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巨鱷也瘋狂?摩根大通高調唱多比特幣:是時候重新估價了!
當華爾街不再是老古板:比特幣的波動率敘事
說到華爾街,你的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西裝革履的老頭子、高聳入雲的辦公大樓、永無止境的財報會議?沒錯,這些都是華爾街的標籤,但也許你該更新一下對他們的印象了。這次,連摩根大通這種金融巨頭都跳出來高調唱多比特幣,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世界末日要來了。他們竟然說,相較於黃金,比特幣被嚴重低估了!
過去,比特幣最讓人詬病的就是它那像雲霄飛車一樣的波動率,今天漲上天,明天跌入地獄,讓一堆想進場的機構投資者望而卻步。但現在,摩根大通卻說,比特幣的波動率已經降到歷史新低,甚至比黃金更具吸引力。這簡直是顛覆三觀!要知道,波動率可是機構投資者評估風險的重要指標,波動率越低,代表風險越小,越容易被接受。
數字黃金的煉成:波動率下降的背後推手
那麼,比特幣的波動率是怎麼降下來的呢?難道是比特幣自己修煉成仙,變得穩如泰山了?當然不是!摩根大通的分析師們指出,比特幣波動率的驟降,代表著市場結構的轉變——從散戶主導轉向機構投資者主導。這就像央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壓低債券的波動率一樣。
企業財庫,正在扮演類似「比特幣央行」的角色。想像一下,一家公司手握大把現金,不拿去亂投資,反而持續買入並長期持有比特幣,這會發生什麼?市場上的流通供應量減少,價格自然就更穩定。這種「囤幣」行為,就像把比特幣鎖進保險箱一樣,讓它的波動性大大降低。所以,下次聽到有人說比特幣是「數字黃金」,別再覺得是天方夜譚,這背後可是有真金白銀撐腰的。
摩根大通的「公允價值」:12.6萬美元?別鬧了,這只是起點!
重點來了,摩根大通到底給比特幣開出了什麼樣的「估值」?他們通過一個複雜的波動率調整模型,將比特幣和黃金進行比較,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比特幣的市值需要上漲13%,才能與私人投資領域的5兆美元黃金價值相匹配。換算下來,比特幣的「公允價值」大約是12.6萬美元!
等等,先別急著把房子賣了all in比特幣。12.6萬美元只是摩根大通的「保守」估計。要知道,華爾街的分析師們最擅長的就是「留一手」,先拋出一個看似合理的目標價,然後再慢慢往上調。所以,在我看來,12.6萬美元只是個起點。如果比特幣繼續保持當前這種吸納機構資金的速度,未來會漲到什麼地步,簡直難以想像!
ETF大戰:韭菜收割機?還是資本巨鱷的遊樂場?
傳統黃金的末日?比特幣ETF的瘋狂吸金秀
比特幣現貨ETF的問世,簡直就像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釋放出無窮的資本力量。想想看,以前想投資比特幣,要嘛自己挖礦,要嘛去交易所冒著被駭客攻擊的風險。現在呢?只要在股票市場上買入比特幣ETF,就能輕鬆參與比特幣的漲跌,方便程度簡直就像在超市買菜一樣。這也難怪比特幣ETF會像吸塵器一樣,瘋狂吸納全球資金。
但問題來了,這些蜂擁而至的資金,到底是推動比特幣價格上漲的動力,還是華爾街巨鱷們準備收割韭菜的鐮刀?這可就值得玩味了。畢竟,華爾街從來都不是慈善機構,他們的目的永遠是maximise股東利益,從來不是為了讓散戶發財。
AUM競賽:比特幣的「超車」速度,讓黃金瑟瑟發抖?
數據顯示,比特幣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AUM)已經達到約1,500億美元,而黃金基金的AUM為約1,800億美元。兩者之間的差距,已經縮窄到僅剩300億美元。這種「超車」速度,簡直讓人瞠目結舌。全球最大的黃金ETF SPDR Gold Shares (GLD),持有約1041.6億美元資產,而第一梯隊的比特幣ETF (例如BlackRock的IBIT),在短短一年內就累積了約826.8億美元。
這說明什麼?說明投資者對黃金的興趣正在下降,而對比特幣的興趣卻在瘋狂上升。這種趨勢如果持續下去,「數位黃金」超越傳統黃金,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華爾街的「變心」:是什麼讓摩根大通也倒戈?
說實話,華爾街對比特幣的態度,一直都是若即若離,甚至帶有鄙視。但現在,連摩根大通這種老牌金融機構都開始高調唱多比特幣,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除了波動率下降之外,監管環境的逐漸清晰,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以前,比特幣的監管政策不明朗,讓機構投資者不敢輕舉妄動。但現在,隨著各國政府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框架逐漸完善,機構投資者也更有信心進場。摩根大通分析師認為:「比特幣正在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特別是對於機構投資組合而言。波動率下降加上監管清晰度提高,創造了一個完美的採用環境。」
但話說回來,華爾街的「變心」,真的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比特幣的價值嗎?還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比特幣背後的巨大商機?恐怕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
技術分析:玄學?還是華爾街的煉金術?
短線震盪:韭菜們的日常心跳遊戲
比特幣的價格,就像脫韁的野馬,永遠無法預測它下一步會往哪個方向跑。摩根大通發布報告後,比特幣價格曾經出現小幅反彈,但隨後又迅速回落。這種短線震盪,對於那些喜歡玩短線的投機者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心跳遊戲,刺激又危險。但對於那些只想穩穩賺錢的投資者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資深交易員Peter Brandt認為,儘管比特幣近期出現反彈,但要徹底擺脫中期的看跌情緒,價格必須突破117,570美元的關鍵阻力位。但問題是,誰能準確預測比特幣什麼時候會突破這個阻力位呢?技術分析師?占星家?還是擲骰子決定?
長線趨勢:機構的「屯幣」陰謀?
短期波動難以預測,但長期趨勢卻相對清晰。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多項技術指標依然指向看漲。比特幣能夠穩守在11萬美元上方,表明機構投資者正在利用每一次回調穩步建倉。這就像一場無聲的軍備競賽,機構投資者們悄悄地囤積比特幣,為未來可能的爆發做準備。
這種「屯幣」行為,讓人不禁聯想到陰謀論。難道機構投資者們早就知道比特幣的未來價值,所以才不惜一切代價地囤積?如果真是這樣,那現在還沒上車的散戶們,豈不是要錯失一場世紀財富盛宴?
「數位黃金」的狂想:超越傳統黃金?別做夢了,還是有可能的?
比特幣被稱為「數位黃金」,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傳統黃金的替代品。但問題是,比特幣真的能取代黃金嗎?
黃金作為一種避險資產,已經存在了數千年。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的稀有性,更在於它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廣泛的應用場景。比特幣雖然具有稀缺性和去中心化的特點,但在穩定性和應用範圍方面,仍然無法與黃金相提並論。
但話說回來,時代在變,投資者的觀念也在變。隨著年輕一代投資者的崛起,他們對傳統金融資產的興趣正在下降,而對加密貨幣的興趣卻在不斷上升。如果比特幣能夠繼續發展壯大,並在支付、DeFi等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那麼它超越傳統黃金,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花邊新聞:華爾街大佬們的愛恨情仇
Kinexys全球聯席主管:Kara Kennedy是誰?她會讓比特幣飛更高嗎?
摩根大通任命Kara Kennedy上任Kinexys全球聯席主管,這條新聞乍看之下跟比特幣沒什麼關係,但仔細想想,任何華爾街的人事變動,都可能對市場產生影響。Kara Kennedy是誰?她有什麼背景?她對加密貨幣的看法如何?這些問題,都可能影響摩根大通對比特幣的態度,進而影響比特幣的價格。
當然,指望一個人就能讓比特幣飛更高,實在是太天真了。但如果Kara Kennedy是個加密貨幣的信徒,那至少可以期待摩根大通在加密貨幣領域有更多動作。
穩定幣大戰:摩根大通潑冷水,Bernstein卻高唱讚歌,誰才是真預言家?
穩定幣是加密貨幣世界的重要基礎設施,它連接了傳統金融和去中心化金融。但對於穩定幣的未來,華爾街的看法卻大相徑庭。摩根大通澆冷水,認為穩定幣市值2028年僅5,000億美元,而Bernstein卻高唱讚歌,認為穩定幣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這讓人不禁想問,到底誰才是真預言家?
穩定幣的發展,受到監管政策、技術創新、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摩根大通的悲觀預測,可能是基於對監管風險的擔憂。而Bernstein的樂觀預測,則可能是基於對DeFi市場潛力的看好。無論誰的預測更準確,穩定幣的發展都將深刻影響加密貨幣的未來。
天堂還是地獄?Circle股價的過山車,誰在幕後操盤?
Circle是USDC穩定幣的發行商,它的股價就像過山車一樣,大起大落。Bernstein看好Circle股價再漲30%,而摩根大通則看衰股價會腰斬。這種巨大的分歧,讓人不禁想問,到底誰在幕後操盤?
Circle的股價,受到USDC的市場份額、監管政策、競爭對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Bernstein的看好,可能是基於對Circle在穩定幣市場的領導地位的認可。而摩根大通的看衰,則可能是基於對競爭加劇和監管風險的擔憂。無論Circle的股價未來如何,它都將是加密貨幣市場的一個重要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