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暴涨?中国农业藏着你想象不到的秘密!

科技兴农:提升单产是关键

春耕时节话单产: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春分将至,田野里涌动着春耕的繁忙景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地强调,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更要将目光聚焦于单产和品质的提升。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的实施规模。毫无疑问,在当前及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单产提升”已然成为一个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它不仅关乎中国人的饭碗,更关系到农业的未来。

单产提升的必要性:突破耕地资源瓶颈

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升单产是根本出路。近年来,粮食播种面积虽逐年增加,去年更是达到了17.9亿亩,创下197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约束没有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挑战依然存在,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仍然不高。过度依赖扩大播种面积来增加产量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数据最有说服力:2024年,粮食亩产的提升对总产量增长的贡献超过八成,而面积扩大带来的贡献则不足两成。这充分说明,要实现“藏粮于技”,必须将主攻方向锁定在单产提升上,从而促进大面积的增产。

单产差距:潜力与挑战并存

虽然我国小麦和稻谷的单产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粮油品种的单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例如,玉米亩产比美国低近300公斤,大豆比巴西低100公斤左右,油菜比法国低约40公斤。当前,产能需求最为迫切、单产提升潜力最大的作物,无疑是大豆和玉米。以玉米为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出口国,而我国玉米的单产却不到美国的60%。大豆方面,巴西和美国是主要的出口国,两国的单产水平接近,而我国大豆的单产却不到它们的60%。专家分析指出,通过选育新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改进施肥方式等一系列措施,玉米、大豆等作物完全有潜力实现单产的大幅度提升。

从试验田到大田: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

谈及单产,我们必须正视一个现实:科学家实验室里的、高投入试验田里的、小范围样板田里的、大多数农户地块里的、超大面积种植带里的单产水平往往各不相同。近年来,各地集成创新了一批高产技术模式,示范点的平均增产幅度都在10%以上,但这些技术模式尚未得到大面积的普及推广。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样板田里的单产提升,而是更大面积的单产提升。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力度还不够,一些增产增效的措施仍然停留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里,其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技术应用成本较高,有的技术虽然能够增产,但却费工费时,还有的是农民的接受程度不足。

单产、品质与成本:科技创新的平衡之道

科技创新对于农业具有提高单产、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等基础性作用。然而,单产、品质和成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单产提升并不必然意味着其他两方面也会同步改善。在很多情况下,单产提升需要增加投入,如果由此获得的效益无法跑赢新增的投入,农民自然不会买账。因此,在提高单产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控制成本的增长,只有当农民能够清晰地看到收益,他们才会有积极性去采纳新技术。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稻谷和小麦的单产并不低,但生产成本却高于主要的出口国,特别是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努力提高优质优价产品的单产,同时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从而提升规模效益。

授农以技:科研人员与广大农户的使命

科研人员:科技兴农的引擎

授农以技的起点,在于辛勤耕耘的科研人员。国家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每年投入大量经费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科技发展,这实属不易。农业科研人员必须将这些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他们既要具备科学家精神,能够保持定力,甘坐“冷板凳”,又要敢于突破,勇闯“无人区”,以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在数据上求真,在研究上求实,在成果上求效。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农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创新成果也层出不穷,但同时也存在着创新协同不足、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要畅通科技经济循环,推动农业科研需求从产业中来、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在解决农民的急难愁盼中锤炼本领,让实用好用的技术真正走进乡村,走进农户。

广大农户:科技落地的基石

授农以技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广大的农民群体。在我国,小农户数量庞大,因此,在技术上扶持农民,特别是扶持小农户,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不能仅仅就科技谈科技。事实上,农机和种子都是农业科技的物化载体。例如,在降低成本方面,农机的作用尤为突出。在美国的粮食生产中,人工成本占比非常低。近年来,我国农机化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占比仍然偏高。如今,农民甚至不必自己会操作农机,可以通过社会化服务来解决。

科技赋能农业:现代科技的应用与展望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但各种现代科技都可以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物联网、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催生了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