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长方(SZ300301)”康铭盛事件”最终处罚结果已于1月10日晚间正式公布。深圳证监局对康铭盛多名相关责任人处以100万元罚款,并责令改正;同时拟对*ST长方及多名责任人给予警告,处以数额不等的罚款,其中李迪初更面临5年证券市场禁入。
事件回顾:内部斗争与财务造假
该事件的核心在于*ST长方与其控股子公司康铭盛之间的长期内斗,以及由此引发的财务造假行为。2015年,*ST长方收购康铭盛60%股权,2017年又增持至95%以上。然而,康铭盛控制权长期掌握在原管理团队手中,特别是创始人李迪初。由于业绩承诺未能完成,双方矛盾激化,最终演变成公开冲突。
冲突的焦点在于康铭盛的财务管理问题。2021年,*ST长方发现康铭盛存在严重的存货管理、销售与收款、信息系统管理缺陷,以及高达1.68亿元的大额返利未入账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ST长方2021年财务报表收到非标意见,股票被“披星戴帽”。
更严重的是,2022年11月,公安部门在康铭盛江西子公司厂区发现大量被掩埋的会计原始单据,进一步证实了财务造假的严重性。李迪初否认知情,但*ST长方未对此做出回应。
处罚结果及影响
深圳证监局的处罚决定书显示,康铭盛多名高管因销毁、隐匿文件资料、提供虚假材料等行为受到重罚。*ST长方也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面临巨额罚款。
康铭盛通过销售返利不入账等方式虚增利润和应收账款,2020年虚增利润占*ST长方当期利润总额的54.90%,2021年也达到2.02%。截至2021年底,虚增应收账款占*ST长方总资产的9.31%。这些行为直接导致*ST长方2020年和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ST长方表示,此次事件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其声誉无疑受到严重损害。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后,如何有效整合和控制子公司,以及如何防范财务风险等重要问题。
区块链技术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展望
“康铭盛事件”凸显了完善公司治理和加强信息透明度的必要性。区块链技术,以其不可篡改、透明公开的特性,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未来,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
- 财务数据的记录和审计: 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企业的财务数据,可以提高财务数据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有效防止财务造假行为。
- 供应链管理: 追踪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确保信息真实可靠,降低供应链风险。
- 股权管理: 提高股权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减少股权纠纷。
当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技术成熟度、成本、以及监管等方面的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区块链技术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它有望为提升企业治理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