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科技IPO前瞻:业绩波动、关联交易引关注
天天财经讯,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阳科技”)即将于3月14日接受上交所主板上市委员会的审核,迎来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关键时刻。
这家以尼龙6系列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在报告期内业绩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这与其核心产品尼龙6的销售情况密切相关。更值得关注的是,海阳科技的股东名单中不乏下游客户和行业巨头的身影,同时公司还与这些股东存在着关联交易。这些因素无疑为海阳科技的IPO之路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业绩不稳:依赖尼龙6,毛利率下滑
营收增速放缓,利润承压
海阳科技作为国内尼龙6系列产品的重要生产商,其主要产品包括尼龙6切片、尼龙6丝线以及各类帘子布(尼龙6、涤纶、尼龙66)。然而,从近几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公司的经营状况并非一帆风顺。
2021年至2023年,海阳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47亿元、40.67亿元和41.13亿元,虽然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同比增速却从43.06%大幅下降至1.12%,增长明显乏力。与此同时,归母净利润的下滑更为显著,分别为2.77亿元、1.54亿元和1.2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14%、-44.40%和-18.89%,进入负增长区间。
值得庆幸的是,2024年海阳科技的业绩出现了一定的回暖。招股书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55.42亿元,同比增长34.76%,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32.76%。公司解释称,这主要得益于尼龙6切片和涤纶帘子布产品销量的增长。
对于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海阳科技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变动-2.42%至5.3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36%至44.1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26%至43.32%。
监管问询:业绩波动原因及应对
面对海阳科技业绩稳定性不足的问题,监管部门要求公司结合市场竞争格局、产品价格变化以及上下游行业情况,深入分析报告期内业绩变化的原因,判断变动趋势是否与行业整体情况一致,并明确业绩变动的直接驱动因素以及公司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海阳科技在回复问询函时表示,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变动趋势不同,主要是由于尼龙6帘子布产品的平均单价下滑21.93%,导致主营业务毛利下滑20.84%。由于该产品没有同行业可比公司数据,因此无法进行直接对比。此外,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带动了主要生产民用尼龙长丝的华鼎股份、台华新材的收入和毛利增长,而海阳科技生产的尼龙6丝主要用于工业用途,毛利占比较小,因此未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
毛利率低于同行,应收账款攀升
从产品结构来看,尼龙6切片和尼龙6帘子布是海阳科技收入的主要来源。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尼龙6切片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74%、65.08%、64.34%和67.36%;尼龙6帘子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8.35%、22.06%、21.21%和15.97%。
然而,海阳科技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却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分别为15.05%、10.37%、8.12%和7.83%。相比之下,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8.95%、14.84%、14.08%和14.98%。这意味着,截至2024年上半年,海阳科技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仅略高于同行业公司平均值的一半。
此外,海阳科技的应收账款也在不断攀升。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21亿元、4.35亿元、5.55亿和6.9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12%、10.69%、13.43%和12.69%。
存货风险:订单充足,价格传导机制
与此同时,海阳科技的存货余额分别为3.52亿元、3.77亿元、4.40亿元和6.08亿元,计提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613.12万元、850.21万元、379.17万元和580.33万元。
对此,海阳科技表示,公司主要存货均有对应的订单或销售计划,并且公司产品上下游价格传导机制较为明显,出现存货跌价的风险较小。
股权结构复杂:实控人、股东与关联交易
历史沿革:从泰州化纤到海阳科技
海阳科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泰州市合成纤维厂,后更名为泰州市帘子布厂。1993年5月,经泰州市人民政府和南化集团公司批准,泰州市帘子布厂整体并入南化集团,并更名为南化集团泰州化纤公司,并于2006年进行了改制。
根据改制方案,参加改制的1121名职工以4815.95万元净资产出资设立海阳有限,由工商登记的48名股东代表代持其他实际股东的股权。
2006年至2018年间,海阳有限历经变更,实际股东降至200人以内。2018年12月,242名员工股东退股,以4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向恒申集团、赢石投资和福建中深转让海阳有限2429万股。
2019年12月11日,海阳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此时,海阳科技共有88名股东。
股东构成:下游巨头、行业竞争者入股
2021年8月,海阳科技进行了增资扩股,新增股东包括景浩、杨明占、王路芳、楼文英以及玲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1,248.8468万元增加至13,593.8468万元,增资价格为6元/股。其中,新股东玲珑有限以货币方式新增出资8400万元,其中14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70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值得注意的是,玲珑有限是上市公司玲珑轮胎(601966)的子公司。玲珑轮胎是中国营收规模位居前列的轮胎制造企业,属于海阳科技的下游客户。
除了下游企业入股外,海阳科技的竞争对手也位列股东之中。上文提到的恒申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商,控制着上市公司恒申新材(000782),后者的主营业务也包含尼龙6切片。
关联交易:与股东的采购与销售
上述增资扩股后,玲珑有限持有海阳科技10.30%的股份,恒申集团持有公司7.84%的股份,分别为公司第二、第五大客户。而第一、第三、第五大客户则为海阳科技实际控制人及其所控制的企业。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陆信才直接持有海阳科技8.44%的股份,并通过赣州诚友控制公司12.34%的股份;陈建新、沈家广、季士标、吉增明及茆太如等五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24.26%的股份。上述六人合计控制海阳科技45.05%的股份,为海阳科技的共同控制人。
海阳科技与下游公司兼股东玲珑有限、竞争对手兼股东恒申集团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交易。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阳科技对恒申集团关联采购己内酰胺11.57亿元、11.04亿元、12.01亿元和10.18亿元;对恒申集团关联销售切片3406.27万元、5312.05万元、3820.45万元和450.42万元。同期内,海阳科技对玲珑轮胎关联销售帘子布3602.34万元、5783.77万元、9665.42万元和9075.29万元。
监管关注:关联交易的合理性
对此,监管部门要求海阳科技说明与恒申集团、玲珑轮胎同时存在关联采购和销售的原因和合理性。
海阳科技解释称,公司同恒申集团控制下的不同公司进行采购及销售交易,双方之间的采购、销售均为独立的商品和服务购销,且定价公允。因此,公司与恒申集团同时存在关联采购和销售具备合理性。至于玲珑轮胎,公司主要向玲珑轮胎销售帘子布,并少量采购胶料,采购胶料金额很小。
结语:海阳科技IPO之路面临挑战
海阳科技在报告期内经营业绩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同时其股东结构较为复杂,下游公司和竞争对手纷纷入股,并且与公司存在一定规模的关联交易。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无疑增加了海阳科技本次IPO的难度。能否成功通过上市审核,天天财经将持续关注其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