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金庫風雲再起:Pantera 的 12.5 億美元豪賭,Solana 能否一飛沖天?
數字資產金庫:華爾街精英眼中的新金融聖杯
自 2024 年起,數字資產金庫公司(Digital Asset Treasuries, DATs)就像雨後春筍般冒出,在加密貨幣市場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浪潮。華爾街的那些西裝筆挺、每天盯著 Bloomberg 終端機的精英們,現在也開始研究起 Solana、以太坊,甚至連狗狗幣都成了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這可不是什麼玩笑,這些傳統金融界的巨鱷,正認真地將加密貨幣視為一種新的金融組織結構,一個能帶來超額利潤的「金庫」。
Solana 的誘惑:一場豪賭,還是一次革命?
8 月 26 日,市場再次傳出驚天消息,加密貨幣基金 Pantera 正計劃籌集高達 12.5 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準備將一家上市公司徹底改造成一家 Solana 投資公司。這手筆之大,簡直讓人瞠目結舌!要知道,Solana 在加密貨幣界的地位雖然不容小覷,但比起比特幣、以太坊,仍然只能算是「後起之秀」。Pantera 如此重倉 Solana,到底是看到了什麼?是 Solana 潛藏的巨大爆發力,還是單純的「富貴險中求」?更令人玩味的是,Galaxy Digital、Multicoin Capital 和 Jump Crypto 也在暗中角力,似乎也在醞釀一項規模達 10 億美元的 SOL 收購案。這場圍繞 Solana 的「財庫競賽」,顯然不是一場簡單的資本遊戲,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他們相信 Solana 能突破重圍,成為新一代的霸主嗎?
Pantera 的野心:從幕後走向臺前,親手打造加密帝國?
Pantera 可不是只砸錢這麼簡單。他們還將其合夥人 Marco Santori 直接推入董事會,明擺著要親自參與公司治理。這一步棋,意味著加密基金正在從幕後走到臺前,從單純的「金主爸爸」變成了戰略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他們不再滿足於只是分一杯羹,而是想要親手塑造 DAT 公司的未來,甚至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加密帝國。這種從資本到權力的轉變,無疑給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帶來了新的變數。Pantera 的野心究竟有多大?他們又將如何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Cosmo Jiang 的財庫哲學:瘋狂的背後,是真實的商業價值
從華爾街到加密世界:一次信仰的躍遷
Cosmo Jiang,這位 Pantera Capital 的合夥人,絕對是加密貨幣領域的「異類」。 他可不是那些從小就泡在比特幣論壇裡的極客,而是個紮紮實實的華爾街精英。 哈佛數學系畢業,經歷過 Evercore 的併購洗禮,在 Apollo 的私募股權戰場上廝殺過,最後還在 Hitchwood Capital 這家管理著數十億美元的對沖基金裡磨練過。 這樣一位傳統金融界的佼佼者,怎麼會一頭栽進這個充滿著波動和不確定性的加密貨幣世界呢? 這一切,都要從 2020 年到 2021 年間,那些科技巨頭和時尚品牌開始談論 Crypto 說起。 從 Facebook 到 Spotify、Universal Music、Nike、LVMH,全都開始涉足。 身為分析師,Cosmo 敏銳地察覺到,這不是一陣風,而是一場即將到來的革命。 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他開始研究加密貨幣,結果卻發現,這個領域正在構建真正的商業模式,一個完全不同於傳統金融的全新世界。 這對 Cosmo 來說,無疑是一次信仰的躍遷。
DAT 的底層邏輯:超越現貨,重塑價值
Cosmo 認為,那些看起來最瘋狂的公司,其實也在創造真正的商業價值。 這可不是什麼「空氣幣」或「龐氏騙局」,而是一種全新的金融組織結構,一種能夠重塑價值的力量。 DAT 模式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它又是如何超越現貨,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Cosmo 將在接下來的訪談中,為我們系統地梳理 DAT 模式的奧秘,揭示其背後的投資邏輯和行業格局演變。
窗口期倒計時:留給新玩家的時間不多了
Cosmo 堅信,現在仍然是 DAT 的「窗口期」,但留給新玩家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你眼睜睜看著一個新行業的誕生。 而一個行業,不會被『誕生兩次』。」 這句話,既是對 DAT 賽道前景的肯定,也是對潛在投資者的警示。 想要在這個新興市場中分一杯羹,就必須抓住眼前的機會,否則,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收割紅利。
為什么要持有 DAT 公司?Cosmo Jiang 深度解析
半個比特幣,勝過一個比特幣?溢價的秘密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價格波動是常態,但要解釋為什麼一家公司的股價經常是其淨資產價值的兩倍(2x NAV),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Cosmo Jiang 拋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為什么你會願意花同樣的錢去買「半個比特幣」,而不是直接買一個完整的比特幣? 難道只是因為炒作? 當然不是! 這背後隱藏著 DAT 公司的「溢價」秘密。 這種溢價,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對公司未來增長潛力的信心之上。 只要你相信這「半個比特幣」的價值,未來會比一個比特幣還值錢,那么持有 DAT 公司的股票,就是一個理性的選擇。
ATM 與可轉債:財庫公司的煉金術
DAT 公司又是如何實現這種增長的呢? Cosmo 將其比喻為一種「煉金術」,而 ATM(按市價發行)機制和可轉債(Convertible Debt)就是這場煉金術的關鍵工具。 這些工具,本質上是在賣出波動率,或者說賣出自己股票的認購期權。 公司因此獲得了可以用來增持加密貨幣的收入,而且是以增值性的方式去購買。 通過這種方式,DAT 公司可以不斷提高「每股對應的加密資產數量」(token per share),最終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這就像一個精密的金融引擎,不斷地將市場波動轉化為實際的資產增長。
寡頭壟斷:DAT 賽道的終局猜想
Cosmo 認為,DAT 賽道本質上是「准商品類業務」,最終將形成寡頭壟斷的格局。 因為這類行業比拼的是成本效率——誰能以更低成本生產。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只有那些擁有雄厚資本、高效運營和卓越管理團隊的公司,才能夠脫穎而出,成為最終的贏家。 其他的小玩家,要么被兼併收購,要么黯然退場。 這是一場資本的遊戲,也是一場效率的競爭,最終,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夠笑到最後。
DAT 的黃金時代:以太坊和 Solana 的崛起
比特幣 Out,以太坊 In?收益模式的優勢
雖然比特幣是加密貨幣的鼻祖,也是市值最高的數字資產,但在 DAT 領域,以太坊和 Solana 似乎更具優勢。 Cosmo Jiang 一針見血地指出,BTC 本身不產出收益,DAT 公司要靠結構去放大敞口;但像 ETH 和 SOL 這樣的智能合約資產,本身就能參與質押、加入 DeFi,具備原生的「盈利能力」。 這意味著,以太坊和 Solana 不僅僅是價值儲藏的工具,更是能夠產生源源不斷收益的資產,這對於 DAT 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鏈上收益:DAT 公司的原罪與原力
提到「鏈上收益」,很多人可能會想到 DeFi 的高風險、高回報,甚至會將其與「龐氏騙局」聯繫起來。 但 Cosmo Jiang 認為,鏈上收益是 DAT 公司的「原罪」,也是「原力」。 雖然參與 DeFi 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只要控制好風險,鏈上收益可以為 DAT 公司帶來穩定的現金流,提高其盈利能力,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這種收益模式,是 DAT 公司能夠獲得估值溢價的關鍵所在。
三到五年:DAT 賽道的整合與洗牌
加密貨幣市場瞬息萬變,DAT 賽道也不例外。 Cosmo Jiang 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內,這個領域一定會經歷整合。 尤其是在比特幣、以太坊和 Solana 等大型資產之間,最終真正跑出來的 DAT 公司,可能也就兩到三家。 這意味著,現在的 DAT 公司,將面臨一場激烈的生存競爭。 只有那些能夠適應市場變化、不斷創新、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公司,才能夠在這場洗牌中存活下來,並成為最終的贏家。
從華爾街到加密貨幣:Cosmo Jiang 的投資邏輯
傳統金融的訓練:基本面研究的基石
Cosmo Jiang 之所以能在加密貨幣這個充滿變數的市場中如魚得水,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在傳統金融領域接受的嚴格訓練。在 Evercore 的併購團隊,他學會了如何評估一家公司的真實價值,如何從財務報表中挖掘關鍵信息。在 Apollo 的私募股權部門,他參與了大量複雜的交易,積累了豐富的投資經驗。而在 Hitchwood Capital 這家對沖基金,他更是負責零售與互聯網行業的基本面研究,對 Walmart、Costco、Facebook、Google、Spotify 等公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這些經驗,為他日後在加密貨幣領域的投資決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擁抱 Token 激勵:未上市企業的崛起
Cosmo 認為,加密貨幣領域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正在構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一種以 Token 為核心的激勵機制。在這種模式下,團隊、員工、持有人和用戶的激勵全部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強大的利益共同體。這種模式,使得那些永遠不會上市的企業,也能夠獲得巨大的發展動力。這些企業,將不再受傳統股權結構的束縛,而是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 Token 來吸引人才、激勵創新、擴大用戶群。
Pantera 的選擇:風投積累與平台能力的雙重加持
Cosmo 最終選擇加入 Pantera Capital,並非偶然。 Pantera 在風險投資領域擁有深厚的積累,並且具備強大的平台能力,能夠為他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Pantera 不僅僅是一家投資機構,更是一個連接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的橋樑,一個能夠幫助他將自己的投資理念付諸實踐的平台。 在 Pantera,Cosmo 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金融建模能力和對加密貨幣的理解,負責 Liquid Markets 的相關投資,並統籌整個公司的投資策略。 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DAT 專項基金:把上市公司當成初創企業來投
非共識的押注:DFDV 的啟示
Pantera Capital 最早開始布局 DAT 策略時,其實完全是一個非共識的押注(non-consensus bet)。當時他們接到不少類似項目的 pitch,但一直沒完全理解到它的意義,直到遇到 Defi Dev Corp(DFDV)——一個試圖在美國復刻 Solana 版 MicroStrategy 的團隊。DFDV 的團隊在美國,能夠直接接入美國資本市場,且財庫主倉是 Solana,而 Pantera 本身也對 Solana 的前景極為看好。這種組合,在當時看來非常有吸引力。Pantera 選擇了投 DFDV,這是一個非常超前的項目,幾乎沒有其他機構入場,Pantera 是最早、也是為數不多願意下重注的投資方。雖然當時看起來非常冷門,但 Pantera 願意扛下不確定性,做第一個喫螃蟹的人。這項投資,為 Pantera 後續在 DAT 領域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專屬基金的必要性:彈藥充足,不再受限
隨著 DAT 賽道徹底爆發,原有基金的集中度限制開始顯現——Pantera 已經投了不少資金,但還有很多優秀的創業者值得支持。於是,設立一個專屬基金(dedicated vehicle)就變得必要。這樣可以獲得更多「彈藥」(dry powder),不再受限於配置比例。Pantera 的原有基金會繼續參與部分項目,但額度基本接近上限。設立專屬基金,意味著 Pantera 對 DAT 賽道的長期看好,以及對自身投資能力的信心。
長期投資的堅守:實物分紅的退出策略
Pantera 的所有基金其實都帶有長期投資的目標。 DAT(Digital Asset Treasury)基金也不例外。 由於 Pantera 是在幫助這些公司從零開始啟動,所以會設置一定的鎖倉期和流動性限制。 與此同時,Pantera 也認為這些項目能否成功,其實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看出來。 而且,由於投的是「上市公司股票」,所以在退出方式上,Pantera 也會採用「實物分紅」的方式(in-kind distribution),也就是說會直接把這些股票分發給投資人,讓他們自己選擇是否繼續持有,而不是一定要賣掉。 通過這種方式,Pantera 既能夠執行長期投資策略,同時也給了投資人更高的自由度。
DAT 基金的周期與退出:長期信仰與靈活應變
緊密追蹤公開市場:隨時調整認知
作為一名已經投資了 15 年的人,Cosmo Jiang 已經完全不再「執念於」某種固定的信念。他現在堅信一點:當現實情況發生變化時,我們的認知也應該隨之改變,我們的行動更應該隨之調整。因此,Pantera 的 DAT 基金會緊密追蹤公開市場,每天都在評估投資標的。雖然做投資的初衷是希望能夠長期持有這些資產,但現實是,有時管理團隊的執行並不如預期,有時行業的整合比你想像的來得更快。一旦這種情況發生,Pantera 會及時反應,做出對 LP 最有利的決策。
管理團隊的執行力:成敗的關鍵
Cosmo 認為,管理團隊的執行力是 DAT 公司成敗的關鍵。 即使市場環境良好,如果管理團隊無法有效地執行既定的戰略,也難以取得成功。 Pantera 在投資 DAT 公司時,會仔細評估管理團隊的經驗、能力和執行力,確保他們能夠勝任這項工作。 好的管理團隊,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風險調整後回報:LP 利益至上
Pantera 的核心目標是為 LP 提供最優的風險調整後回報(risk-adjusted return)。 在做任何投資決策時,Pantera 都會充分考慮風險因素,力求在可接受的風險水平下,為 LP 帶來最大的收益。 這意味著,Pantera 不會盲目追求高回報,而是會更加注重風險控制,確保 LP 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DAT 項目的估值與溢價:1.5 倍到 8 倍的空間
流動性限制:估值回調的風險
整體來看,這些 DAT(Debt Asset Tokenization)項目的估值倍數一般在 1.5 倍到 8 倍之間。 所以目前的溢價還是相當高的。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項目早期流通量很低,所以一开始交易時估值可能會偏高,但當股份解鎖、真正流通後,通常會有一定的回調。 這意味著,投資者在買入 DAT 項目時,需要仔細評估其流動性風險,避免在高位接盤。
Pantera 的投資金額:500 萬到 2900 萬美元
Pantera 在這些項目上投資的平均金額差異挺大的,但支票額度一般在 500 萬到 2900 萬美元之間,這算是 Pantera 的典型投資區間。 當然,Pantera 也確實投過一些金額更大的項目,規模是這個區間的好幾倍。 Pantera 從來沒有做過比這個更小的投資。 所以如果 Pantera 要參與某個項目,至少得達到這個標準。 這也顯示了 Pantera 在 DAT 賽道上的投資策略,傾向於重倉優質項目。
DAT 與早期 Crypto 項目:不同的風險回報結構
Cosmo 認為,投資 DAT 項目與投資早期 crypto 項目只是不同類型的投資,它們的風險回報結構也非常不同。 投資一個早期階段的創業公司時,本質上是以某個你預估的估值買入它的一小部分股權。 而在 DAT 公司中,買的其實更像是『盒子裏的比特幣』。 也就是說,如果花 1 美元,就能拿到價值 1 美元的比特幣份額——那這種投資其實總量多少就沒那麼重要了,因為你幾乎是以 1 比 1 的比例拿回相應的資產,是一種『資產份額映射』的形式。
DAT 公司的投資流程:Pantera 的早期介入
主動接觸與被動尋求:兩種模式
DAT 公司的投資流程多種多樣。 有時候是 Pantera 主動去接觸基金會或者大額持有人,了解他們的計劃,以及為什么這種方式可能對他們有幫助。 很多時候,因為 Pantera 在這個領域有很強的聲譽,一些基金會也會主動來找 Pantera 尋求建議,或者是一些不依托基金會的主要發起方也會來找 Pantera。 通常來說,這個過程可能是他們直接來找 Pantera,也可能是他們先找投行設定這個 deal,然後投行再來找 Pantera。 不論哪種方式,Pantera 都會盡可能在合理的時機盡早介入。
經驗分享:打造最佳產品
Pantera 盡量早期介入,並盡其所能提供幫助,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已經是市場上看過最多這類 deal 的團隊了。 Pantera 非常認真地對待這種責任,希望通過他們的參與,幫助這些公司理解、打造出他們認為最好的產品。 這顯示了 Pantera 不僅僅是資金提供者,更是戰略合作夥伴。
多元化的參與者:傳統基金的加入
現在參與者結構已經非常多元。 一開始確實主要是 crypto 圈內人,因為項目還比較新。 但現在很多項目規模很大,crypto native 的基金並沒有那么多資本儲備,所以 Pantera 看到越來越多傳統基金、甚至一些非常知名的大型藍籌基金加入了,雖然不能透露名字,但他們確實在做這些交易,還有很多對衝基金也在進入。 這表明 DAT 賽道正在逐漸被主流金融市場接受。
DAT 的參與門檻:資金規模與投資人結構
長期投資者:資金質量的考量
Pantera 非常關注投資人結構的質量。 如果一個項目要融 5 億美元,Pantera 會非常在意這些資金是否來自長期投資者,而不是一群「快錢」投機者。 現在 Pantera 會更「強勢介入」,直接幫助項目方篩選,把他們認為是短線博弈的錢剔除掉,僅保留他們認為是「真長期資金」的投資人。 顯示了 Pantera 對項目長期發展的重視,以及對短期投機行為的排斥。
小型 Crypto VC:機會仍然存在
Cosmo 認為,Pantera 確實有一些優勢,比如經驗、聲譽、信息獲取能力等等。 但總會有 deal 存在,小型 Crypto VC 還是有機會的。 有些項目確實在廣泛找資金,那種通常質量比較低——Pantera 一般不參與。 這意味著小型 Crypto VC 需要更加努力,尋找真正有潛力的項目,才能在這個市場中立足。
高質量項目:越封閉越好
真正高質量的項目,比如 BitMine,它們在公開前其實就已經募集了 2000 萬美元,是一小群彼此信任的基金之間完成的。 越高質量的項目,越封閉。 這顯示了優質項目更傾向於與長期合作夥伴合作,而非公開尋求資金。
DAT:美股金融試驗場
克服偏見:MicroStrategy 的啟示
Cosmo Jiang 坦言,「數字資產金庫公司」(DAT)這個模式不是一開始就被大家接受的。 他也花了一些時間來克服最初的偏見。 MetaPlanet 成功之後,才開始認真研究這類公司的。 那時候 Pantera 也看到了加拿大的 Sole Strategies 開始做類似的嘗試,就花了很多時間去理解它們的底層邏輯。 這顯示了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也需要不斷學習和調整,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
長期溢價交易:可持續的財務引擎?
對 Cosmo 來說,挑戰挺大的。 因為他是有傳統基本面價值投資背景的人。 一家公司像 MicroStrategy,長期以兩倍淨資產(2x NAV)的價格交易,這在他過往的投資邏輯裏簡直無法接受,簡直跟他之前做過的一切都背道而馳,對吧? 然而,MicroStrategy 在過去五年裏幾乎一直維持溢價交易。 即使是在 ETF 出來之後,它的優勢也沒被「終結」——而當時,市場上主流的看法是,ETF 一旦上線,MicroStrategy 的估值溢價就會崩塌。 這讓 Cosmo 開始反思,MicroStrategy 或許真的創造了一個「可持續的財務引擎」。
第一性原理:市場高估與波動性的結合
Cosmo 強迫自己換一種角度去思考這件事,最後他意識到——哇,原來這真的是一個「可持續」的財務引擎? 從第一性原理的角度來看,其實就兩個關鍵: 第一,是否相信市場有時候會過度亢奮,會把一些東西的估值推到高於其內在價值? 第二,是否相信市場有時候會波動? 因為正是波動性,才讓 DAT 公司有機會去賣出可轉債套利。 所以只要市場有時候會高估某些資產,又存在足夠的波動性,那么就可以啓動 ATM(按市價發行)機制,也可以運作可轉債(Convertible Debt)這個引擎。
DAT 的基本面:為什么要持有 DAT 公司?
股價是淨資產價值的兩倍:瘋狂還是合理?
以 MicroStrategy 為例,它的股價經常是淨資產價值的兩倍(2x NAV)。 這聽起來很瘋狂,對吧? 你為什么要花同樣的錢去買「半個比特幣」,而不是直接買一個完整的比特幣? 那唯一的理由就在於:你相信這「半個比特幣」的價值,未來會比一個比特幣還值錢。 這種看似瘋狂的行為,其實蘊含著對 DAT 公司增長潛力的期望,以及對其管理團隊的信心。
提升每股加密資產數量:關鍵策略
那么,DAT 公司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呢? 關鍵在於提升「每股對應的加密資產數量」(token per share)。 MicroStrategy 會用溢價發行股票、發行可轉債等方式融資,再拿這筆錢增持比特幣。 而這些工具,本質上是在賣出波動率,或者說賣出自己股票的認購期權。 通過這種方式,DAT 公司可以不斷提高每股持有的加密貨幣數量,從而為股東創造價值。
工具:溢價發行股票與可轉債
溢價發行股票和可轉債是 DAT 公司常用的融資工具。 通過溢價發行股票,DAT 公司可以以高於淨資產價值的價格出售股票,從而獲得更多的資金。 可轉債則是一種可以在未來轉換為股票的債券,DAT 公司可以通過發行可轉債來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MicroStrategy 的成功:每股比特幣的增長
50% 的年增長率:复利效應的威力
假設一個公司能把每股比特幣的數量,每年增長 50%,連續增長兩年。 那么如果一個人一开始持有的是「半個比特幣」的敞口,在連續兩年增長 50% 後,他就會擁有約 1.1 個比特幣。 這樣幾年之後,其持有的資產將比直接買入一個比特幣還要多。 這就是复利效應的威力,也是 DAT 公司吸引投資者的關鍵。
實際驗證:2023/2024 年的投資者收益
這套模式已經得到了實際驗證。 2024 年,MicroStrategy 的每股比特幣增長了接近 75%。 今年到目前為止,也已經增長了超過 25%。 所以在短短一年半內,他們的每股比特幣就翻了一倍多。 所以如果你是在 2023 或 2024 年买入的,你現在的收益遠好於當時直接买入一個比特幣的投資人。 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了 DAT 模式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
提升認知與用戶採用:DAT 的首要任務
很多人以為,加密行業的故事大家早就聽過了,但其實不是。 Cosmo 跟一些在 Tiger、Coatue、Viking、Lone Pine 的朋友聊過,他們現在都是基金合夥人,但加密並不是他們的日常重點。 對他們來說,這仍是一個新領域。 因此,像 MicroStrategy,或者這些數字資產金庫公司(DATs),首先要做的其實是:把加密資產的故事講給傳統金融世界聽,打入那些還沒真正了解 crypto 的主流市場。
加密故事的傳播:打入傳統金融世界
主流市場:百倍增長的潛力
現在活躍在 crypto 的用戶大概幾千萬,而傳統金融用戶可能是這個數字的 100 倍。 這個認知差,就是 DAT 的機會。 透過有效的市場行銷和故事講述,DAT 公司可以將加密貨幣的理念傳播到更廣泛的人群中,從而實現用戶規模的百倍增長。 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也是 DAT 公司實現長期發展的基礎。
散戶群體營銷:信任與信念的建立
Cosmo 認為,在早期階段非常重要的,並不只是打動 crypto 圈的散戶,而是要在早期就爭取「主流市場的普通投資者(Main Street retail)」,這對這些公司長期成功至關重要。 要打开金融槓杆工具,比如可轉債、優先股這些通道,前提是公司市值得先做上去,一般要達到 10 到 20 億美元這個量級。
機構資本:打開另一扇門
但早期不會有太多機構買單,真正的關鍵是,你要能把故事講給更廣泛的普通投資者聽,讓他們願意進來。 所以「建立信任與信念」是這件事的關鍵部分,當然也包括推動機構端的認知。 而這一切的最終目標,是讓 DAT 公司能在市場上獲得「估值溢價」(premium trading)——從而將股票變現,並以更有價值的方式實現增長。 一旦達到 10 到 20 億美元的市值區間,就可以開始發行可轉債了,也可以開始發優先股,這時才真正打開了通往機構資本的「另一扇門」。
金融槓桿工具:可轉債與優先股的運用
10 到 20 億美元的市值:門檻
要打開金融槓桿工具,比如可轉債、優先股這些通道,前提是公司市值得先做上去,一般要達到 10 到 20 億美元這個量級。 這意味著,DAT 公司需要不斷擴大用戶群體,提高盈利能力,才能達到這個門檻,並獲得使用金融槓桿工具的資格。
市場信任:估值溢價的關鍵
當公司獲得市場信任之後,怎麼進一步擴大它的資產敞口? 關鍵是把你前期建立起來的市場認知轉化為融資能力,比如通過 ATM,發行可轉債等方式,繼續籌資,然後再拿這些錢去買更多加密資產。
資產敞口的擴大:持續融資
利用各種金融工具,進一步提升每股比特幣或其他代幣的敞口。 具體來說,就是把你前期建立起來的市場認知轉化為融資能力,比如通過 ATM,發行可轉債等方式,繼續籌資,然後再拿這些錢去買更多加密資產。 這種持續融資的模式,是 DAT 公司實現快速增長的關鍵。
底層資產的差異:以太坊和 Solana 更適合 DAT 模式?
比特幣:無收益資產的劣勢
比起比特幣,以太坊和 Solana 這類資產,其實更適合跑 DAT 模式。 原因很簡單,因為 BTC 本身不產出收益,DAT 公司要靠結構去放大敞口。 這意味著,基於比特幣的 DAT 公司,需要更多的金融工程來提高盈利能力,風險也相對較高。
以太坊與 Solana:智能合約資產的優勢
像 ETH 和 SOL 這樣的智能合約資產,本身就能參與質押、加入 DeFi,具備原生的「盈利能力」。 這使得基於以太坊和 Solana 的 DAT 公司,可以通過鏈上收益來實現增長,而無需過度依賴金融工程。
鏈上收益:原生盈利能力
也就是說,即便不做金融工程,它們也能靠鏈上收益、利率產品等方式,把 token per share 做上去。 這種原生的盈利能力,是以太坊和 Solana 在 DAT 領域更具優勢的關鍵所在。
DAT 公司的估值溢價:持續創造收益的結構
金融服務公司或銀行:DAT 的本質
當你思考一個資產為什么能獲得估值溢價時,核心其實在於它是不是一個能持續創造收益的結構。 DAT 公司就是這樣一類結構,他們看起來更像是金融服務公司或銀行。 它們並非單純的加密貨幣持有者,而是積極運用各種金融工具,為股東創造價值。
放貸與收益:銀行的模式
銀行的本質,是一堆資本,然後通過放貸等方式產生收益。 DAT 公司也正是如此。 它們是一堆資本,用來創造收益。 這意味著,DAT 公司的盈利模式與傳統銀行類似,都是通過資本運作來實現增值。
持續且穩定:估值提升的基礎
所以,只要這種收益是持續且穩定的,它們就理應享有高於账面價值的估值,就像銀行一樣。 這種持續且穩定的收益,是 DAT 公司獲得估值溢價的基礎,也是吸引長期投資者的關鍵。
Bitmine 的轉型:從比特幣礦企到以太坊財庫公司
聰明的市場進入策略:營銷的重要性
回到 Bitmine 這家公司,它原本是一家比特幣礦企,如今轉型成為以太坊財庫公司。 這看起來像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市場進入策略,正如你之前提到的關於「營銷」的重要性那樣,這是不是你們和 Tommy 選擇 Bitmine 來做 ETH 財庫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的確,Bitmine 的轉型,不僅是業務的調整,更是一次成功的市場營銷。
管理團隊的契合:理念一致
我認為,在我們推進這類交易時,會有很多因素需要綜合考慮。 首先,你通常是在和一家已有的管理團隊合作,所以選對對象本身就很關鍵。 在一家上市公司裏,團隊的延續性非常重要。 所以 Pantera 認為,找到一個理念已經高度契合的團隊,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對方必須已經理解構建數字資產財庫型公司的重要性,這一點 Pantera 非常看重。
Tom Lee 的加入:影響力與推動作用
Pantera 通過引入 Tom Lee 及其聲譽,顯著加快了這個過程。 他的影響力對公司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Tom Lee 在 CNBC 接受採訪
Solana 財庫公司先行,以太坊財庫公司後上:市場的選擇
偶然事件:市場的催化劑
Cosmo 認為,這種事情其實只有回頭看時才有「合理邏輯」。 因為現實是,世界充滿隨機性,很多時候就是一些偶發事件,反而成了市場的催化劑。 事情的發展往往充滿偶然性,難以預測。市場的選擇,往往並非完全基於理性分析,而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DFDV:Pantera 的第一單
我們之所以最先支持 Defi Dev Corp,部分原因是——那是我們當時看到的第一個准備得很完整、條理清晰的融資方案。 當然,我們是 Solana 的堅定支持者和投資人,這無疑也有幫助,而且我們也早就在投了。 我們對 Solana 一直都很看好,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對以太坊有任何偏見。 這表明 Pantera 的投資決策,既有對市場的判斷,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Joe Lubin 與 ConsenSys:以太坊的崛起
直到後來——我真的非常敬佩 Joe Lubin 和 ConsenSys 團隊,是他們主動說「為什么不能是我們來做?」我也非常贊同:為什么不能是他們?所以我們才會一起合作,幫他們一起敲定誰來當投行、誰做顧問這些事情。Pantera 在以太坊財庫公司的建立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Circle 上市:穩定幣與以太坊的關聯
Circle 的成功:明確的信號
Circle 在公开市場的成功也被看作是一個明確信號,這才是讓以太坊財庫熱潮比 Solana 更快啓動、也更猛烈的真正原因。 Circle 的成功上市,不僅提升了市場對穩定幣的信心,也間接推動了以太坊生態的發展。
機構與 LP:對 Solana 的興趣
Cosmo 提到,他也曾在此前採訪中提到過,機構和 LP 其實對 Solana 的興趣比對以太坊還要大。 然而,市場的變化總是超乎預期。
穩定幣時刻:十大資產的轉向
Cosmo 認為,最近發生的「穩定幣時刻」也確實讓整個關於「十大資產」的討論快速轉向了。 市場的關注點,正在從 Solana 轉向以太坊,這也影響了 DAT 公司的發展方向。
美國股票市場:加密資產敞口的重要性
Coinbase 與 Robinhood:股價大漲
你看像 Coinbase、Robinhood,今年股價大漲,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它們有加密資產的敞口。 這表明,加密資產正在成為美國股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加密資產敞口的上市公司,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Circle 與 Etoro:IPO 的成功
如果你看 Circle 的 IPO,或者 Etoro 的 IPO,乃至今年很多其他 IPO 的成功,本質上也是因為它們具備加密相關的資產敞口。 這些 IPO 的成功,進一步證明了加密資產的吸引力,以及其在美國股票市場的潛力。
Coinbase 納入標普 500 指數:遊戲規則的改變
Cosmo 認為,真正的一個大催化劑,是 Coinbase 被納入了標普 500 指數。 這無疑是加密貨幣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加密貨幣正在被主流金融市場認可和接受。
標普 500 指數:加密合法化的里程碑
全球基金經理:必須考慮加密
我覺得很多人其實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件事有多重要——它的影響被遠遠低估了。 因為標普 500 是全球所有基金經理的基准指數,而在 Coinbase 加入之前,這個指數裏完全沒有任何加密相關成分。 這意味著,全球所有的基金經理,都必須開始正視加密資產,並將其納入投資考量。
超配、低配還是等權:投資策略的轉變
但在 Coinbase 被納入之後,全球所有從事金融工作的人,都必須在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把加密納入考量指標。 這意味着幾乎所有人、所有專業投資者,都必須开始考慮——他們對加密資產是超配、低配還是等權。 這是一個投資策略上的重大轉變。
四月:Coinbase 的加入,一切的開始
而這個問題,是因為今年四月 Coinbase 加入標普 500 才真正「合法化」的。 這才是最近所有人突然开始關注這個賽道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
BitMine 與 SharpLink:Pantera 的雙重下注
競爭關係:DAT 賽道的必然
我們確實認為,這兩家公司存在競爭關系。 但說到底,這正是我們當前看好這個賽道的原因之一。 在競爭的壓力下,DAT 公司會更努力地提升自身競爭力,從而為投資者創造更大的價值。
整合:未來三到五年內的趨勢
Cosmo 預計,這個領域未來三到五年內一定會經歷整合。 尤其是在比特幣、以太坊和 Solana 等大型資產之間,最終真正跑出來的 DAT 公司,可能也就兩到三家。 這意味著,現在的 DAT 公司,將面臨激烈的淘汰賽。
寡頭格局:成本效率的競爭
因為這個賽道本質上屬於「准商品類業務」(commodity business)。 它最大的「護城河」是資本,而資本其實並不是護城河。 通常這類行業的發展趨勢是:在准商品行業中,它們通常不會形成壟斷,但會形成寡頭格局,因為這類行業比拼的是成本效率——誰能以更低成本生產。
贏家通喫:DAT 賽道的生存法則
大規模化:持續性的關鍵
一家公司要想在 DAT(數字資產財庫)領域取得成功,關鍵就是:規模化。 規模越大,就越容易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因此,DAT 公司需要不斷擴大用戶群體、提高盈利能力,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10 億到 20 億美元的流通市值:門檻
你至少要實現十億、甚至二十億美元的流通市值,才能真正具備基本的可持續性。 而且,等你達到這個規模之後,還得持續制造市場關注和熱度。 因為只有這樣,你的「飛輪效應」才不會停下來。 這個流通市值的門檻,代表著 DAT 公司需要具備一定的市場影響力和資金實力,才能在這個賽道上生存下去。
頭部與長尾:DAT 賽道的格局
流通市值超過 50 億美元的代幣,也就 15 個左右。 如果你的代幣市值低於這個標准,那想做一個十億美元級的上市公司會非常難,雖然不能說不可能,但真的很難。 尤其是長尾資產,可能連一家都活不下來。 真正能活下來的 DAT,公司最終會集中在比特幣、以太坊、Solana 這幾個大資產上,每條鏈可能也就兩三家。 過去三個月我看了 90 到 100 個項目,但不可能有 100 家能活下來。 我們真正投下去的,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因為我們希望把標准定得足夠高,只投最可能成為未來贏家的項目。
並購:DAT 公司的整合之路
股價低於淨資產:被收購的信號
Cosmo 認為,如果一家公司的股價低於其淨資產(1 倍 NAV),這樣的公司會做出正確的選擇:要么回購股票,要么尋求被收購。 而不是就這樣維持在低於淨資產的位置,一邊領著管理層工資,一邊還想着搞什么「帝國擴張」,對吧?這說明當公司價值被低估時,主動尋求被收購可能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規模效應:小公司的出路
那些沒法做大、沒法實現規模效應的小公司,一旦市場回調,它們的股價大概率會表現不佳。 而在這種時候,那些更大、更成熟、還能維持溢價交易的公司,去以 1 倍或低於 1 倍淨資產的價格收購其他公司,將是非常有增值效果的事情。這顯示了小公司在市場競爭中面臨的困境,以及通過被收購來實現規模效應的可能性。
1 倍或低於 1 倍淨資產:劃算的選擇
Cosmo 預期一旦進入下行周期,這些公司會成為「愿意出售的一方」。 當然,實際怎么發展還有待觀察,但我的判斷是這樣。因此我確實認為,一旦進入下行周期,就像我前面說的,這是一個相對「同質化」的賽道,唯有規模才能勝出。這說明在市場下行時,以低於淨資產的價格收購其他公司,對于大型 DAT 公司來說是一個划算的選擇。
執行力:DAT 公司生存的關鍵
美國股權資本市場:深度與廣度
美國的股權資本市場,本身就非常深厚、非常廣闊,對吧? 所以只要公司足夠優質,市場中是有大量成交量可以承接的。 因此,如果很多加密財庫公司(DAT)能做到非常高的交易量,我一點也不會意外。 這說明美國股權資本市場可以為 DAT 公司提供足夠的交易量和資金支持。
交易量:估值溢價與融資能力的提升
正如你剛才所說,這對於提升估值溢價、增強融資能力至關重要。 高交易量可以提升 DAT 公司的估值,並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因此,DAT 公司需要積極提升自身的交易量,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市場宣傳與資本運作:執行能力的體現
當然這也伴隨著波動性——但很明顯,核心還是看執行力。 這就是為什么你會看到,不同 DAT 公司之間的交易量差異非常大。 歸根結底,就在於它們的執行能力——無論是市場宣傳層面,還是資本運作層面。 執行能力是 DAT 公司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需要體現在市場宣傳和資本運作等各個方面。
Pantera 的盡職調查:評估團隊的關鍵點
底層資產:認知與信心
我們主要看幾個核心維度:第一,底層資產是哪種代幣?我們是否真的對它有深刻的認知和信心?我們之所以下注這些項目,根本原因並不是把它們當作一筆短期交易,而是做真正的長期投資。因此,只有當一個加密財庫公司(DAT)的底層代幣是我們真正看好的,我們才會出手。我們會花大量精力去研究這些代幣,這也是我們工作的核心。這表示 Pantera 投资一个 DAT 项目的首要条件是对底层代币有深入的了解和长期的信心。
管理團隊:公信力與表達能力
金融結構設計:落地執行
Cosmo 認為,管理團隊不僅是要具備相關能力,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知道怎么落地執行?你是否有一整套可操作的執行計劃? 只有具備良好的金融結構設計,才能更好地落地執行。
融資計劃: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很多團隊來找我們時,會說:「我們想募資兩億美元。」我就會問:「很好,那之後呢?你們的第二步是什么?」他們往往會說:「我們還沒想好。」這對 Pantera 來說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因為要讓這些項目運轉起來,關鍵並不是第一次融資,第一次融資通常很容易,關鍵在於,你能否完成第二輪、第三輪的融資。這意味著,清晰的融資計劃是 DAT 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
交易結構設計:上市、流動性安排與定價機制
此外非常關鍵的是交易結構設計,包括他們如何上市、流動性安排與定價機制。良好的交易結構設計,可以為 DAT 公司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Pantera 的系統性指導:資金之外的價值
經驗分享:起步與走穩
Cosmo 表示,他們很幸運,確實有很多團隊會來尋求他們的建議。 他們經常是這些團隊最早聯系的對象。 因此,Cosmo 會盡可能把我這段時間積累的所有經驗都分享給他們:因為我見過太多團隊起起落落,知道哪些步驟正確,哪些顧問靠譜,從而真正幫助他們起步並走穩。 這意味著,Pantera 不僅提供資金,更提供系統性的指導和支持,幫助 DAT 公司更好地發展。
行業早期:整合尚未開始
Cosmo 剛才也提到,這個行業還處在早期,整合還沒開始。 儘管 DAT 賽道發展迅速,但仍然處於發展初期,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窗口期:機會與挑戰並存
你必須隨時應變。 而目前這個窗口是非常「敞开」的,我認為至少還能維持幾個月。 意思是說,雖然 DAT 賽道充滿機會,但也面臨著挑戰,需要隨時關注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策略。
窗口期倒計時:留給新玩家的時間
美國資本市場:深度與需求
這也恰恰說明了美國資本市場的深度,以及市場對加密資產敞口的巨大需求——這正是我今天要強調的。 美國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為 DAT 公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接下來的三到六個月:上新期
我認為,啟動新一家的數字資產財庫公司這件事,會變得越來越難——尤其當你是第 100 家、第 110 家的時候。 所以從現在開始,這件事只會越來越難做。 不過目前確實還有一些值得期待的團隊正在出現,我們判斷,接下來還有三到六個月的「上新期」,期間還會有一些很好的新項目出現。 這意味著,留給新玩家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需要抓住機會,儘早入局。
邊走邊看:長期視角
也许三个月后、六个月后我还是会说:「还有三到六个月的窗口期」。就像我三个月前也这么说一样(笑)。所以我们就边走边看吧。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到一两年、两三年来看,我觉得新入场的公司会越来越少。Because 这 is a very rare 窗口期, 你眼睁睁看到一个新行业 的 诞生. 而一个 行业, 不会 被 「诞生 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