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豪赌比特币:挑战美元霸权,还是日本经济的绝望挣扎?

软银豪赌比特币:挑战美元霸权,还是日本经济的绝望挣扎?

软银、Tether与Cantor Fitzgerald的魔幻联盟:一场对比特币的豪赌,还是对美元霸权的挑战?

Cantor Fitzgerald与21 Capital:华尔街新贵还是资本游戏?

Cantor Fitzgerald,这家由Howard Lutnick之子执掌的公司,向来以其在华尔街的活跃和敢于冒险著称。如今,它联合软银和Tether成立的21 Capital,一出手就是35亿美元的比特币储备计划,无疑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究竟是华尔街的一次大胆创新,还是又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游戏?

仅从账面上看,21 Capital的计划显得野心勃勃。软银提供技术和投资经验,Tether提供“弹药”(价值20.5亿美元的比特币),Cantor Fitzgerald则负责操盘。但细究之下,问题也浮出水面:为什么是比特币?为什么是Tether?又为什么是这三家公司走到了一起?

比特币的波动性自不必说,将其作为储备资产本身就充满了争议。而Tether,这家稳定币发行商,长期以来备受争议,其储备金透明度问题和与Bitfinex之间的关联,始终是悬在加密货币市场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Cantor Fitzgerald选择与这样一家公司合作,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考量。

更何况,这35亿美元的比特币储备,真的能撬动全球金融体系吗?

Jeff Park的辛辣点评:比特币核心的全球金融体系重构?别太乐观!

Bitwise Alpha策略负责人Jeff Park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他将这次合作上升到“以比特币为核心的全球金融体系全面重新设计”的高度,这多少有些夸大其词,甚至带有一丝“比特币原教旨主义”的味道。诚然,比特币的出现挑战了传统金融体系,但要说它能重塑全球金融格局,恐怕还为时尚早。

Park将软银和Tether分别视为日本“失去的几十年”和美元霸权的产物,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将两者简单地视为“受害者”和“挑战者”,未免过于简化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

软银的投资策略向来激进,甚至有些孤注一掷。而Tether的运作模式则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这两家公司的合作,更像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的战略联盟,而非为了改变世界金融体系的崇高理想。更何况,Cantor Fitzgerald的加入,更像是华尔街对加密货币的一次试水,其目的更多是逐利,而非颠覆。

因此,对于Jeff Park的“锐评”,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一次有趣的尝试,一次大胆的冒险,但距离“全球金融体系重构”,恐怕还有十万八千里。

日本“失去的几十年”与软银的崛起:金融抑制下的畸形产物

超低利率的陷阱:全球套息交易背后的系统性风险

日本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裂后,便陷入了长期的停滞,史称“失去的几十年”。为了摆脱困境,日本央行祭出了“量化宽松”的大旗,实行了史无前例的超低利率政策。表面上看,这一政策旨在刺激国内投资,重振经济增长。但事与愿违,超低利率并未能有效激活日本经济,反而催生了一个巨大的金融扭曲机器——全球套息交易。

简单来说,全球套息交易就是利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利率差,进行套利活动。在日本,由于利率极低,企业和投资者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借入日元,然后将这些日元投资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赚取更高的收益。这种行为看似无害,实则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首先,它加剧了资本外流,使得日本国内的投资更加不足,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其次,大量的日元涌入国际市场,推高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产价格,形成泡沫。一旦这些泡沫破裂,日本的投资者将遭受巨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这种套息交易使得日本的货币政策失去了独立性,被迫跟随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削弱了日本的经济主权。所以说,超低利率政策,非但没有拯救日本经济,反而将其推入了更深的泥潭。

软银:披着上市公司外衣的“准主权财富基金”?孙正义的野心与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软银的崛起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就像一个“金融海盗”,利用日本超低利率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并购。从雅虎到阿里巴巴,从ARM到WeWork,软银的投资遍布全球各个高科技领域。孙正义也因此成为了全球瞩目的投资大亨。

但仔细观察软银的运作模式,我们会发现,它更像是一个披着上市公司外衣的“准主权财富基金”。软银的背后,站着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和阿布扎比穆巴达拉投资公司(Mubadala)等与国家相关的实体。这些实体为软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使得软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手笔的投资。而孙正义本人,也带有浓厚的准民族主义色彩,他希望通过投资高科技产业,帮助日本重塑经济辉煌。只可惜,孙正义的投资眼光并非总是那么精准。WeWork的失败,就给软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孙正义本人,也因此备受质疑。

软银的崛起,是日本金融抑制的必然产物,是孙正义个人野心与日本国家战略的结合。但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以及它对日本经济的真正价值,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Tether:加密世界的“影子央行”,美元霸权下的地下暗流

“过度特权”的代价:美元武器化与国际社会的离心倾向

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长期以来享有“过度特权”。美国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借款,同时通过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和制裁等手段控制美元的流通。这种特权,一方面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尤其是近年来,美国频繁利用美元作为地缘政治的工具,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更是加剧了这种不满。

2022年,美国冻结了俄罗斯的央行储备,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这表明,即使是主权国家的资产,也可能被美国随意冻结。这无疑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巨大冲击,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替代方案,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美国滥用“过度特权”的行为,正在削弱美元的信誉,加速国际社会的去美元化进程。而在这个过程中,Tether的出现,则为那些希望摆脱美元控制的国家和个人,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Tether的崛起:逃离监管的“离岸美元”制造机?

Tether,这家发行USDT稳定币的公司,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运作,充当着影子中央银行的角色,在不受美国监管约束的情况下输出数字美元,以满足全球需求。就像二战后伦敦的eurodollar市场一样,Tether让海外参与者能够获取美元,同时悄然获取利差收益。

Tether的运作模式备受争议。首先,其储备金的透明度一直受到质疑。Tether声称其USDT与美元1:1锚定,但其储备金的构成却始终没有完全公开。其次,Tether与Bitfinex之间的关联,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这两家公司共享相同的管理层,并且多次被指控操纵市场。

尽管存在诸多争议,Tether仍然成为了加密货币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USDT是交易量最大的稳定币,被广泛用于各种加密货币交易。Tether的崛起,反映了市场对美元替代品的需求,也反映了人们对现有金融体系的不信任。它像一个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离岸美元”制造机,在美元霸权的夹缝中蓬勃生长。然而,这种不受监管的状态,也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软银与Tether的合作:地缘政治与金融的十字路口,谁是赢家?

美元霸权的镜像:软银的顺从与Tether的叛逆

软银和Tether,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实体,实际上都是美元霸权的产物。只不过,它们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软银,更多的是一种顺从,它利用日本的超低利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以求在美元主导的体系中分得一杯羹。而Tether,则是一种叛逆,它试图创造一种不受美国监管的“数字美元”,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

软银的顺从,并非完全出于自愿,而是迫于无奈。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国内投资机会匮乏,软银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海外。而Tether的叛逆,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加密货币的本质,就是去中心化,就是摆脱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依赖。Tether作为加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肩负着挑战美元霸权的使命。

以比特币为核心的体系重构?软银的豪赌,日本的机遇与风险

软银与Tether的合作,无疑是一场豪赌。它们希望以比特币为核心,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这种想法固然大胆,但成功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

首先,比特币的波动性极大,难以成为稳定的价值储存手段。其次,比特币的交易速度和吞吐量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的支付需求。更重要的是,比特币面临着各国政府的监管压力,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于日本而言,软银的这次豪赌,既是机遇,也是风险。如果软银能够成功构建以比特币为核心的金融体系,日本将有机会摆脱对美元的依赖,重塑经济辉煌。但如果软银失败,日本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别被“最绝望的往往也是最勇敢的”鸡汤蒙蔽:软银的胜算几何?

“最绝望的往往也是最勇敢的”,这句话听起来很励志,但并不能掩盖软银面临的巨大挑战。软银的胜算,实际上并不高。

首先,软银自身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其负债率居高不下。其次,软银的投资眼光并非总是那么精准,过去曾多次踩雷。更重要的是,软银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包括传统的金融机构、其他的科技巨头,以及各国政府的监管压力。

因此,对于软银的这次豪赌,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最绝望的往往也是最勇敢的”鸡汤蒙蔽。这或许是一次有趣的尝试,一次大胆的冒险,但距离成功,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