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幣圈KOL亂象:從韭菜到收割者,Meme幣的瘋狂與騙局

揭秘幣圈KOL亂象:從韭菜到收割者,Meme幣的瘋狂與騙局

内容 隐藏

前言:我與KOL們的愛恨情仇?不,只有仇恨(誤)

說實話,接下來要點名的這些「幣圈KOL」,我跟他們之間真沒有什麼私人恩怨。當然啦,他們可能恨我入骨,畢竟我這人就是嘴賤,愛講實話。但沒辦法,真理越辯越明嘛!這件事跟個人情緒無關,純粹就是看不慣那些妖魔鬼怪,想把真相攤在陽光下。

聲明:先別急著把我歸類為眼紅仔

我知道,一定有人會說:「欸,你這根本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吧?自己混不起來,就開始酸別人。」OK,Fine!在你們開始人身攻擊之前,我必須先鄭重聲明:我不是眼紅!我只是…嫉妒! (誤) 開玩笑的啦!我只是覺得,現在的幣圈KOL生態實在太扭曲了,再不說點什麼,良心會過不去。所以,請各位看官稍安勿躁,且聽我娓娓道來,保證讓你們大開眼界,看完之後,說不定也會跟我一樣,對這些所謂的「KOL」們嗤之以鼻。

我的KOL養成記:從韭菜到想割韭菜的那條路

咳咳,要扒別人的皮,總得先自爆一下黑歷史嘛!所以,接下來就跟大家聊聊我是怎麼踏入幣圈,又是怎麼一步步變成…一個想割韭菜的韭菜(誤)。

2017入坑,2020出道:那時的幣圈還很單純?

我大概是2017年左右開始接觸加密貨幣的,那時候還只是個懵懂無知的少年,看到比特幣暴漲,就想著趕快All in,實現財富自由。結果當然是被割得體無完膚啦!不過,也算是交了學費,學到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到了2020年,我開始比較活躍於加密貨幣的推特社群,也就是現在的X。那時候的幣圈,風氣還算…單純?應該說,至少表面上還維持著一定的秩序。一邊是真正有技術底蘊、有獨到見解的大佬,他們會分享一些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另一邊則是那些靠刷流量、炒作話題的「流量玩家」。但當時大家還沒有那麼在意這些,因為上一輪牛市的主旋律是炒作各種山寨幣,誰能喊單喊得兇,誰就能賺到錢。真正有影響力的人,並不是靠一己之力拉盤,而是靠著分享投資邏輯和核心觀點來吸引追隨者。

熊市的覺醒:與其等死,不如主動出擊

說實話,當KOL曾經是我的夢想工作。想著每天只要跟大家聊聊自己熱愛的區塊鏈技術,就能賺錢,簡直不要太爽!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2022年開始的熊市,無情地吞噬了我大部分的資產,讓我深刻體會到什麼叫做「財富自由夢碎」。每天看著帳戶裡的數字不斷縮水,心裡真的是百感交集。那時候我就開始想,與其每天守著一堆「持倉」,然後祈禱命運的垂青,不如主動出擊,想辦法賺點錢。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的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邪惡的笑容)

Meme幣亂象:一場大型的圈錢遊戲

各位觀眾,接下來要進入的就是今天節目的重頭戲!Meme幣,這個幣圈最奇葩、最瘋狂的存在,簡直就是一場大型的圈錢遊戲。在這裡,沒有技術、沒有應用,只有無止盡的炒作和拉盤。而那些Meme幣KOL,就是這場遊戲裡的莊家,他們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不斷收割著韭菜們的血汗錢。

WIF的鬧劇:說好的拉斯維加斯球體呢?

說到Meme幣,就不能不提到WIF(dogwifhat)。這個Solana生態的Meme幣,在2023年冬天橫空出世,憑藉著洗腦的圖片和社群的力量,迅速走紅,市值一度衝到數十億美元。當時,WIF的社群承諾要搞一個大營銷活動,那就是把WIF的Logo投到拉斯維加斯球體建築上,讓全世界都看到WIF的魅力。結果呢?這件事最後不了了之,從社群募集到的300萬美元,至今仍然被凍結著。這簡直就是一場鬧劇!但即使如此,當時要發行一個Meme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Pump.fun的崛起:詐騙犯的溫床?

真正的轉變,發生在2024年夏天,隨著Pump.fun這個Meme幣發行平台的出現。Pump.fun讓發行Meme幣變得像呼吸一樣簡單,只要你有錢,誰都可以創建一個新的Meme幣,然後開始炒作。Mitch,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他卻是第一個在Pump.fun上發行代幣的人,他的代幣叫做Xiwifhat。Mitch的成功,也引發了更多人的效仿,Pump.fun瞬間成為了Meme幣的溫床,也成為了詐騙犯的天堂。

Mitch的零風險收割術:穩賺不賠的秘訣?

各位有沒有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KOL總是能比我們這些普通人更早一步抓住趨勢,然後成為焦點。但大家有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麼能搶佔先機?真的是因為他們眼光獨到嗎?還是因為他們和平臺、基金有著直接的聯繫?就拿Mitch來說,他利用自己的公開錢包「收割」粉絲,因為很多人真的會跟單交易他的持倉。他的操作手法非常簡單粗暴:先精心挑選一個幣種,然後偷偷建倉,等粉絲跟風買入,把價格推高之後,就在翻倍的時候賣掉一半的倉位。對他來說,這簡直就是零風險的操作!

華麗包裝下的騙局:金融專業人士也來割韭菜?

你以為只有土狗和草根才能在Meme幣的世界裡興風作浪?那就大錯特錯了!有些「金融菁英」也看準了這塊大餅,他們利用自己專業的知識和包裝技巧,把Meme幣玩出了新的高度,也把韭菜割得更徹底。

Murad的精選幣種:內線消息還是利益輸送?

接下來要登場的這位仁兄,叫做Murad。他曾經是銀行從業人員,非常懂得如何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專業的投資顧問」。他會製作精美的幻燈片,提出一些看似可信的投資邏輯,甚至還會拆解「粉絲心理學」,把整個詐騙過程都用一層專業的外衣包裹起來。更厲害的是,他還搭建了自己的跟單交易平台,發布所謂的「精選幣種列表」,讓粉絲們可以跟著他的操作一起賺錢。但事實上呢?他不僅在背後操控著代幣的供應量,還利用內線消息,提前佈局。巧合的是,他「推薦」的幣種之一SPX,在一周後就神奇地登上了某家中心化交易所。這真的是巧合嗎?我個人是持保留態度啦!

我的反思:出賣原則的代價

看到這裡,我終於意識到:在這輪週期裡,想要賺錢,就只能當Meme幣KOL。但我是一個有原則的人,我不想為了賺錢而出賣自己的良知。然而,在金錢的誘惑下,我還是妥協了。我開始在社群裡推薦一些Meme幣,雖然我會盡量選擇一些比較靠譜的項目,但這仍然違背了我的原則。我也為此付出了代價,我的良心受到了譴責,我的粉絲也開始質疑我。我知道,我正在一步步走向深淵…

Meme幣KOL的時代:錯過就等於錯過整個牛市?

說實在的,在過去這兩年裡,如果你沒有成為一個Meme幣KOL,那基本上就等於錯過了整個牛市!其他領域的KOL,像是技術分析、價值投資等等,都變得無關緊要了。因為在這個瘋狂的市場裡,只有Meme幣才能帶來爆炸性的收益,只有Meme幣KOL才能吸引最多的眼球。

新面孔的崛起:Orangie、Rasmr、Mika…背後有推手?

到了2024年10月,幣圈突然冒出了一堆新面孔,像是Orangie、Rasmr、Mika等等。這些人的漲粉速度簡直可以用「火箭升空」來形容,而且他們的行銷手法、內容風格都非常相似,步調還異常一致,讓人不禁懷疑,他們背後是不是有什麼「行業推手」在操控?畢竟,在幣圈這種地方,沒有點背景、沒有點資源,想要一夜爆紅,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Threadguy:用內容殺出一條血路

不過,話說回來,並不是所有的KOL都是靠炒作和行銷起家的。像是Threadguy,他就是一個靠著紮實的內容、深入的分析,一步一步積累起影響力的KOL。他會發佈長篇的推特文章,分享自己的投資邏輯和思考,也會在X Spaces裡暢所欲言,跟粉絲們交流互動。雖然他的漲粉速度可能沒有那些Meme幣KOL那麼快,但他卻贏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

Faze Banks與洛杉磯電子煙小圈子:臭味相投的詐騙集團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Faze Banks。這位老兄之前就已經在幣圈搞過一些名堂,這次他又再次入局,還帶來了一群被稱為「洛杉磯電子煙小圈子」的夥伴。這群人基本上就是一群以「收割」為目的的詐騙者,他們抱團取暖,互相炒作,把整個幣圈搞得烏煙瘴氣。至於他們後來又做了什麼,我想大家應該也都略有耳聞,我就不多說了。

KOL的末日?:幣圈社群的真實聲音

現在的幣圈,真的是群魔亂舞、烏煙瘴氣。韭菜們被割了一茬又一茬,早就已經麻木了。而那些曾經被捧上天的KOL,現在也開始被大家唾棄。可以說,KOL的時代,真的要結束了嗎?

沒有人喜歡KOL?:大家只想KOL去死?

為了瞭解大家對KOL的真實看法,我特地在好幾個幣圈社群裡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問大家「最喜歡的KOL是誰」。結果呢?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沒有。這幫人都該死。」這簡直太真實了!大家對KOL的厭惡程度,已經到了恨不得他們立刻消失的地步。想想也是,整天在那邊喊單、炒作、割韭菜,誰會喜歡他們?

Meme幣的終局:一場零和遊戲

更慘的是,現在連明確的「主流玩法」都沒有了。以前大家還會炒作一些有概念、有故事的項目,但現在呢?整個市場都只剩下Meme幣。而且,這些Meme幣之間,也沒有什麼區別,都只是在從同一批有資金的小體量交易者那裡爭奪注意力。這簡直就是一場零和遊戲,有人賺錢,就一定有人虧錢。

市場的悲哀:賭場不許哭,輸光是常態

這種市場的「收割屬性」已經到了極致,大多數交易者都虧得一塌糊塗。但幣圈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賭場不許哭」。即使你輸光了所有的錢,也不能抱怨,只能默默地離開。這種畸形的氛圍,逼著人們把最後一點錢投入到那些「千分之一概率暴漲、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概率跑路」的幣種裡,希望能夠一夜翻身。但這種希望,往往只是絕望的前奏。

KOL的責任?:我們都是共犯

說了這麼多,好像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KOL。但事實上,我們這些韭菜,也難辭其咎。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沒有我們的追捧和縱容,KOL又怎麼能爬到今天這個位置?所以,我們都是共犯!

沒有獨立思考的KOL:風往哪吹,他們就往哪倒

在這個領域,99%的人連自己的觀點都沒有。他們就像風中的羽毛,被一波又一波的流量浪潮推著走,毫無主見。今天流行炒作這個幣,他們就跟著炒作這個幣;明天流行喊單那個幣,他們就跟著喊單那個幣。他們根本不在乎這個幣有沒有價值,也不在乎粉絲會不會被割韭菜,他們只在乎自己能不能賺到錢。

說真話的代價:被所有KOL拉黑

你上一次看到「沒有隱藏利益、不搞互動刷量」的真誠建議是什麼時候?說實話,我已經記不清了。因為現在的幣圈,充斥著各種利益交換和虛假宣傳。而那些敢於說真話的人,往往會被排擠和打壓。就像我,這篇文章裡提到的每一個KOL,都把我拉黑了。為什麼?因為我會獨立思考、敢說真話,而這威脅到了他們的「遊戲」。

鏈上靈性: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以我的經驗來看,人們寧願拉黑你,也不願面對真相。看不到自己造成的傷害,才能更心安理得地繼續詐騙。但因果報應是真實存在的,「鏈上靈性(指鏈上行為終將留下痕跡,善惡有報)」 也不是空話。你種下什麼因,終會收獲什麼果。你今天割了韭菜,總有一天也會被別人割韭菜。這就是幣圈的鐵律!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未來的預測:實用性才是王道?

幣圈就像一個大型的馬戲團,每天都在上演著各種荒誕的鬧劇。但再精彩的表演,總有落幕的一天。那麼,幣圈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呢?我認為,市場終將會轉向「實用性」。那些只會嘴炮、只會炒作的KOL,終將被淘汰。

市場的轉變:嘴炮時代的終結?

加密圈裡沒有什麼會重複上演,無論是敘事、詐騙手段,還是荒誕鬧劇。有時歷史會相似,但絕不會完全重複。以前,只要會喊單、會拉盤,就能成為幣圈的KOL。但下一輪週期裡,光靠嘴炮是不夠的,KOL必須真的去做事,至少要投入真金白銀。只有那些真正為項目做出貢獻的人,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可以說,嘴炮時代即將終結!

付費社群的衰落:韭菜們覺醒了?

我已經發現,付費社群的收入在持續下降。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它告訴我們,韭菜們正在逐漸清醒過來。他們不想再被那些KOL收割了,他們開始自己學習、自己研究、自己判斷。未來,對KOL的抵制還會更多,付費社群的模式也將難以為繼。

基於聲譽的體系:跑路仔的好日子到頭了?

以前,跑路的開發者會收到死亡威脅。我不是說這種極端方式好,但它確實能讓開發者三思而後行。我們可能不會回到那種極端狀態,但市場一定會走向「基於聲譽的體系」。在這個體系裡,每個人的行為都會被記錄在鏈上,好人會得到獎勵,壞人會受到懲罰。而這,將改變一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