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豪賭加密貨幣:從Luna陰影到韓國「國家隊」時代?

李在明豪賭加密貨幣:從Luna陰影到韓國「國家隊」時代?

從「永遠的候選人」到加密總統:李在明的政治豪賭

昔日敗選,今日翻盤:一場政治豪賭的起點

李在明,這位共同民主黨的核心人物,在2022年的總統大選中,以些微差距敗給了尹錫悅。當時,他將加密貨幣政策視為重要的競選支柱,意圖吸引年輕族群和廣大的散戶投資者。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接連兩次的失利,一度讓他背負了「永遠的候選人」這個略帶嘲諷的標籤。就好比棒球場上的德保拉,球是投得不錯,但總是差那麼臨門一腳,讓人扼腕。

然而,政治這玩意兒,永遠充滿著意想不到的變數。2024年12月,韓國政壇突然颳起一陣風暴。時任總統尹錫悅,因為試圖頒布戒嚴令,引發了嚴重的憲政危機。在輿論的猛烈抨擊和國會的強大壓力下,他迅速遭到了彈劾。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不僅讓總統寶座提前空缺了兩年,更打破了原有的權力平衡,意外地為李在明,這位屢敗屢戰的政治人物,創造了一個千載難逢的上位契機。這簡直就像是《我們與惡的距離2》的情節,充滿了戲劇性和不可預測性。政治,有時候比連續劇還要精彩!

翻牆直播:權力真空下的驚險一幕

當權力架構崩塌、國會陷入一片混亂之際,李在明展現了他過人的政治嗅覺和行動力。他迅速召集議員進入國會大廳,並且發起了直播。在群眾的簇擁下,他甚至不惜翻牆進入國會!這個畫面,簡直讓人聯想到64天安門事件中的坦克人,雖然情境截然不同,但同樣充滿了震撼力。

從那一天起,李在明在許多韓國人民的心中,成為了更適合擔任總統的人選。「我必須盡快讓盡可能多的國民了解這一情況。」他在直播中聲嘶力竭地呼籲民眾,親眼見證國會推翻戒嚴令的過程。這種充滿煽動力的演講風格,不免讓人想起某些「最佳辯士」的風采。但無論如何,他成功地抓住了民眾的目光,也抓住了那稍縱即逝的機會。

加密政策:李在明的勝選密碼?

最終,在昨天晚上公布的總統補選結果中,李在明以49.2%的得票率,大幅領先對手金文洙的36.8%,成功當選為韓國第21屆總統。對於他的支持者來說,這是一次「無論如何都要贏」的勝利,是三次參選之後的真正正名之戰。 這就像是電玩遊戲中,好不容易打贏了最終Boss,那種成就感和釋放感,絕對是難以言喻的。

而對於韓國的加密貨幣行業來說,李在明的勝利,可能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他不僅僅是政壇上的贏家,更是加密政策最堅定的倡導者之一。他的當選,預示著韓國的數位資產監管,即將迎來一次根本性的制度轉向。這就好比是switch 2 即將上市,遊戲規則即將被改寫,令人期待,又充滿了不確定性。

李在明的加密貨幣藍圖:ETF、穩定幣與國家隊

三大承諾:重塑韓國加密貨幣市場

早在就任之前,李在明就在競選期間,提出了一系列明確的數位資產政策主張。他將虛擬資產定位為國家金融改革的關鍵一環,並且首次將其納入總統級別的承諾體系。他的目標很明確:通過頂層制度設計,重塑加密貨幣市場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這就好比聯發科要在手機晶片市場上挑戰高通,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強大的技術實力。

李在明對於「韓國加密貨幣行業」的承諾,核心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推動虛擬資產現貨ETF合法化。
2、引導規模龐大的韓國國民年金(約8840億美元)配置加密資產。
3、構建以韓元為錨定的穩定幣體系,以此作為防止資本外流、強化本幣金融主權的戰略工具。

韓元穩定幣:防堵資本外流的秘密武器?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他對於韓元穩定幣的執著主張。在YouTube直播中,李在明公開表示:「為了防止國家財富外流,需要建立以韓元為基礎的穩定貨幣市場。」這一表態,不僅體現了他對於數位資產國際競爭格局的敏銳洞察,也直接回應了監管層對於Tether(USDT)和USD Coin(USDC)等美元穩定幣,在韓國境內交易中佔比日益攀升的擔憂。

據韓國央行的數據顯示,僅2025年第一季度,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交易額,就已經高達57萬億韓元,佔穩定幣總交易量的一半以上。這簡直就像是保時捷在路上吐痰,雖然影響不大,但卻讓人感到不舒服。李在明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奪回韓元的金融主導權。

官方監管:打造安全交易環境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李在明計劃「由政府主導整頓市場、降低手續費、建立綜合監管系統」,並且推動成立專門的「數位資產監管局」。其核心思路是:通過官方主導,為普通投資者提供更安全的交易環境,推動加密資產從「投機工具」向「資產配置選項」轉變。這就好比是教育部要改革教育體制,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措施。

田秋堇:監管先行,徵稅在後

這並非李在明首次在數位金融領域發聲。早在2021年,他就主張推遲原定於2022年開徵的虛擬資產所得稅,強調「監管先行,徵稅在後」。他還提議將徵稅門檻從250萬韓元大幅提升至與股票投資持平的5000萬韓元,並且允許虧損抵扣,以減輕散戶的負擔,提升政策的公平性。這種做法,就像是芒種節氣之後的及時雨,滋潤著市場,也給予投資者更多的信心。

如今,這套以ETF、穩定幣、監管體制為核心的政策路線圖,已不再僅僅是競選口號,而是隨著李在明的執政,逐步轉化為具體的提案。對於韓國的加密貨幣行業而言,這或許意味著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從金融體系的邊緣,走向制度的核心。甚至可以說,韓國的加密貨幣市場,正在步入一個「國家隊」時代。

Luna 陰影:穩定幣的信任危機與路線之爭

李准錫的質疑:歷史會重演嗎?

然而,李在明大力推動韓元穩定幣的計劃,並非沒有爭議。就在他提出構建本土韓元穩定幣市場的主張後不久,新改革黨總統候選人李准錫,便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猛烈的抨擊。他寫道:「李在明候選人的經濟觀,總是危險且充滿實驗性。他輕率地拋出未經實踐檢驗的想法,顯然不了解市場,只是在重複空洞的口號。」這就好比林智群律師在臉書上評論時事,總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

李准錫特別提及了曾經震驚全球的Terra/Luna事件——一個聲稱與韓元掛鉤,卻依靠算法維持價格的「穩定幣」項目。該項目崩盤,導致數十萬投資者血本無歸,使得「穩定幣」一詞,在韓國民眾心中蒙上了一層巨大的陰影,也成為保守陣營攻擊李在明政策的主要突破口。李准錫指責李在明的主張,是在「重蹈覆轍」,是「用國家信用為虛幻結構背書」。這種說法,就像是芒草媽在親子論壇上分享育兒經驗,總是能引起廣大父母的共鳴,但有時候也會引發一些爭議。

民主黨的反擊:算法穩定幣 vs. 全額抵押

對此,民主黨陣營迅速做出了反擊。前議員金炳旭公開表示:「僅憑Terra和Luna事件,就全盤否定韓元穩定幣,顯然與國際監管趨勢背道而馳。」他解釋道:「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監管機構,已明確將『算法穩定幣』(如Terra/Luna)排除在合規穩定幣範疇之外,認為其波動性過高,難以成為可靠的儲值手段。」

金炳旭強調,真正的合規穩定幣,應該採用「1:1全額抵押」模式,即用現金或短期國債等安全資產足額擔保,實時披露儲備金狀況,並且承擔即時贖回義務。他指出,當前主流的Tether(USDT)等,即屬此類。相比之下,李准錫對於所有穩定幣「一刀切」的否定態度,暴露了他對於全球加密監管框架理解的偏差。這就好比諾瓦克·喬科維奇在法網上面對新秀andreeva,雖然經驗豐富,但也不能輕敵。

蔡燦得:莫因噎廢食

另一名民主黨議員閔炳德的回應,則更具諷刺意味:「如果因為一臺復印機壞了,就要淘汰整個印刷術,那未免太可笑了。」他將穩定幣比作金融技術發展的一個階段,強調應該通過制度化監管來規範其發展,而非因為個別失敗案例,就全面封殺。 蔡燦得如果來評論這件事,大概也會說:「不能因為一次戀愛失敗,就否定所有的愛情。」 這種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卻也道出了其中的道理。

加密韓國:從蠻荒走向「國家隊」時代

900萬加密投資者:中產階級的新寵?

在李在明勝選的背景下,韓國的加密貨幣行業,正悄然進入一個政策驅動型的新週期。與以往草莽生長、平台各自為戰的時期不同,如今的市場,更像是一盤圍繞著「制度紅利」重新洗牌的博弈。這就好比是歐國聯的比賽,各個國家隊為了爭奪榮譽,都使出了渾身解數。

韓國本就是全球最活躍的加密貨幣市場之一。據韓國金融情報院(FIU)統計,截至2024年底,完成實名認證的加密貨幣投資者,已達970萬,同比增長2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0至50歲年齡段的投資者增長顯著。在持幣價值超過1億韓元的高淨值群體中,40歲以上人群佔比高達約78%。這一結構變化表明,加密資產正逐漸擺脫「年輕人投機工具」的刻板印象,成為中產及以上階層資產配置的一部分。 這就好比是亨泰光的產品,逐漸被高端客戶所接受,不再只是小眾市場。

交易所爆量:超越股市的瘋狂交易

同時,2025年韓國加密貨幣交易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總交易市值突破100萬億韓元,甚至一度超越本國股市的交易量。這輪增長,既受到國內政策寬鬆預期的刺激,也與全球政經局勢相關。特別是在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引發美元資產避險情緒的背景下,韓國本地投資者大量湧入以韓元計價的虛擬資產市場,形成了一股區域性資金回流潮。 這就好比是jerman vs portugal的比賽,吸引了全球無數球迷的目光,交易量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延遲徵稅:監管的緩兵之計?

面對市場的活躍,監管也在逐步跟進。政府已宣布將原定於2025年實施的虛擬資產轉讓所得稅推遲至2027年,理由是「技術落地尚不成熟」及「投資者保護制度仍不完備」。這一舉措,有效安撫了市場情緒,也為李在明推動的新監管框架,爭取了緩衝時間。這就好比是芒種節氣過後,偶爾來一場小雨,可以滋潤萬物,但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虛擬資產用戶保護法》:制度化的開端

但推遲徵稅,並不等於放鬆監管。2024年出台的《虛擬資產用戶保護法》(VAUPA),已正式生效,對交易平台提出了更嚴苛的合規要求,包括資產託管機制、內幕交易防控、用戶資產分離管理等核心內容。政府的意圖明確:通過更健全的制度設計,防止Terra/Luna式的信任危機重演,為加密貨幣市場的「正規化」奠定基礎。 這就好比是緯創和正崴等公司,為了保障用戶的權益,必須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

王義川:國家隊入場,重新洗牌

這一系列政策信號,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息:韓國政府正致力於將加密資產納入國家金融治理體系,推動市場從自由放任,向「國家化」的制度嵌入轉型。這正是李在明所描繪的願景——一個由政府引導、規則保障、創新驅動的數位資產市場。 如果王義川來分析,他大概會說:「這就像是蓋房子,以前是隨便亂蓋,現在是要按照設計圖來蓋,而且還要經過政府的審核。」

未來的韓國,加密貨幣政策或許不會一帆風順。穩定幣的爭議、稅務的落地、國際監管的協調,這些問題仍然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李在明執政的週期內,加密貨幣不再是避談的灰色地帶,而是被寫入總統承諾的國家戰略。韓國的加密貨幣行業,終於等來了一個制度化的起點。 即使是kiwi86這種金魚腦,大概也能記住,韓國的加密貨幣市場,要變天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