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康國賓體檢疑雲:十年正常一朝癌末,體檢真相大揭秘

愛康國賓體檢疑雲:十年正常一朝癌末,體檢真相大揭秘

内容 隐藏

愛康國賓體檢疑雲:十年無恙,一朝癌末?

十年體檢正常,出國確診癌症:誰的責任?

最近,「女子在愛康國賓體檢10年沒問題,之後在國外確診癌症」的新聞,簡直像一顆深水炸彈,在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媒體上炸開了鍋。十年啊!人生能有幾個十年?每年都砸錢做體檢,結果卻是這樣,讓人不禁要問,這體檢到底是買了個心安,還是買了個寂寞?這家愛康國賓,號稱是體檢界的「高富帥」,難道也玩起了「照騙」?

事情是這樣的,一位女士,連續十年都在愛康國賓做體檢,每次報告都顯示「一切正常」。結果,一出國,就被診斷出癌症。這劇情,比電視劇還狗血!一時間,關於體檢的意義、體檢機構的專業性,甚至對整個醫療體系的信任,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

愛康集團的回應:科學的辯解,難掩信任危機?

面對輿論的滔天巨浪,愛康集團趕緊跳出來滅火,發了個聲明,洋洋灑灑地解釋了一大堆,什麼「癌症的發生是一個過程」,什麼「體檢的時間點、檢測方法、設備和醫生的專業水平都會影響結果」,還強調「體檢沒檢測到,可能是當時的手段確實無法檢測到」。最後還不忘表個決心,說如果愛康有責任,絕不逃避。這聲明,寫得滴水不漏,簡直可以當公關教科書了。

但問題是,這種「科學的辯解」,老百姓真的聽得懂嗎?十年體檢都沒問題,突然就查出癌症,這就像你買了輛號稱「永不拋錨」的汽車,結果剛開出4S店就趴窩了一樣,你跟我說這是「概率問題」、「機械老化」,我能接受嗎?顯然,愛康集團的聲明,雖然試圖用專業知識來解釋,但卻難以平息公眾的質疑和憤怒。畢竟,對於普通人來說,體檢的意義就在於「早發現、早治療」,如果體檢成了「事後諸葛亮」,那還有什麼意義?

不只是個案?多起投訴直指愛康國賓的疏漏

孫女士的遭遇,聽起來像是個倒楣的個案,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很快地,網路上開始出現更多針對愛康國賓的投訴,簡直像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各種問題接踵而至,讓人看得心驚膽戰。

腎臟無異常,竟是腎癌晚期:體檢報告的真實性遭質疑

有位苦主就跳出來說,自己在愛康國賓體檢時,報告顯示「雙腎無異常」,結果一個月後,就被三甲醫院確診為腎癌!這劇情反轉,簡直比八點檔還精彩!一個月,人生能發生多少變化?一個月,癌細胞又能擴散到什麼程度?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如果這位苦主沒有及時去醫院檢查,是不是就要被愛康國賓的「無異常」報告給耽誤了?

這讓人不禁要問,愛康國賓的體檢報告,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是醫生的疏忽?還是設備的落後?又或是,更可怕的,體檢流程本身就存在問題?

從牙齦紅腫到舌癌:防癌篩檢的盲點?

還有位先生投訴,帶父親去愛康國賓做體檢,口腔檢查只顯示「牙齦紅腫、牙結石」,幾個月後,父親卻被確診為舌癌!這簡直是晴天霹靂!牙齦紅腫、牙結石,這誰沒有啊?難道以後看到牙齦紅腫,都要懷疑自己得了舌癌嗎?

更讓人無語的是,這位先生提供的體檢報告顯示,「癌胚抗原定量」的結果竟然也在正常範圍內!這就讓人更加困惑了,花了大價錢做的防癌篩檢,結果卻連舌癌都篩不出來,這體檢到底是做了個什麼勁兒?難道愛康國賓的防癌體檢,真的只是在收「智商稅」?

這些案例,就像一顆顆重磅炸彈,不斷衝擊著人們對愛康國賓,甚至對整個體檢行業的信任。人們開始懷疑,這些體檢機構,到底是健康的守護者,還是疾病的幫兇?

愛康國賓前董座自爆黑幕:體檢行業的真真假假

在愛康國賓深陷信任危機之際,幾年前,愛康國賓的董事長兼CEO張黎剛的一段「爆料」,再度被翻了出來,簡直是火上澆油!這位大佬,當年可是義憤填膺地揭露了體檢行業的種種醜聞,現在回頭看,更像是一種諷刺。

「抽血丟棄,直接出報告」:體檢造假的冰山一角?

張黎剛當年是這麼說的:「行業裡有真體檢、假體檢!有些同行抽了血不做檢查就扔了,直接出結果,因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如果體檢中心抽的血都不做,錯誤率最高是千分之三!」這段話,簡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抽血丟棄,直接出報告?這不是赤裸裸的造假嗎?這不是拿人命開玩笑嗎?

想想那些每年都花大價錢做體檢的人,他們以為買到的是健康保障,結果可能只是買到了一張偽造的報告!這種欺騙,比賣假藥還可惡!因為它不僅騙了你的錢,還騙了你的希望!

當然,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說所有的體檢機構都在造假。但張黎剛的爆料,無疑揭開了體檢行業的冰山一角,讓我們看到了這個行業背後的黑暗面。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愛康國賓的變質

當年,張黎剛以「屠龍少年」的姿態,揭露行業黑幕,贏得了無數人的掌聲。但如今,愛康國賓卻深陷各種負面新聞,被質疑「誤診」、「漏診」、「造假」,這不禁讓人感慨:難道「屠龍少年」最終也變成了「惡龍」?

是什麼讓愛康國賓走到了今天這一步?是資本的誘惑?是管理的失控?還是行業的潛規則?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但無論如何,愛康國賓都應該正視自己的問題,給消費者一個交代。畢竟,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找回来了。

孫女士的悲劇:體檢無異常,一月後癌逝

孫女士的故事,是這場體檢疑雲中最令人唏噓的一幕。她兢兢業業工作,公司提供每年一次的愛康國賓體檢,她也從不怠慢。誰能想到,這份看似安心的保障,最終卻成了她生命的催命符。

體檢報告的「未見明顯異常」:是疏忽還是誤判?

2024年5月,孫女士因腹痛、血尿等症狀就醫,短短一個月後,就被確診為左腎集合管癌!晴天霹靂!更讓她難以接受的是,翻看5月8日在愛康國賓常州龍錦路分院的體檢報告,腎臟超音波的結果竟然是「未見明顯異常」!

這「未見明顯異常」五個字,就像一把利刃,狠狠地刺痛了孫女士和她家人的心。如果體檢能早點發現問題,或許她還有機會接受治療,或許她還能多陪伴家人一段時間。但現在,一切都太遲了。

更諷刺的是,孫女士的體檢報告不僅超音波顯示正常,連癌胚抗原定量、尿常規等結果也都提示「未見明顯異常」!這讓人不得不懷疑,愛康國賓的體檢,到底是在檢查什麼?難道只是走個過場,給員工和企業一個心理安慰?

家屬的質疑:愛康國賓的責任在哪裡?

孫女士的主治醫生表示,腫瘤的形成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時間。而孫女士從2018年開始,每兩年都在愛康國賓進行體檢,卻從未被告知腎臟有任何異常。家屬因此質疑愛康國賓存在漏診、誤診,延誤了患者的治療時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然而,當孫女士的公司與愛康國賓交涉時,對方僅表示同情和遺憾,對於是否涉及漏診、誤診,則要求進行相關鑑定。這種態度,讓家屬感到非常失望和憤怒。

漫長的鑑定流程:誰來為患者的權益發聲?

「鑑定時間長、流程複雜、費用高昂,一個癌症晚期看病都沒錢的人,有何精力?有何時間?有何費用來處理這事?」孫女士的同事一語道破了問題的關鍵。愛康國賓要求進行鑑定,看似公正,實則卻是在利用鑑定流程的複雜性,規避自己的責任。

更令人痛心的是,今年7月,孫女士已經因癌症去世。而愛康國賓方面,始終沒有與家屬溝通,「一個電話也沒接到過!」這種冷漠和推諉,讓人感到無比的寒心。一條生命的逝去,在他們眼中,或許只是一份需要處理的「客訴」而已。

另一位受害者:牙結石背後的舌癌陰影

姚先生的岳父,也遭遇了類似的噩夢。原本只是想通過體檢,了解一下身體狀況,沒想到卻被一張看似正常的報告,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體檢報告的「正常範圍」:延誤診斷的元兇?

2024年4月,姚先生因為岳父身體明顯消瘦,帶他前往愛康國賓武漢亞貿分院進行全面體檢,費用高達1559元。這筆錢,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並不算小數目,他們期待著這份體檢報告,能給他們帶來安心。

然而,體檢報告顯示,岳父的癌胚抗原定量結果在正常範圍內,口腔檢查也僅提示存在牙齦紅腫、牙結石,舌頭則提示「未見明顯異常」。正是這份看似正常的報告,讓姚先生和家人放鬆了警惕。「因為相信愛康體檢的專業性,在家拖延了3個月,7月才因持續消瘦去醫院查找病因。」

誰能想到,短短三個月的時間,病情就急轉直下。愛康國賓的「未見明顯異常」,成了延誤診斷的元兇。

高昂的醫療費用:壓垮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4年7月,姚先生的岳父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確診舌癌,病理結果為「舌鱗狀細胞癌(中分化)」。確診的消息,讓整個家庭陷入了絕望。

「不止病人受罪且花費巨大,其他檢查費用不論,手術花費4萬有餘,且後期放療費用也需要4到5萬。」高昂的醫療費用,對於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為了給岳父治病,姚先生一家已經傾盡所有,未來還有漫長的治療之路要走,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愛康國賓的回應:推卸責任,還是實事求是?

姚先生認為,愛康國賓的體檢過程不負責任,體檢結論與實際病情不一致。他隨後撥打了愛康國賓售後電話,提出退還體檢費用並承擔一半手術費用的要求,但未得到正面回應。「對接過程中從未對病人病情進行關心,都是推卸己方責任,後期也是一句不予賠付了事。」

在黑貓投訴上,愛康國賓客服也對該案例進行了回復。客服表示,客戶8月確診時距離體檢時間已達5個月,且體檢時客戶沒有任何口腔內不適症狀,與愛康沒有相關責任,客戶可以申請走正規第三方機構鑑定流程,愛康會全力配合。這種官方的回應,聽起來滴水不漏,但卻缺乏人情味,更像是一種冷冰冰的推卸責任。

由於鑑定流程太過複雜,目前,姚先生的相關訴求仍未得到解決。而他的岳父,正在與病魔做著艱苦的鬥爭。

愛康國賓的防癌體檢:真能讓人安心?

面對一樁樁體檢疑雲,人們不禁要問:愛康國賓的防癌體檢,到底靠不靠譜?那些花了大價錢做的「癌胚抗原定量」等血液篩查,真的能早期發現癌症嗎?還是只是在花錢買心安?

「癌胚抗原定量」:聊勝於無,還是徒勞無功?

所謂「癌胚抗原定量」(CEA),是一種通過血液檢測來評估體內癌胚抗原水平的檢查,通過抗原水平高低,輔助腫瘤篩查、療效監測和復發預警。聽起來很高大上,對吧?

在查詢愛康國賓體檢相關內容後發現,「癌胚抗原定量」的介紹為:「系廣譜性腫瘤標誌物,對大腸癌、直腸癌的篩查、療效觀察和預後評估有重要臨床意義。在胃、乳腺、肺癌等也可升高。」

但事實上,「癌胚抗原定量」的特異性較低,需要結合影像學、病理學確診;且約30%的癌症患者水平正常,部分良性疾病也可能導致假陽性。簡單來說,CEA水平升高,並不一定代表你得了癌症;CEA水平正常,也並不代表你一定沒事。

這就像天氣預報一樣,它只能告訴你明天降雨的概率,但並不能保證明天一定會下雨。如果你把天氣預報當成聖旨,那你就太天真了。

專家怎麼說:不推薦作為常規篩檢手段

正因如此,多數專家並不推薦將「癌胚抗原定量」作為健康人群的常規癌症篩查手段。因為它的準確性有限,容易導致過度診斷和治療,反而會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

體檢的意義在於「早發現、早治療」,但如果體檢的手段不夠準確,反而會延誤診斷,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在選擇體檢項目時,一定要慎重考慮,諮詢專業醫生的意見,不要盲目相信體檢機構的宣傳。

「結果不準確」:投訴的關鍵字,信任的崩塌

如果說個案還能用「概率問題」來解釋,那麼當大量的投訴湧現,指向同一個問題時,我們就不得不懷疑,這背後是否存在更深層次的原因。

黑貓投訴上的千條控訴:愛康國賓的危機公關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於愛康國賓的投訴量高達千餘條,「結果不準確」、「數據虛假」、「誘導消費」等成為關鍵詞。這些投訴,就像一面面鏡子,照出了愛康國賓在服務質量、專業水平、誠信經營等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

面對如此龐大的投訴量,愛康國賓的危機公關顯得蒼白無力。他們的回應,往往是模棱兩可、避重就輕,難以平息消費者的怒火。更讓人失望的是,愛康國賓似乎並沒有真正反思自己的問題,而是將責任推卸給「概率」、「個案」、「第三方鑑定」,這種態度,無疑是在加速信任的崩塌。

天眼查的風險提示:醫療糾紛頻發,絕非偶然?

除了黑貓投訴,天眼查App的周邊風險信息也顯示,愛康國賓旗下多家公司均曾涉及醫療糾紛。這意味著,前述用戶們的遭遇並非孤例,愛康國賓的醫療質量問題,很可能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作為國內知名的體檢機構之一,愛康國賓在官網宣稱每年為約1000萬企業員工和個人,為數萬家企業、保險公司、政府機關和百萬家庭提供了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但如果連最基本的體檢結果都無法保證準確,那麼愛康國賓又如何能贏得用戶的信任,又該走向何方?一旦失去用戶們的信任,它又該走向何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