麼叫「智見所未見」?說白了,還不是在吹噓自己的數據分析能力和人工智能技術?
當然,安永作為一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在數據分析和風險管理方面確實有其獨到之處。但問題是,這些技術真的能為服貿會帶來實質性的改變嗎?還是說,它們只是安永用來抬高身價、吸引客戶的工具?我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安永的“朋友圈”:利益共同體,還是各取所需?
張明益還特別強調,安永已經連續六年參與服貿會,並且感受到展會的「朋友圈」持續擴容、紐帶作用日益增強。這句話透露出一個重要的信息:服貿會不僅僅是一個展會,更是一個利益交換的平台。安永通過這個平台,結交了各行各業的企業夥伴,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
但這個「朋友圈」真的是友誼至上、互助互利嗎?當然不是。在這個「朋友圈」裡,大家都是各取所需,互相利用。安永利用服貿會的平台,展示自己的專業能力,尋找潛在客戶;其他企業則利用安永的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這是一個典型的利益共同體,大家為了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一起,一旦利益發生衝突,這個「朋友圈」也就會瞬間瓦解。
論壇的喧囂:專家雲集,空話連篇?
諾貝爾獎得主的光環:學術背書,還是商業站台?
服貿會這次請來了一堆專家學者,還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準備在論壇上高談闊論。乍聽之下,這陣容簡直是星光熠熠,學術氛圍濃厚。但各位別忘了,這些專家學者也是人,也要吃飯,也要賺錢。他們願意花時間來參加這種商業活動,除了分享知識之外,肯定也有其他的考量。
說白了,很多時候,這些專家學者就是在為服貿會站台,為某些企業背書。他們利用自己的學術聲譽,來提高服貿會的檔次,增加展會的吸引力。而作為回報,他們可以獲得豐厚的報酬,或者獲得更多的曝光機會。這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但同時也讓人質疑:他們的言論是否還能保持客觀公正?
全球綠色經濟發展: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這次論壇還將討論全球綠色經濟發展。這個議題聽起來很高大上,很符合當前的潮流。但說實話,我對這種宏大的議題並不抱太大期望。畢竟,綠色經濟的發展涉及到各個方面的利益,涉及到技術、政策、資金等諸多因素,不是靠幾場論壇就能解決的。
更何況,很多時候,所謂的「綠色經濟」只是一個幌子,一個政治正確的口號。一些企業打著「綠色」的旗號,實際上卻在做著污染環境的事情。一些政府喊著「綠色」的口號,實際上卻在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增長。這種情況下,討論「全球綠色經濟發展」又有什麼意義呢?不過是空談罷了。
服貿會:一場精心策劃的表演?
科技是幌子,權力是本質?
綜上所述,2025年的服貿會,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表演。科技只是用來吸引眼球的幌子,真正重要的是權力的運作和利益的分配。各方勢力在這個舞台上粉墨登場,各懷鬼胎,為了各自的目標而互相角力。
政府想藉此展現國力,提升國際形象;企業想藉此宣傳產品,擴大市場佔有率;專家學者則想藉此發表高見,提高自身影響力。而廣大的參會者,則成為了這場表演的觀眾,被各種高科技的手段所吸引,被各種宏大的口號所迷惑,卻往往忽略了背後隱藏的真相。
誰在操控這場盛會?
那麼,究竟是誰在操控這場盛會?是政府嗎?是企業嗎?還是那些掌握著高科技的巨頭?或許,答案是:所有參與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操控著這場盛會。每個人都想從中獲取最大的利益,每個人都想影響事件的走向。這是一場複雜的博弈,沒有人能夠完全掌控全局。
或許,我們應該以更批判的眼光來看待服貿會,看穿那些華麗的辭藻,看清那些隱藏的利益,才能真正理解這場盛會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