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信通“摘星”疑云:散户抬轿,业绩注水?

\*ST信通:一场自导自演的“摘星”闹剧?

2025年3月11日,*ST信通(600289)股价诡异上涨5.03%,收于6.47元。表面看,这或许是投资者对该公司“摘星脱帽”的乐观预期。但仔细剖析数据,却不禁让人怀疑这背后是否存在着一场精心策划的“自救”行动。

散户接盘,主力撤退?

从资金流向数据来看,3月11日当天,主力资金净流出80.68万元,游资也净流出37.23万元,而散户资金却净流入117.92万元。这个数据组合,熟悉A股市场的投资者恐怕再清楚不过了:典型的“主力出货,散户抬轿”。

为什么这么说?*ST信通作为一只风险警示股,其基本面即使有所好转,也难以支撑如此力度的上涨。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主力资金和游资借着“摘星”概念,拉高股价,吸引散户入场,然后悄悄撤退,完成一波收割。这种手法在ST股中屡见不鲜,就像2023年某些被爆炒的ST股,最终一地鸡毛,受伤的总是追涨杀跌的散户。

业绩回暖?数字游戏罢了!

*ST信通2024年三季报显示,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有显著增长。但细看扣非净利润,仍然是负数,虽然同比大幅上升,但依旧亏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实质性改善,所谓的业绩增长,很可能只是靠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来粉饰报表。

财报中提及的投资收益高达5110.67万元,这笔收益从何而来?投资了什么项目?这些信息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分析。如果这笔投资收益是一次性的,那么*ST信通的业绩改善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果剔除这笔收益,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又会如何?这些问题,投资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正如一位资深会计师朋友私下跟我吐槽的:“上市公司的财报,水分太多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看表面数字。”

行业排名垫底,竞争力堪忧

从证券之星提供的数据来看,*ST信通在行业内的多项关键指标排名都比较靠后。例如,市盈率(TTM)高达249.8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说明市场对其估值存在明显泡沫。毛利率虽然高达56.85%,但考虑到其主营业务是软件开发和服务,这个毛利率并不算特别出色,甚至可能存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ST信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华为、中兴等巨头都在积极布局行业数字化领域。在这种情况下,*ST信通作为一个中小企业,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核心竞争力又在哪里?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那么*ST信通的未来发展前景恐怕并不乐观。就像任正非在华为内部会议上经常强调的:“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总之,对于*ST信通这类股票,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摘星”概念所迷惑。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一定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充分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和行业前景,切勿盲目跟风,以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