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的鐵腕:一場針對海辰儲能的商業清算?
這年頭,商場如戰場這句話簡直老生常談到讓人想翻白眼。但八月初爆出的這件事,還是讓人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海辰儲能的前高管馮登科,居然因為涉嫌侵犯商業機密,被寧德市的公安給抓了!報案的不是別人,正是儲能界的巨無霸——寧德時代。你以為這就完了?這不過是寧德時代近期一連串法律攻勢的冰山一角。
導火線:前高管被捕與IPO節點的訴訟
時間撥回到兩個月前,寧德時代早就把海辰儲能,連帶創始人吳祖鈺等八位核心人物告上了法庭,罪名是什麼?不正當競爭!而且獅子大開口,索賠金額高達人民幣1.5億元。更狠的是,開庭時間掐得那叫一個精準,直接定在8月12日,正好是海辰儲能準備衝刺香港IPO的關鍵時刻。這可不是一般的巧合,明擺著就是要給海辰儲能一個下馬威。
寧王的怒火:海辰儲能的威脅與原罪
到底是什麼樣的體驗,才會惹得寧德時代如此大動干戈?海辰儲能正在用血淋淋的案例親身示範。從2023年開始的競業協議糾紛,到現在的刑事舉報,寧德時代簡直是對這家昔日下屬創辦的公司,展開了立體式的無死角打擊。但說到底,核心原因其實很簡單:海辰儲能威脅到了寧德時代的「護城河」。說白了,就是市場份額、技術領先地位受到了挑戰。寧德時代作為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的冠軍,現在正真切地面對來自海辰儲能的直接威脅。這家公司只用了短短六年時間,就一路狂奔到全球第三的位置,2024年的出貨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5.1GWh。但問題也來了,海辰儲能的成長路徑,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爭議:大規模從老東家挖角、產品高度相似、專利來源可疑……現在,「寧王」的帳單終於寄來了。
吳祖鈺的「無間道」:技術骨幹的離職與創業迷霧
這年頭的商場故事,精彩程度簡直可以媲美諜戰片。吳祖鈺的創業經歷,聽起來就像是一部商業版的《無間道》。這位在寧德時代工作了將近八年的技術骨幹,在2019年2月,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職。要知道,當時的吳祖鈺可不是什麼小角色,他剛剛獲得了公司的股權激勵,前途一片光明。這種情況下選擇離開,背後的原因實在是讓人好奇。
離職疑雲:股權激勵下的轉身
吳祖鈺的離職時間點非常微妙。他離開寧德時代僅僅十個月後,海辰儲能就成立了。但更讓人玩味的是,海辰儲能的法定代表人並不是吳祖鈺,而是他的妻子林秀華。直到2021年5月,吳祖鈺才正式走到台前,擔任法人代表。這個時間點也相當耐人尋味,正好是他與寧德時代的競業限制期結束後的第三個月。這種種操作,讓人不得不懷疑,吳祖鈺的離職並非表面上那麼簡單。
團隊複製:寧德時代核心骨幹的集體跳槽
更讓寧德時代感到不安的是,吳祖鈺並非單槍匹馬。根據統計,至少有十名寧德時代的核心骨幹,陸續加入了海辰儲能,而且離職時間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這批人中,不乏海辰儲能現任的副總經理易梓琦、龐文傑等高管。這簡直就是把寧德時代的精英團隊,直接複製了一份到海辰儲能。
「臥底」疑雲:複合集流體的技術爭端
其中,馮登科的經歷更是離奇到讓人咋舌。2016年,他以一名普通設備工程師的身份加入寧德時代,是吳祖鈺的下屬,後來在2017年離職。但寧德時代後來發現,馮登科竟然化名「馬工」,潛入供應商金美新材,參與複合集流體代工項目。更誇張的是,項目結束後,馮登科直接加入了海辰儲能。這種「臥底」行為,讓寧德時代覺得自己受到了極大的背叛。要知道,複合集流體可是鋰電池的關鍵材料,相關技術屬於核心機密。而參與該代工項目的另一家公司,其關鍵人物許彩霞,後來被證實是吳祖鈺的親屬。換句話說,吳祖鈺在寧德時代任職期間,他的下屬和親戚,就已經打入了核心供應商的內部,這種布局,實在很難用巧合來解釋。
寧德時代的反擊:訴訟、取證與全方位狙擊
寧德時代的怒火,可不是說說而已。2023年,他們首次出手,以違反競業協議為由,將吳祖鈺告上了法庭。結果毫無懸念,吳祖鈺敗訴,並通過妻子林秀華支付了100萬人民幣的違約金。但寧德時代的律師在法庭上明確表示,「造成的損失遠遠不是100萬能彌補的」。這句話背後,透露出寧德時代對於技術洩露和市場損失的極度不滿。
競業協議的代價:百萬違約金與難以彌補的損失
另一個案例,更能說明問題的嚴重性。前員工張敏,表面上跳槽到了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但寧德時代卻拍到她多次佩戴海辰儲能的工牌,自由出入海辰儲能的廠區。這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操作,進一步坐實了寧德時代的懷疑。這擺明了就是兩面三刀,吃裡扒外。
暗度陳倉:工牌背後的秘密
海辰儲能的人才結構,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招股書顯示,四名執行董事中,竟然有三人來自寧德時代。這家公司簡直就是「寧德時代2.0版本」。這種高度相似的人員構成,讓人不得不懷疑,海辰儲能在多大程度上,依賴了寧德時代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財務與技術的雙重挑戰
海辰儲能崛起的速度,確實驚人。公司營收從2022年的36.15億元,飆升至2024年的129.1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89%。2024年,更是實現了扭虧為盈,淨利潤達到2.88億元。但仔細分析這些數據,就會發現不少問題。如果扣除4.14億元的政府補貼,海辰儲能實際上還處於虧損狀態。更要命的是,截至2024年末,海辰儲能的有息負債高達99.83億元,而現金只有42.94億元。在這種財務狀況下,急於進行IPO,其背後的動機,實在是引人深思。除了財務上的挑戰,海辰儲能在技術層面,也面臨著巨大的爭議。2025年4月,海辰儲能發佈了587Ah儲能電池,甚至還聯合五家企業,試圖將其推廣成為行業標準。但僅僅兩個月後,寧德時代就量產了同規格的產品,能量密度偏差僅為4.4%。業內人士指出,這種相似度在技術圈,簡直是罕見到極點。類似的情況,並非偶然發生。2020年,寧德時代推出280Ah電芯,海辰儲能在2021年就緊隨其後。2023年,寧德時代量產314Ah電芯,海辰儲能在同年11月,就推出了相應的系統。這種種跡象,讓寧德時代忍無可忍。他們懷疑複合集流體技術被洩露,經過長達半年的取證後,最終選擇報案。
海辰儲能的隱憂:海外風險與IPO前景
海辰儲能看似一路高歌猛進,但實際上,也隱藏著不少風險。特別是在海外業務方面,更是暴露出一些問題。2024年,海辰儲能的海外收入為37億元,其中高達80%來自於兩個美國客戶。這種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狀況,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
海外市場的隱患:大客戶停產的衝擊
更糟糕的是,海辰儲能的最大客戶Powin Energy,已經在5月份提交了停產通知,聲稱7月底可能會完全停運。這對於海辰儲能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家公司此前還和寧德時代打過官司,欠款3.1億元至今未還。這簡直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讓海辰儲能的海外業務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IPO懸念:訴訟纏身下的估值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海辰儲能仍然急於進行IPO,其背後的動機,實在是讓人懷疑。尤其是這次與寧德時代的訴訟,更是給海辰儲能的IPO之路,增添了許多變數。根據香港交易所的規定,重大的訴訟可能會影響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如果法院認定海辰儲能確實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那麼其300億元的估值故事,將會徹底破產。這對於海辰儲能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危機。
行業震懾:寧德時代的連環訴訟策略
近年來,寧德時代可不是第一次這麼做了。他們已經起訴了塔菲爾新能源、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等多家同行。這簡直就是把整個行業都告了個遍。其中,塔菲爾和蜂巢最終選擇了和解,而與中創新航的糾紛,至今還在持續扯皮。這種「殺雞儆猴」的策略,效果非常明顯。很多企業在面對寧德時代的時候,都會變得小心翼翼,避免與其發生直接衝突。
殺雞儆猴:震懾潛在競爭者
8月12日的開庭時間選擇,實在是太精準了,正好是海辰儲能港股IPO聆訊的關鍵時期。這擺明了就是要給海辰儲能施加壓力,讓其在資本市場上寸步難行。寧德時代的這一系列舉動,不僅僅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更是為了震懾其他潛在的競爭者,讓他們明白,挑戰「寧王」的代價,將會非常慘重。
訴訟的弦外之音:一場關於市場話語權的爭奪
寧德時代的連環訴訟,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意義。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商業秘密的爭奪,更是一場關於市場話語權的爭奪。寧德時代希望通過這些訴訟,鞏固自己在行業內的領導地位,確保自己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能夠佔據絕對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