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樂的隕落與山姆的焦慮:一場零售業的權力遊戲?
超市巨頭的黃昏:人人樂退市的警鐘
七月四日,這一天在零售業的歷史上恐怕要被記上一筆,但不是光榮的那種。全國知名的連鎖超市人人樂,正式宣告摘牌退市。聽起來像是一齣老掉牙的連續劇,但卻是血淋淋的現實。多年虧損,資不抵債,這八個字像一把利刃,毫不留情地刺穿了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超市品牌。我記得小時候,人人樂可是逢年過節必逛的地方,擠滿了人,搶購打折商品,熱鬧得像廟會。現在呢?門可羅雀,黯然退場。這背後的原因,絕對不僅僅是經營不善這麼簡單,而是整個零售行業都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沃爾瑪的王牌:山姆會員店的崛起
當人人樂在苟延殘喘的時候,另一邊廂,沃爾瑪卻在偷著樂。去年沃爾瑪在中國超市TOP100排行榜上再次稱霸,銷售額高達1588.45億元人民幣!這可不是小數目,相當於一些小國家的全年GDP了。而沃爾瑪能夠連續多次霸榜,靠的可不是傳統的沃爾瑪大賣場,而是它的秘密武器——山姆會員店。說實話,我一直覺得山姆這種模式挺聰明的,把目標客戶鎖定在中產階級,然後用各種“高大上”的商品來吸引他們。寬敞的購物環境,大包裝的進口商品,還有那種“花錢就是大爺”的服務態度,都讓人覺得物超所值。但是,山姆真的就這麼完美嗎?我看未必。
一盒好麗友引發的信任危機:山姆的選品降級風波
最近,山姆的日子並不好過。一盒好麗友派,竟然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今年六月,山姆悄悄上架了一系列新品,包括低糖好麗友派、徐福記燕麥藜麥蛋糕等等。這本來是件小事,但卻像一顆炸彈,在山姆會員群體中引爆了。大家紛紛吐槽,說山姆變了,不再是以前那個“高逼格”的山姆了。選品越來越Low,質量也越來越差。我的一個朋友,是山姆的忠實會員,她氣憤地跟我說:“以前在山姆買東西,閉著眼睛買都不會錯。現在呢?都要仔細看配料表,生怕買到假貨!”這句話說出了很多山姆會員的心聲。山姆此舉,擺明了是想降本增效,擴大客戶群體。但是,這種做法真的能奏效嗎?還是會適得其反,讓原有的忠實會員流失?當山姆不再是山姆,國人還會買單嗎?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從品質嚴選到偷工減料:山姆的變質之路
胖東來與山姆:零售業的兩極傳奇
要說近幾年零售業最火的兩家企業,本土的胖東來絕對算一個,另一個,就是來自美國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店。這兩家企業,一個在河南,一個在全國,卻都以獨特的經營模式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胖東來靠的是什麼?貨真價實的商品,再加上無微不至的服務。說實話,胖東來的服務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員工對顧客噓寒問暖,恨不得把顧客當祖宗供起來。而山姆呢?則是以會員制為基礎,提供差異化產品,聚焦中產階級人群。山姆的商品,大多是大包裝的進口商品,價格相對較高,但品質也相對較好。這種模式,正好滿足了中產階級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不過,這兩家企業雖然都很火,但經營理念卻截然不同。胖東來走的是“人情味”路線,而山姆走的則是“高大上”路線。這也導致了它們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不同的挑戰。
數據背後的真相:山姆的傲人戰績
2024年,山姆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了53家,銷售額更是突破了1000億元人民幣!更讓人咋舌的是,它的會員數量接近900萬。算下來,山姆單店平均銷售額超過18億元人民幣。這是什麼概念?2024年,永輝、大潤發單店平均銷售額在1.5億元人民幣左右,胖東來許昌超市去年銷售額也只有59.45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山姆一家店的銷售額,相當於十幾家永輝或者大潤發!更可怕的是,今年初山姆依舊延續了火爆的勢頭。根據沃爾瑪財報數據,2-4月山姆在中國區的淨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6.2%。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山姆在中國零售市場的地位。但是,這些光鮮的數據背後,卻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問題。
文安德的改革三步棋:山姆的轉型之路
山姆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成功的。其實在2016年以前,入華20年的山姆在中國只有十幾家門店,還不被國人所熟知,甚至被外界認為是沃爾瑪的累贅。那時候的山姆,商品種類繁多,但品質參差不齊,價格也不夠親民,很難吸引到顧客。直到2017年,文安德升任為中國區總裁,才開始對山姆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首先將上萬種的SKU精簡至4000種,提升供應鏈品質;其次力排眾議把會員費由150元/年上漲至260元/年,進一步篩選客戶群體;最後在一線城市設立前置倉,發力線上渠道,試水新零售。這三步棋走下來,山姆從內到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品種類變少了,但品質卻提升了;會員費變貴了,但服務也更好了;線上渠道開通了,購物也更方便了。文安德的改革,可以說是山姆成功的關鍵。
消費升級的紅利:山姆的爆紅密碼
對於消費者而言,雖然會員費大幅提高,但是寬敞的購物空間、獨一無二的大包裝商品、世界各地的特色產品以及高品質的自有品牌Member’s Mark,都是其他超市沒有的購物體驗。尤其2019年,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國人對生活物資有了全新的追求,山姆的出現正好填補了高端零售市場的空白。趁著消費升級的紅利,山姆的知名度也響徹全國。僅在2020-2024年間,其會員數量就增加了近700萬。這幾年,中國的消費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不再只滿足於購買廉價的商品,而是開始追求更高的品質和更好的體驗。山姆正好抓住了這個機會,通過提供高品質的商品和優質的服務,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可以說,消費升級是山姆爆紅的重要原因。
品質崩壞的危機:山姆的信任赤字
不過近兩年消費者慢慢發現山姆似乎變了。以前可以閉眼買,現在都要仔細甄別,引以為傲的品質沒有了保障。據《1818黃金眼》報道,今年6月,上海一位消費者在山姆上海浦東店購買的堅果裡面吃出了蟲子,而像這樣類似的案例並不佔少數。3月份有網友爆出山姆有機高鈣鮮牛奶在保質期內變質、1月份多名消費者反映在山姆購買的車厘子口感發苦、出現霉變。去年5月上海的劉先生花費101元在山姆購買的豬排,吃完兩小時後上吐下瀉。很明顯,爆火之後的山姆陷入了低質怪圈。這讓人不禁要問,山姆到底怎麼了?是供應鏈出了問題?還是管理層出現了失誤?無論是什麼原因,品質的下降,都將會嚴重損害山姆的品牌形象,導致會員流失。如果山姆不能及時解決這個問題,恐怕會重蹈人人樂的覆轍。
瘋狂擴張背後的焦慮:山姆的百店野心與挑戰
零售業的版圖爭奪:山姆的擴張速度
五月二十八日,山姆在武漢的第四家店江岸店正式開業。加上四月份的合肥店和三月份的嘉興店,山姆上半年已經開出了三家門店。據沃爾瑪披露的計劃,下半年山姆還會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中山、張家港、揚州、無錫八地開店。這簡直像是在下餃子一樣!以前的山姆,開店速度慢得像蝸牛,一年也就開個幾家店。現在呢?恨不得一個月開一家。為什麼會突然提速?答案不言而喻,就是為了搶占市場。現在的零售業,競爭異常激烈,你不搶,別人就會搶。山姆深知這個道理,所以才會如此瘋狂地擴張。但這種瘋狂的背後,其實也隱藏著深深的焦慮。
內憂外患:山姆面臨的競爭壓力
近些年大潤發、世紀聯華、永輝等頭部品牌閉店傳聞接連不斷,三、四線城市的中小商超倒閉的更是不計其數。這些空出來的市場,對於山姆來說就是財富。啃下蛋糕,最重要的是什麼?自然是速度。不過瘋狂開店,對於山姆來說更是一個極度考驗。不僅要面對友商的挑戰,還要解決供應鏈的難題。現在的零售市場,可謂是群雄逐鹿,各路豪傑都想分一杯羹。傳統商超在轉型,電商平台在滲透,社區零售在崛起。山姆面臨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更何況,山姆的模式並不是沒有缺點。高昂的會員費,限制了它的客戶群體;大包裝的商品,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買門檻;線下門店的限制,也讓它難以覆蓋到更多的地區。這些都是山姆需要解決的問題。
傳統商超的模仿與挑戰:永輝、大潤發的倉儲轉型
山姆的爆火,讓會員制倉儲量販這一零售模式成為行業熱點。不少傳統商超紛紛效仿,例如永輝倉儲超市、大潤發M會員商店、人人樂會員折扣店。這些傳統商超,原本是零售市場上的老牌勁旅,但面對新零售的衝擊,它們也開始尋求轉型。倉儲會員店,就是它們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它們希望通過這種模式,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但是,模仿山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它們需要解決供應鏈的問題。山姆之所以能夠提供高品質的商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擁有強大的供應鏈。傳統商超的供應鏈,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很難與山姆抗衡。其次,它們需要改變自己的經營理念。山姆的經營理念是“會員至上”,而傳統商超的經營理念則是“顧客至上”。這兩種理念,有著本質的區別。傳統商超需要改變自己的經營理念,才能真正吸引到會員。
新零售的崛起:盒馬、小象的威脅
除此之外,麥德龍、開市客、奧樂齊等海外零售巨頭的跟進又給山姆製造了一定壓力。這些老對手們,山姆或許並不懼怕,畢竟知根知底。不過像盒馬、小象、樸樸等後起之秀就很難應對了。目前盒馬NB門店數量突破了300家,去年小象超市GMV逼近300億元。這些新零售企業,憑藉著互聯網基因,迅速崛起,成為零售市場上的一股新興力量。它們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購物體驗。它們的商品種類更加豐富,價格也更加親民。更重要的是,它們更了解年輕人的需求,能夠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這些都是山姆所不具備的優勢。新零售的崛起,無疑給山姆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供應鏈的考驗:山姆的品控危機
當然山姆也有自己的強項,那就是資源整合。沃爾瑪能夠坐穩全球最大零售商的寶座,很大原因在於其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在源頭上直採確保品質,並且可以定制化產品。換句話說,因為山姆走量多,在上游更有話語權。只是如今運營60多家門店可不是以前20多家的小打小鬧,供應管理難度呈幾何指數增長。以前的山姆選品嚴苛,品質優秀,現在呢?產品內容降質、管理漏洞不斷湧現。例如私自篡改商品生產日期、虛假宣傳、陰陽標籤等問題屢禁不絕。很多網友反饋經常買的東西,很多都不如以前的好。如果是一般商超的話,消費者可以不計較,但關鍵是付了錢讓你嚴選,結果山姆卻偷了懶。供應鏈的管理,對於山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不能保證商品的品質,那麼山姆的優勢將會蕩然無存。
被自己的魔法打倒:山姆的本土化迷途
人事變動:山姆的策略轉向
去年十二月,山姆中國區高層發生人事變動,因文安德即將退休,其職位由沃爾瑪國際部運營高級副總裁Jane Ewing接任。更早之前的九月,鄭碩懷替代方曉峰成為山姆首席營運官。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話在商界更是真理。領導班子的更替,往往意味著企業發展策略的重大調整。文安德時代的山姆,奉行的是“高大上”路線,強調進口商品和高品質。而新領導班子上任後,山姆的發展策略勢必會發生極大變化。這種變化,究竟是好是壞,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並不太樂觀。
好麗友的逆襲:山姆的選品邏輯
所以才會在貨架上出現好麗友、衛龍、盼盼、徐福記、溜溜梅等一系列大眾品牌的身影。這些品牌,在普通超市隨處可見,價格也十分親民。它們的出現,讓山姆的貨架不再那麼“高冷”,也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接觸到山姆的商品。但是,這種做法也引發了一些會員的不滿。他們認為,山姆引入這些大眾品牌,降低了自己的檔次,不再是那個獨一無二的山姆了。山姆的選品邏輯,似乎正在發生轉變。它不再只追求高品質和進口商品,而是開始考慮如何迎合更多消費者的需求。這種轉變,或許能夠幫助山姆擴大客戶群體,但同時也可能會失去原有的忠實會員。
本土化策略的困境:山姆的信任危機
可以看出,山姆供應鏈正在由海外向國產調整,由此實現本土化運營。以前山姆的進口商品比例接近50%,現在有70%以上的供應商都是來自中國。當然不是說國產不好,相反在質量、產能等方面國產品牌可能更加穩定。山姆本意是想解決此前質量頻發的舊疾,不料卻越改越差,導致會員怒氣沖天。那麼山姆到底做錯了什麼?問題的關鍵,恐怕在於山姆的“本土化”策略。山姆希望通過增加國產商品的比例,降低成本,提高利潤。但是,這種做法卻讓消費者感到失望。他們認為,山姆之所以吸引他們,是因為它能夠提供其他超市無法提供的商品。如果山姆開始銷售和普通超市一樣的商品,那麼他們為什麼還要花錢辦會員卡呢?山姆的本土化策略,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引發了更大的信任危機。
會員制的核心價值:山姆的利潤來源
對於企業而言,利潤永遠是第一位。開市客也是會員超市,它的主要利潤來源並非商品,而是靠會員收費。而山姆則不同,會員增值服務只是小頭,更多是賺取商品的中間價,這一點和傳統超市並無太大區別。這種差異,決定了它們在經營策略上的不同。開市客更加注重會員的體驗,盡力提供高品質的商品和優質的服務,以吸引更多的會員。而山姆則更加注重商品的利潤,希望通過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這種做法,雖然能夠在短期內提高利潤,但長期來看,卻可能會損害會員的利益,導致會員流失。山姆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利潤來源,才能找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消費觀的背離:山姆的圈層危機
近兩年,海外貿易衝突加劇,關稅政策多變,如果進口商品比例還維持在高位,那麼山姆的利潤無疑會遭受影響。管理層為了保業績,讓數據好看,國產供應商無疑是最佳選擇。但是站在消費者角度,我花了260元,甚至680元開了卓越會員,為的就是省心,買到與眾不同、品質好的商品。當然國產商品也是山姆特供,但是長久以來山姆給外界塑造的形象是“中產人設”。用國產替代海外,在會員眼中這一行為既拉低了山姆的圈層,又貶低了國人的消費能力。像好麗友、衛龍這些品牌在樓下小賣店就可以買到,沒有了獨特感,山姆會員的意義何在呢?山姆的經營理念,與會員的消費觀,正在發生嚴重的背離。這種背離,將會導致山姆失去原有的優勢,陷入發展的困境。山姆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才能找到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