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警大革命!机器人“滨滨”“妮妮”携黑科技,颠覆你的天气观!

世界气象日: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

3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65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它强调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提升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借助科技创新来增强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最终守护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气象预警大革命!机器人“滨滨”“妮妮”携黑科技,颠覆你的天气观!

气象科技的未来:大模型与机器人赋能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指出,随着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能力的不断升级,未来“气象+大语言模型+5G+机器人技术”的结合,将为气象科技现代化、社会服务现代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大语言模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学习,能够显著提升气象数据的处理效率、预报模型的精度以及气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从而为防灾减灾提供更及时、更精准的决策支持。

气象+模式:定制化服务助力各行业

张恒德还提到,“气象+”模式能够与交通、农业、能源、文旅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为各行各业提供定制化的气象服务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气象信息不再是单一的天气预报,而是能够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提供更精准、更专业的气象服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气象机器人“滨滨”和“妮妮”的新使命

在之前的哈尔滨亚冬会上大放异彩的气象机器人“滨滨”和“妮妮”,带着新的使命来到了北京,参加由中国气象局等单位组织的“2025年世界气象日专题活动”。它们的到来,为气象科技发展再添一抹亮色,也开启了它们在气象服务领域的新篇章。

技术迭代与优化:打造更强大的气象机器人

据悉,“滨滨”和“妮妮”具备强大的知识储备和快速响应能力,是由国家气象中心、黑龙江省气象局、黑龙江移动和富春股份共同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是富春股份与春见数智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合作的成果。它们是“气象+大语言模型+5G+机器人技术”技术应用的典范。

基于亚冬会的研发基础和应用经验,开发方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与优化,持续对“滨滨”和“妮妮”开展深度训练,基于 DeepSeek和Qwen等国内优秀的大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实现了重点区域高分辨率天气监测分析、“分钟级、百米级”精细化预报产品、高影响天气预报产品、数字智能预警产品等精细化预报服务需求的快速响应。

智能交互:精准响应与多场景应用

同时,通过RAG技术和微调技术,构建了大量气象专业知识库,诸如气象原理、天气现象解读、气象灾害防范措施、最新气象法规条例等精准融入大模型,并结合自研的ASR和TTS技术,灵活运用自动语音识别(ASR)技术,使得“滨滨”和“妮妮”拥有了强大的语言理解、逻辑推理、知识生成能力和智能交互能力。

据研发人员介绍,无论是面对功能性的天气预报查询、气象预警、气象知识科普,还是复杂的气象服务逻辑判断,“滨滨”和“妮妮”都能精准理解问题并迅速响应。同时,借助多方位雷达和传感器,以及智能地图扫描和定位技术,机器人可以为用户进行导航讲解,智能避障,从而适用于多种场合,成为“气象+大语言模型+5G+机器人技术”等多个科技前沿领域融合应用的典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