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普特:机器视觉“茅台”的创新焦虑与突围

机器视觉“茅台”的焦虑:奥普特的创新困境与行业内卷

最近参加了奥普特的投资者交流会,感觉这家曾经被誉为“机器视觉茅台”的企业,如今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从2025年3月7日发布的交流纪要来看(证券之星),机构投资者对奥普特盈利能力下滑的担忧,溢于言表。

盈利承压背后的真相:创新投入与市场竞争的夹击

奥普特将2024年盈利指标的下滑归因于下游行业增速放缓和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和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当然是好事,但问题在于,这些投入是否真的能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并带来相应的回报?

公告中提到,奥普特加大了在人员薪酬和研发物料方面的投入,同时扩大了海外市场服务团队规模。这些举措在短期内确实会影响利润,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不能有效提升产品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那恐怕就只是“烧钱”而已。而且,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贸然扩大海外市场规模,风险也不容忽视。

AI赋能,是机遇还是泡沫?

奥普特在交流中也提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重要性。不可否认,机器视觉正朝着多模态融合的方向发展,例如结合触觉、声音等信息,以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和智能化水平。但问题是,目前很多所谓的“AI赋能”,实际上只是概念炒作,真正落地应用的并不多。

奥普特也推出了自研的智能软件DeepVision3,声称其在高效性、柔性和易用性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例如,通过小样本学习,降低了对数据量的依赖;通过增量训练功能,缩短了训练周期。这些听起来都很诱人,但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目前市场上类似的AI平台并不少见,奥普特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还有待观察。

市场份额之争:技术领先就能高枕无忧?

奥普特在公告中引用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数据,强调其在3C电子和锂电行业的市场影响力。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为170.65亿元,其中3C电子和锂电行业分别占43亿元和21亿元。奥普特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11.41亿元,在行业内确实有一定的优势。

但问题在于,市场份额并不等于绝对优势。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机器视觉领域,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奥普特的技术领先优势能否持续保持,以及能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而且,仅仅依靠3C电子和锂电行业,风险也比较集中。一旦这两个行业出现下滑,奥普特很可能会受到冲击。

并购的逻辑:扩张还是自救?

奥普特通过并购运控公司东莞泰莱,拓展了产品线,强化了视觉方案解决能力。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都是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两者的结合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控制流程,提高处理速度。

但并购也存在风险。能否成功整合东莞泰莱的资源,实现协同效应,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且,并购本身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如果整合不力,反而会成为企业的负担。更何况,奥普特在公告中提到,其客户与东莞泰莱的目标客户群体一致,这是否意味着并购只是为了争夺存量市场,而非开拓新的增长点?

总的来说,奥普特面临的挑战并不少。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如何将研发投入转化为实际的市场回报,如何成功整合并购资源,都是摆在奥普特面前的重要课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