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精科IPO:高毛利背後的隱憂
華新精科,這家在上交所主板苦熬兩年的公司,終於迎來了IPO的新進展。從2023年1月遞交申請,到3月平移至上交所,期間經歷了多次因財務資料過期而中止審核的波折,如今總算更新了招股書,重新啟動了上市進程。但,這一切真的是苦盡甘來嗎?
作為汽車鐵芯領域內資廠商的前三名,華新精科的毛利率簡直可以用「鶴立雞群」來形容。但仔細一看,應收帳款卻長期高位徘徊,導致現金不斷淨流出。更讓人疑惑的是,在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都沒滿載的情況下,竟然還大手筆募資擴產。這讓人不禁要問:華新精科,你到底在盤算什麼? 難道是想趁著工程師節,讓大家集體加班衝業績,好讓數字好看一點?還是背後有什麼「無赦之仇」不得不報,需要擴大產能來一場「捍衛任務」?
車用鐵芯供應商的崛起:真的是「車模界林志玲」?
華新精科,一家專注於精密沖壓領域的公司,號稱在汽車鐵芯領域內資廠中排名前三。這讓人想起在車模界有著「林志玲」之稱的那些佼佼者,外表光鮮亮麗,但背後的故事卻往往不為人知。華新精科是否也一樣,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精密沖壓領域的佼佼者
華新精科的主營業務是精密沖壓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各種精密沖壓鐵芯以及鐵芯生產相關的精密沖壓模具。簡單來說,他們就是製造汽車和其他電機設備裡面的「心臟」的。但這個「心臟」到底有多重要?它的技術含量又有多高?這恐怕只有那些真正懂行的「工程師節」還在加班的工程師們才知道了。
客戶群星璀璨:從比亞迪到寶馬
招股書顯示,華新精科的客戶包括法雷奧、台達電子、博世集團、艾爾多集團、匯川技術、比亞迪、寶馬集團、采埃孚等一眾知名企業。他們家的產品最終應用在了比亞迪的秦、漢、宋、元、唐,以及寶馬的1 series、iX1、i3、iX3、i5、iX等系列車型上。這份客戶名單看起來確實夠亮眼,但仔細想想,這是不是也意味著華新精科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掌握在這些巨頭手中?
營收與淨利的雙增長:表面的繁榮?
2022年到2024年,華新精科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92億元、11.89億元、14.21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鐵芯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97億元、6.09億元、8.28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6.23%、57.32%、64.70%。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14億元、1.56億元、1.50億元,淨利率分別為9.54%、13.11%、10.54%。從數據上看,華新精科的營收和淨利都在增長,但如果把這些數字放在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背景下,又會發現什麼呢?畢竟,特斯拉(TSLA)的股價(TSLA stock)可是一直在牽動著整個產業鏈的心弦啊!
毛利率之謎:華新精科如何傲視群雄?
華新精科的毛利率,簡直是個謎。報告期內,他們的毛利率分別高達16.89%、21.86%、20.43%。要知道,同業可比公司中,最高的隆盛科技(300680.SZ)也才17.79%-18.92%,最低的神力股份(603819.SH)更是只有8.12%-9.46%。華新精科,你到底施了什麼魔法?難道是偷偷用了什麼「料鐵哥」的獨門配方?
同業比較:誰在說謊?
華新精科在問詢函回復中解釋說,這是因為公司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在精密沖壓鐵芯細分下游領域及細分分類存在一定差異。而且,2023年,隨著公司採用模內點膠技術的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鐵芯產品向寶馬集團及采埃孚集團等客戶大批量交付,公司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鐵芯毛利率水平有所上升。這番解釋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細推敲,卻又覺得哪裡怪怪的。
模內點膠技術:真的是致勝關鍵?
華新精科將模內點膠技術視為提升毛利率的關鍵。這種技術聽起來很高端,但說白了,就是在鐵芯生產過程中,將膠水精確地注入到指定位置,以提高鐵芯的性能和穩定性。但問題是,這種技術真的能帶來如此巨大的毛利率差異嗎?難道其他公司都是傻子,不知道採用這種技術?
震裕科技的警示:技術領先也難保高利潤?
更讓人疑惑的是,被華新精科拿來做比較的震裕科技(300953.SZ),其實早在國內首創模內點膠工藝,並且在粘膠鐵芯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相關模具及模內點膠系統都是自製的。按理來說,震裕科技應該更有優勢才對。但事實卻是,2023年震裕科技的電機鐵芯整體毛利率為16.44%,較2022年的16.93%還下滑了0.49個百分點。雖然震裕科技沒有披露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具體毛利率,但考慮到其電機鐵芯收入中新能源汽車類占比超過90%,可以推測其同類產品的毛利率應該是略有下降的。
<img src="https://chinachip.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06/18/104131oyqm9c7c4tq81088.pn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而華新精科的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鐵芯毛利率,卻從2022年的16.15%提升至2023年的21.83%,直接反超震裕科技。這讓人不禁想問:華新精科,你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難道是找到了什麼「百味人生」的經營秘訣?又或者,這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秘密?
## 產能利用率的困境:擴產是遠見還是冒險?
華新精科的招股書顯示,2022年到2024年,他們的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鐵芯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4.98%、48.71%、60.97%。即使考慮到2023年開始生產並批量供應採用點膠技術的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鐵芯,由於點膠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噴射膠水及催化劑,同時為了確保膠水能夠充分固化,衝床衝速相對較低,使得單台設備理論產能低於其他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鐵芯產品,對全年產能有一定影響,華新精科的產能利用率也遠未達到滿轉的程度。這讓人不禁懷疑,他們真的需要擴產嗎? 難道是學了馬斯克(Elon Musk)那一套,先畫個大餅,再說未來一定會供不應求?
### 數據背後的真相:產能過剩的隱憂
2024年,華新精科其他產品的產能利用率也僅在70%左右。這意味著,他們的大部分產能都處於閒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花費巨額資金擴大產能,是不是有點太冒險了?難道他們真的對未來的市場前景如此樂觀?還是說,這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考量?比如,為了配合某些大客戶的戰略布局,不得不提前擴大產能?
### 募資擴產:步子邁得太大?
這次IPO,華新精科計劃募資7.12億元,其中4.45億元用於新能源車用驅動電機鐵芯擴建項目,6740.33萬元用於精密沖壓及模具研發中心項目,2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單單是新能源車用驅動電機鐵芯擴建項目,就佔了募資總額的六成以上。這個項目計劃建設週期24個月,擬實現新增年產新能源車高端驅動電機定轉子鐵芯100萬套(單套產品標準重量約30千克,換算後產能約3萬噸/年)的生產能力,即較2024年底新增約50%產能。這新增的50%產能,到底要賣給誰?難道是要賣給「周子瑜」,讓她用來裝飾演唱會舞台?
### 七億募資的去向:股東們的豪賭
而報告期內,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鐵芯的產銷率分別為91.02%、80.87%、95.25%。這說明,他們現有的產能,並沒有完全轉化為銷售額。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花費巨額資金擴大產能,無疑是一場豪賭。如果未來市場需求沒有達到預期,那麼這些新增產能將會成為沉重的負擔,甚至可能拖垮整個公司。股東們,你們真的想好了嗎?或者這根本就是一場「威力彩」式的投資,搏的就是一個暴富的機會?
應收帳款的泥潭:現金流的無底洞
華新精科的招股書,越看越讓人心驚。他們不僅產能利用率不高,而且還深陷應收帳款的泥潭。報告期內,華新精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6518.31萬元、4.58億元、-6338.43萬元。2022年和2024年都是負數,這意味著,他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大部分都變成了應收帳款,無法及時回籠。這就像一個無底洞,不斷吞噬著他們的現金流。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百萬負翁」?賺的都是紙上富貴?
迪鏈的魔咒:比亞迪的拖款遊戲
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尤其是比亞迪的供應商,華新精科也難逃被「拖款」的命運。報告期各期末,比亞迪都高居應收帳款餘額第一名,應收帳款期末餘額分別為2.05億元、5246.08萬元、1.70億元,占華新精科應收帳款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3.01%、16.95%、29.56%。更讓人無語的是,比亞迪大部分貨款都使用迪鏈票證回款。這種迪鏈票證不符合票據確認條件,在期末時點尚未到期的迪鏈票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仍在應收帳款列報。也就是說,華新精科收到的不是真金白銀,而是一堆看似值錢,但卻無法立刻變現的「債券」。這簡直就是比亞迪在玩一場「空手套白狼」的遊戲,而華新精科,則成了被套住的那隻「白狼」。
寶馬的短暫恩惠:曇花一現的現金流
2023年的正流入,主要歸功於新導入的大客戶寶馬集團,他們的帳期較短,一般在開票後30天內付款。而且,相關項目供應商上海米頌實業有限公司等,也對與寶馬項目相關的材料款、物流及倉儲服務款從預付模式變更為給予月結30天的信用期,且主要採用票據的方式付款,拉長了支付現金的時間。但隨著收到的比亞迪迪鏈增加,以及上海米頌2024年度匯票到期承兌金額增加,導致支付的現金金額增加,2023年的正流入更像是曇花一現。這就像「林俊傑演唱會」門票,搶到就是賺到,搶不到就只能眼巴巴看著別人炫耀。
供應鏈的困境:誰在為誰買單?
”`
回款難題導致的現金流「失血」,始終並將持續考驗華新精科的現金流穩定性。這讓人不禁想問,華新精科到底是在為誰打工?難道是在為比亞迪、寶馬等大客戶「免費打工」?又或者,他們正在進行一場豪賭,賭的就是未來能夠擺脫對單一大客戶的依賴,真正實現獨立自主?這場賭局,誰會是最終的贏家?「蕭雅全」導演的電影,似乎也沒有這麼多反轉劇情。
深入分析:華新精科的未來之路
華新精科的IPO之路,可謂是荊棘密布。高毛利背後隱藏著產能利用率不足、應收帳款高企等諸多問題。那麼,華新精科的未來之路,究竟該如何走?難道他們真的只能像「李琴峰」筆下的角色一樣,在命運的漩渦中掙扎?
對賭協議?下一步會是盟立入股?
華新精科這次IPO募資,除了擴產和補充流動資金之外,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提高公司的競爭力。但問題是,單純依靠擴大產能,就能夠提高競爭力嗎?難道他們沒有考慮過,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又或者,他們已經和某些投資機構簽訂了對賭協議,必須在一定期限內實現業績目標,否則就要出讓股權?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下一步會不會是「盟立」這樣的自動化設備公司入股,幫助他們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電動車市場的變局:特斯拉(TSLA)降價的衝擊
當前,全球電動車市場正處於一個快速變革的時期。特斯拉(TSLA)不斷降價,試圖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這無疑會對整個電動車產業鏈帶來巨大的衝擊。華新精科作為電動車鐵芯供應商,自然也難以倖免。如果未來特斯拉(TSLA)繼續降價,比亞迪等其他車企為了應對競爭,也可能會被迫降價。這將會直接壓縮華新精科的利潤空間。到時候,他們還能維持如此高的毛利率嗎? 恐怕連「王淑麗」也無法預測天氣變化的影響。
技術創新:能否擺脫對單一客戶的依賴?
華新精科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關鍵還在於技術創新。他們需要不斷研發新的產品和技術,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擺脫對單一大客戶的依賴。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否則,他們就只能永遠活在比亞迪、寶馬等巨頭的陰影之下,成為一個任人宰割的「小弟」。這條路,或許就像「陳坤」演繹的那些角色一樣,充滿了挑戰和未知數。但只有勇敢地走下去,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如果「蕭家淇」能夠預見未來,或許會給他們一些更有價值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