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李药业2025年中报解读:营收暴增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甘李药业2025年中报解读:营收暴增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甘李药业2025年中报:胰岛素帝国的华丽逆袭?

8月7日晚间,甘李药业(以下简称“甘李”)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数字很漂亮,营收20.67亿元,同比暴增57.18%;净利润6.04亿元,更是夸张,直接翻了一倍还多,同比增长101.96%。一时间,仿佛甘李的胰岛素帝国要再次崛起了,但仔细一琢磨,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别的不说,单看这净利润的增长率,就让人觉得有点“用力过猛”。要知道,医药行业,尤其是胰岛素这种相对成熟的市场,很难出现如此爆发式的增长。除非……除非有什么特殊原因在背后推波助澜。所以,这份看似光鲜的财报,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魔术表演”,需要我们拨开迷雾,看清真相。

数据说话:暴涨的营收,是真金白银还是数字游戏?

营收的增长,是衡量一家药企实力的重要指标。甘李药业这次营收的暴涨,主要归功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轮驱动。但仔细分析,这两个轮子似乎都有点“气不足”。

国内市场:集采续签的“甜蜜陷阱”?

国内市场贡献了18.45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55.28%。这其中,胰岛素国家集采续签功不可没。甘李在接续集采中,采购协议量较上次增长了32.6%,销量增长贡献了3.85亿元的收入;产品报价也有所回升,价格增长贡献了2.70亿元。看起来很美,对吧?

但问题来了,集采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短期内能带来销量增长,但长期来看,价格的天花板已经被锁死。而且,这次续签的价格回升,又能持续多久?要知道,医保局的谈判代表可不是吃素的。更何况,甘李的三代胰岛素市占率虽然跃居行业第二,但前面还压着个“巨无霸”——诺和诺德。想要撼动它的地位,谈何容易?所以,集采续签带来的增长,更像是一个“甜蜜的陷阱”,短期内尝到甜头,长期来看,却可能被困在低价竞争的泥潭里。

国际市场:一带一路的“东方快车”能开多远?

国际市场方面,甘李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19亿元,同比增长74.68%。这个增长率看起来比国内市场还要漂亮。甘李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阿根廷、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推进合作与本土化生产探索。同时,也在积极筹备欧美市场的上市工作。

但问题又来了,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真的能撑起甘李的国际化野心吗?这些国家的市场规模、医保体系、患者支付能力,都和欧美市场有着巨大的差距。更何况,在欧美市场,甘李面对的是更加成熟、更加激烈的竞争。想要在诺和诺德、礼来等老牌药企的眼皮底下抢食,难度可想而知。所以,甘李的国际化之路,更像是一辆“东方快车”,一路向东,风景虽好,但前方的路,却充满了未知。

研发迷局:豪掷5.5亿,下一代胰岛素能否弯道超车?

甘李药业在2025年上半年投入了5.52亿元用于研发,占营收比重高达26.70%。这笔钱主要砸向了第四代胰岛素及GLP-1类药物。在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是企业未来的希望,但高投入并不一定能换来高回报。甘李的这笔巨额投入,究竟是押宝未来,还是在豪赌一场?

第四代胰岛素:一周一次的“懒人福音”?

甘李的第四代基础胰岛素周制剂GZR4注射液,号称半衰期更长,可以减少注射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目前,这款药物已经进入国内III期临床,并且获得了欧美I期临床的批准。另一款四代胰岛素:预混双胰岛素复方制剂GZR101注射液也完成了国内II期临床。如果这两款药物能够顺利上市,甘李就可以借助现有三代胰岛素的销售网络快速铺开市场,丰富患者的用药选择。

听起来很诱人,不是吗?但问题是,第四代胰岛素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要知道,胰岛素的研发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想要在疗效上取得突破,难度非常大。而且,即使GZR4真的能够一周一次,又能给患者带来多大的便利?对于那些已经习惯每天注射的患者来说,改变用药习惯需要时间。更何况,如果GZR4的价格过高,又有多少患者愿意买单?

GLP-1 RA:双周制剂的“蓝色药丸”?

甘李药业在GLP-1 RA领域的研发也逐渐成熟。他们自主研发的博凡格鲁肽,号称是潜在的全球首个GLP-1RA双周制剂。目前,这款药物的国内III期临床已经启动,并且完成了首例受试者给药,同时美国II期临床也在顺利开展。此外,博凡格鲁肽还分别开展了与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试验,并显示出积极结果。

GLP-1 RA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降糖药物,市场前景广阔。但甘李想要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甘李的博凡格鲁肽想要突围,必须拿出更有说服力的数据,证明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具有优势。更何况,GLP-1 RA类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甘李需要充分评估博凡格鲁肽的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国际化豪赌:新兴市场的“金矿”与欧美市场的“炼狱”?

甘李药业的国际化战略,可以用“两条腿走路”来形容:一条腿迈向新兴市场,另一条腿则试图踏入欧美市场。前者被寄予厚望,后者则充满挑战。但仔细分析,这两条腿似乎都面临着不小的风险。

甘李在新兴市场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在马来西亚获得了多款胰岛素产品的注册批准,在巴基斯坦实现了甘精胰岛素双剂型首仿突破,还与巴西卫生部签署了PDP项目合作意向书。这些成绩看起来很亮眼,但新兴市场真的就是“金矿”吗?

新兴市场的特点是:市场潜力大,但风险也高。这些国家普遍存在医保覆盖不足、患者支付能力有限、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甘李想要在新兴市场取得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建立更广泛的渠道,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并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

相比之下,欧美市场则是一片“炼狱”。这里的市场规模巨大,但竞争也异常激烈。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等老牌药企已经深耕多年,建立了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市场地位。甘李想要在这些巨头的眼皮底下抢夺市场份额,难度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欧美市场对药品质量和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甘李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其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获得当地监管部门的批准。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还需要具备过硬的技术实力和质量管理体系。

所以,甘李的国际化之路,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想要在新兴市场淘到真金,需要在欧美市场炼狱中生存下来,甘李需要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现金分红的“糖衣炮弹”:慷慨背后,是真心还是无奈?

甘李药业在推动研发创新与国际化的同时,也不忘给股东们发红包。2025年上半年,甘李实施了2024年度权益分派,向全体股东每1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共计派发5.98亿元,占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97.21%,分红率居行业前列。此外,甘李还通过“回购注销+现金分红”的差异化策略,协同运作2024年9月启动的股份回购计划,以强化市值管理和提升资本回报。

慷慨的分红政策,无疑能够提振市场信心,吸引投资者。但问题是,如此高的分红率,真的可持续吗?要知道,甘李的研发投入和国际化扩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将大部分利润都分给股东,势必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更重要的是,高分红率背后,是否隐藏着其他的原因?比如,公司在短期内缺乏更好的投资机会,或者管理层为了稳定股价而采取的策略?这些可能性都值得我们思考。

所以,甘李药业的现金分红政策,就像一颗“糖衣炮弹”,表面上甜蜜诱人,但背后可能隐藏着风险。投资者需要擦亮眼睛,看清真相,不要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