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達股份的驚天逆襲:農藥界的鹹魚翻身,還是曇花一現?
連虧兩年,這家公司到底經歷了什麼?
說起先達股份(603086.SH),最近在農藥圈裡可是個話題人物。過去兩年,這家公司簡直就像吞了苦膽,業績一路下滑,虧損的數字看得人心驚肉跳。誰能想到,就在大家快要忘記它的時候,先達股份突然宣布,2025年上半年的淨利潤預計暴增超過28倍!這數字,簡直就像中了頭彩一樣,讓人難以置信。
連續兩年虧損,這在農藥行業裡可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要知道,農藥這行,雖然聽起來土氣,但實際上競爭激烈,稍有不慎就會被市場淘汰。先達股份到底經歷了什麼?是管理層集體開竅,還是找到了什麼秘密武器?又或者,這一切只不過是市場週期性的反彈,過不了多久,先達股份又會被打回原形?
有人說,先達股份是靠著創新和海外市場拓展才鹹魚翻身的。聽起來很勵志,但仔細想想,創新這東西,哪有那麼容易?海外市場,更是充滿了風險和挑戰。先達股份的這場逆襲,到底是真材實料,還是虛張聲勢?接下來,我們就來扒一扒這家公司的底褲,看看它到底玩的是什麼把戲。
雙輪驅動的真相:海外市場真的是救命稻草?
國內市場:穩紮穩打的鐵三角,真能抵擋行業寒冬?
先達股份聲稱,他們搞了個“雙輪驅動”策略,也就是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一起抓。先說國內市場,他們搞了個“銷售、市場和技術”鐵三角模式,聽起來很高大上,但說白了,就是加強銷售隊伍,提升服務質量。這招看起來挺實在,畢竟農藥這玩意,最終還是要靠賣出去才能賺錢。
2024年,先達股份的國內業務營收10.21億元,同比增長3.08%,毛利率達到17.7%,增加了4.2個百分點。這個數據看起來還不錯,但仔細想想,這3.08%的增長,真的能說明先達股份在國內市場有多強勢嗎?要知道,2020年到2024年,他們的國內業務營收複合增長率可是高達16.33%。現在增速放緩,難道不是因為市場飽和,競爭加劇嗎?
烯草酮系列、“爺倆親”、“殺馬特”這些產品,在大豆、玉米、水稻等作物市場表現優異。這些名字聽起來就很接地氣,但農藥的效果,可不是靠名字來決定的。這些產品真的有那麼好用嗎?還是說,只是靠著一些營銷手段,在市場上混個臉熟?在農藥行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先達股份的“鐵三角”模式,真的能抵擋住行業寒冬嗎?
海外市場:看似光鮮的出口數據,背後隱藏著什麼風險?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先達股份的海外市場。2024年,他們直接出口實現收入10.25億元,營收佔比達到42.36%,產品覆蓋美國、巴西、歐盟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個數據看起來很漂亮,但海外市場真的有那麼容易啃嗎?
出口量大幅增長,固然是好事,但這背後可能隱藏著風險。首先,海外市場的政策法規、市場環境、競爭對手都和國內不一樣。先達股份真的了解這些市場嗎?他們的產品真的能適應海外的氣候和土壤嗎?
其次,海外市場的收款週期長,匯率波動大。如果遇到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比如政治動盪、貿易摩擦,先達股份的海外業務可能會受到很大的衝擊。而且,海外市場的運輸成本、關稅等費用也比較高,這都會影響先達股份的盈利能力。
烯草酮製劑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長88%,這個數字確實很亮眼,但這是不是因為2023年的基數太低?還是說,先達股份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真的那麼強?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深入思考。
全球布局:登記獲批的背後,是機遇還是陷阱?
先達股份在全球範圍內穩步推進優勢產品、獨家產品和自有專利產品的登記和市場推廣工作。烯草酮系列、咪草煙、異噁草松等核心產品在巴西等地的登記陸續獲批,獨家產品 2,4-滴丁酸、氟吡酰草胺等在美國、阿根廷等主要市場完成登記。這些登記獲批,聽起來很振奮人心,但農藥登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個國家的農藥登記標準都不一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而且,即使登記獲批了,也不代表就能在市場上暢銷。農藥的效果、價格、品牌、渠道等因素,都會影響產品的銷售。
創制產品吡唑喹草酯和苯丙草酮在海外多個水稻種植市場展現出巨大市場潛力。這些創制產品,聽起來很厲害,但它們真的能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嗎?要知道,海外市場的競爭對手都是一些國際巨頭,先達股份想要在它們的眼皮底下搶奪市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合作夥伴:跨國公司,究竟是助力還是吸血鬼?
此外,先達股份與跨國公司及國外本土大公司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為海外市場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與跨國公司合作,聽起來很美好,但這也可能是一種雙刃劍。
跨國公司擁有先進的技術、豐富的經驗和廣闊的渠道,可以幫助先達股份更快地進入海外市場。但是,跨國公司也不是慈善家,它們會要求分享利潤,甚至可能會控制先達股份的技術和市場。如果先達股份過於依賴跨國公司,可能會失去自主權,最終淪為跨國公司的附庸。
創制產品的豪賭:先達股份的孤注一擲?
從仿製到創制:中國農藥的質變,還是口號?
先達股份說,中國農藥行業正在經歷從仿製向創制的質變跨越。這話聽起來很提氣,彷彿中國農藥要揚眉吐氣了。但實話說,從仿製到創制,可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過去幾十年,中國農藥企業靠著仿製國外的先進技術,迅速崛起,但也因此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現在,要從“Copy to China”變成“Create in China”,談何容易?
先達股份董事長王現全說,“中國農藥產業的新質生產力就是創新創制,這是破內卷、出低谷的唯一路徑。”這話說得擲地有聲,但創新創制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量的資金、人才和時間投入。先達股份真的準備好了嗎?
創制產品矩陣:聽起來很美好,但真的能賺錢嗎?
先達股份構建起以喹草酮、吡唑喹草酯、苯丙草酮為核心的創制產品矩陣。這個矩陣聽起來很厲害,但問題是,這些產品真的有市場競爭力嗎?它們的藥效、安全性、價格等指標,真的能超越國外的同類產品嗎?
先達股份在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指出,公司創制產品吡唑喹草酯在本年度投放市場,並開展市場推廣活動,為公司的毛利貢獻了新的增長點。這個說法聽起來很樂觀,但新產品的市場推廣,往往需要大量的費用投入,而且不一定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如果吡唑喹草酯的市場表現不如預期,先達股份的業績可能會受到影響。
喹草酮的野心:200萬畝到500萬畝,先達股份在吹牛?
先達股份自主研發的除草劑喹草酮,去年推廣面積超過200萬畝,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擴大至500萬畝。這個目標聽起來很宏偉,但實現起來卻充滿挑戰。
首先,500萬畝的推廣面積,需要大量的市場推廣費用和銷售團隊。先達股份是否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持這個目標?其次,喹草酮的藥效和安全性是否能得到農戶的認可?如果出現藥害或者效果不佳的情況,可能會影響農戶的使用意願。
吡唑喹草酯的登場:新增長點,還是另一個坑?
先達股份第二款創制產品水稻田產品吡唑喹草酯在2024年9月登記獲批,2025年已投放市場,並進行推廣銷售,成為公司上半年業績的新增長點。吡唑喹草酯作為一款水稻田除草劑,市場前景廣闊。但同時,水稻田除草劑市場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先達股份能否在這個市場上脫穎而出,還是一個未知數。
苯丙草酮的等待:農業部的審批,是希望還是絕望?
先達股份第三款創新除草劑產品—苯丙草酮的登記資料已提交至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目前處於評審階段。農藥登記的審批週期長,而且不確定性很高。如果苯丙草酮的審批進展不順利,可能會影響先達股份的創制產品戰略。
未來目標:每兩年一款創制化合物,先達股份瘋了嗎?
先達股份表示,接下來將力爭每兩年實現一款創制化合物的產業化目標,成為國際化創新型農化企業。這個目標聽起來很激進,甚至有些瘋狂。要知道,一款創制化合物的研發,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而且成功率很低。先達股份是否有足夠的實力來實現這個目標?如果失敗了,又會對公司的業績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價格暴漲的秘密:烯草酮的瘋狂,是市場的必然,還是人為炒作?
2023年的噩夢:價格下跌,先達股份的滑鐵盧。
回想2023年,對先達股份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海外庫存積壓如山,國內產能卻像水龍頭一樣嘩嘩地放。在這種雙重夾擊下,農藥價格一路下跌,先達股份的主要產品價格也跟著跳水。更慘的是,有些產品甚至賣到虧本,直接把先達股份推進了虧損的泥潭。這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把先達股份的業績沖得七零八落。
2024年的掙扎:減虧的背後,是無奈還是希望?
到了2024年,先達股份依然沒有擺脫虧損的陰影,但比起2023年,情況稍微好轉了一些,虧損額減少了7822.72萬元。先達股份解釋說,這是因為從2023年第二季度開始,部分農藥產品的價格已經跌到了行業成本線附近,再跌就要集體跳樓了。2024年,公司的主要產品銷量比2023年有所增長,但因為價格因素,產品的盈利能力受到了限制。這就像一個人在泥潭裡掙扎,雖然沒有越陷越深,但也沒能爬出來,只能勉強維持。
2025年的狂歡:烯草酮價格暴漲,先達股份的救贖?
如果說2024年先達股份還在受制於價格因素,那麼到了2025年,這個最後的絆腳石也被移開了。以先達股份的主打產品烯草酮為例,根據中農立華的數據,2024年初,國內烯草酮原藥的價格是6.8萬元/噸。到了2025年,烯草酮原藥的價格就像坐了火箭一樣,一路飆升。截至今年6月,國內烯草酮原藥的報價已經漲到了12萬元/噸至16萬元/噸,部分訂單的價格甚至突破了16萬元/噸。這簡直就是一場瘋狂的漲價潮,讓先達股份看到了鹹魚翻身的希望。
業績恢復:數據背後的真相,先達股份真的回到過去了嗎?
在烯草酮價格暴漲的背景下,先達股份的經營業績出現了明顯的改善。2025年上半年,先達股份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3億元至1.5億元,同比增長24.43倍至28.35倍!扣非歸母淨利潤為1.25億元至1.45億元,同比由負轉正。先達股份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主打產品烯草酮的市場售價持續上漲,帶動公司產品毛利率的增長。這個數據確實很漂亮,但我們需要冷靜地分析一下,這真的是先達股份自身實力提升的結果嗎?還是只是搭上了烯草酮價格暴漲的順風車?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2025年上半年,先達股份歸母淨利潤數據已經恢復至2022年同期(約1.98億)的66%至76%,經營業績顯著回升。但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是農藥行業的景氣週期,而現在行業整體仍然處於低迷狀態。先達股份的業績恢復,很大程度上是受益於烯草酮的價格暴漲。如果烯草酮的價格下跌,先達股份的業績又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供需緊張的預言:烯草酮的未來,是黃金時代,還是泡沫?
供給端的困境:寧夏一帆停產,是天災還是人禍?
據了解,烯草酮是一種選擇性苗後除草劑,主要用於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雜草,其下游作物主要是大豆、棉花和油菜等。說白了,就是農民伯伯種這些作物時,要除草,就得用到烯草酮。
從供給端來看,烯草酮的生產對關鍵中間體丙酰三酮、氯代胺的依賴度較高。這兩個名字聽起來就很化學,也很容易出問題。國內頭部廠商寧夏一帆生物近期停產,這簡直就是一顆重磅炸彈,直接影響了烯草酮的供給。更糟糕的是,部分中間體供應商因為環保核查、設備檢修或原料漲價導致開工率下滑,這就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倒下,其他的也跟著遭殃。中間體供應趨勢直接制約了原藥產能釋放,這就意味著,烯草酮的產量可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寧夏一帆停產,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是環保政策收緊導致的,還是企業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這些問題,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寧夏一帆的停產,將會加劇烯草酮市場的供需緊張。
需求端的爆發:備貨旺季,南半球採購,是真實需求還是虛假繁榮?
從需求端來看,進入6月後,國內農藥市場進入傳統備貨旺季。農民伯伯要開始為秋收做準備了,自然要多買一些農藥。同時,南半球也進入了採購季(7月至8月,南半球種植季將在9月開啟,採購通常需要提前兩個月),這就意味著,海外市場的需求也會增加。相關數據顯示,全球烯草酮需求約為3.5萬噸。這個數字聽起來很龐大,但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國內備貨旺季,南半球採購,這些都是真實的需求嗎?還是說,其中存在一些虛假繁榮的成分?有些貿易商可能會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從中牟利。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烯草酮的價格可能會被炒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但一旦需求下降,價格就會迅速崩盤。
市場缺口:30%的烯草酮缺口,先達股份能吃下多少?
根據華經情報網的測算,2025年全年烯草酮有效產能缺口或將擴大至30%,供需失衡格局或將進一步加劇。30%的缺口,聽起來很驚人,這就意味著,市場上將會出現大量的烯草酮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那麼,先達股份能從中分到多少羹呢?
先達股份的產能有限,即使開足馬力生產,也無法填補所有的市場缺口。而且,先達股份還需要考慮到原材料供應、運輸成本、市場推廣等因素。如果先達股份盲目擴大生產,可能會導致成本上升,利潤下降。
價格堅挺:種植戶不敏感,是真話還是假話?
當前烯草酮正處於採購旺季,寧夏一帆生物停產導致行業缺少30%以上的供給,庫存基本見底,供需持續緊張,而5月至10月是全球需求旺季,並且烯草酮在大豆領域除草效果無法替代,種植戶對漲價並不敏感。這個說法聽起來很美好,但種植戶真的對漲價不敏感嗎?
農民伯伯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如果烯草酮的價格漲得太離譜,他們可能會選擇其他的除草劑,或者減少用藥量。而且,大豆的價格也在不斷波動,如果大豆價格下跌,農民伯伯可能會減少種植面積,這也會影響烯草酮的需求。
產能滿載:月產1000噸,真的能滿足市場需求嗎?
先達股份此前在接受調研時透露,公司烯草酮月產能為1000噸左右。目前,公司的烯草酮產線處於滿負荷生產狀態,產品供需緊張,無庫存。這個消息聽起來很振奮人心,但月產1000噸,真的能滿足市場需求嗎?
即使先達股份的產能滿載,也無法填補30%的市場缺口。而且,先達股份還需要考慮到生產成本、運輸成本、市場推廣等因素。如果先達股份過於樂觀,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策。
股價暴漲的警示:資本市場的狂熱,是理性的選擇,還是盲目的追捧?
隨著基本面的轉好,先達股份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度也持續提升。2025年以來,先達股份的股價累計上漲127.8%。今年1月初、2月中旬、4月下旬,先達股份均出現過連續漲停的走勢。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心動了,想著趕緊買入先達股份的股票,大賺一筆?
但是,我勸你先冷靜一下。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先達股份的股價暴漲,真的是因為公司基本面變好了嗎?還是只是因為市場炒作?要知道,股市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政策變化、市場傳聞、甚至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專家”的分析。
如果先達股份的股價只是被炒起來的,那麼一旦市場情緒發生變化,股價就會迅速下跌,讓你血本無歸。所以,在投資先達股份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調查研究,了解公司的基本面,評估風險,做出理性的判斷。不要被股價的暴漲沖昏頭腦,更不要盲目跟風,否則,你可能會成為最後的接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