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多家基金公司对此次会议及未来A股市场走势发表解读。
会议对宏观经济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市场普遍关注会议对2024年经济的部署安排,以及提振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部分基金经理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缓解市场对出口扰动的担忧。当前多数宽基指数估值已回升至中位数以上,进一步提升仍有待经济活动加快复苏。
市场预期,2024年或将震荡走强,春季躁动行情值得期待,资产荒逻辑将逐步转变。乐观预期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强有力的经济政策目标和有效工具;二是市场整体处于相对低位,长期股权风险溢价(ERP)有望回归合理区间。
关于宏观经济,部分基金公司认为居民消费和企业信心的回升是一个长期过程,政府将继续加大政策力度,宏观经济将在年内逐步改善。非金融企业ROE处于低位,政府需通过增加实物工作量提升PPI增速,带动ROE回升。
资金面上,A股市场资金面活跃,机构投资者仓位不高,政策预期有望带动增量资金入场,形成情绪与资金面共振。
受益板块方面,基金经理们看好以下几个方向:
- 地产及相关消费: 地产市场韧性依然存在,消费地产在会议前后存在主题性机会。
- 金融板块: 市场活跃度提升将利好券商基本面,金融板块有望成为顺周期板块中的强势方向。
- 高新技术产业: 受益于政策扶持和技术革新,AI应用、半导体、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将引领市场上涨。
- 消费板块: 随着经济复苏,大众消费(餐饮、旅游、乳制品、服装等)将受益;此外,受益于消费政策的品种(家电、轻工、汽车、食品饮料、美容护理)也值得关注。
- 科技板块: 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AI应用和硬件、机器人等领域具备较强成长潜力。
- 内需方向: 地产、消费品、新兴消费等直接受益于政策支持和经济恢复。
- 出海战略方向: 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拥有投资价值和潜力。
- 防御性资产: 黄金、军工和粮食能源等板块,可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部分基金公司建议保持均衡配置,关注具有较强业绩支撑、低估值的大盘价值股,并适当增配防御型资产。中长期来看,A股市场蕴含着不少结构性机会,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大众消费等领域。固收市场方面,预计收益率将继续震荡下行,需在波动中积极把握波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