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遊戲寒冬:當「GameFi」美夢破碎
Web3 遊戲賽道沉寂已久,近期,由韓國遊戲巨頭 Nexon 基於經典 IP 《冒險島》改編的 Web3 鏈遊《MapleStory N》正式上線,加上其 NXPC 代幣的強勁表現,讓不少人開始重新暢想 GameFi 的復甦。 然而,真實情況恐怕是冰火兩重天。
《楓之谷 N》的逆襲與 Web3 遊戲的復甦假象
《MapleStory N》的出現,的確為 Web3 遊戲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想當年,筆者也是個每天守在電腦前,為了練等而廢寢忘食的《冒險島》玩家。 聽到這個童年回憶要登上區塊鏈,而且還能邊玩邊賺錢,實在是讓人熱血沸騰! 但我們必須冷靜地思考,一款遊戲的成功,並不代表整個產業的復甦。 《MapleStory N》的成功,或許更多是基於《冒險島》這個 IP 本身所擁有的龐大用戶基礎和情懷加持。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Web3 遊戲的倒閉潮
自 2025 年起,Web3 遊戲領域出現了大規模的項目停擺現象。 許多曾經被市場熱捧的項目相繼「死亡」。 包括區塊鏈 ARPG Tatsumeeko、NFT 遊戲 Nyan Heroes、區塊鏈 FPS Blast Royale、NBA 明星斯蒂芬·庫里加持的 Rumble Kong League 等均陸續宣布終止開發。 甚至曾經備受期待的 MMORPG 類項目 Ember Sword 也在籌集超 2 億美元後突然關閉,令玩家群體震驚不已。
Web3 遊戲難以為繼的根本原因
Web3 遊戲的寒冬,並非無跡可尋。 許多項目在短時間內風光一時,隨後便黯然退場,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資金鏈斷裂:開發商的共同困境
「我們探索了所有可能的前進道路。但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就連一些最有前途的項目都已關停,我們找不到繼續開發下去的路。」社交沙盒遊戲 Ember Sword 的開發商 Bright Star Studios 在宣布關停遊戲時,如此表示。 除了場面話之外,最清晰明瞭的解釋是「我們最終無法獲得繼續開發所需的資金」,而這也是幾乎所有為遊戲按下暫停鍵的開發商所給出的理由。
在近期宣布關停的遊戲項目中,最令人意外的莫過於貓咪主題射擊遊戲 Nyan Heroes。 這款 Solana 生態的知名遊戲在先後四次遊戲測試中吸引了超過一百萬玩家,還有超過 25 萬玩家在 Epic Games Store 和 Steam 上將該遊戲加入願望清單。 「儘管取得了這些成就,並就發行、新投資、撥款和收購進行了討論,但我們仍未能獲得完成遊戲所需的資金,」Nyan Heroes 的遊戲開發商 9 Lives Interactive 在 X 上發帖表示,由於目前行業處境艱難,Nyan Heroes 很遺憾將關門大吉。
高死亡率:遊戲產業的宿命?
多個知名鏈遊在近期「猝死」,讓人覺得 Web3 遊戲似乎進入了死亡週期,不過這更可能是由於這些項目的高知名度令人印象深刻。 實際上,Web3 遊戲的高死亡率從來都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CoinGecko 曾在 2023 年 12 月發布過一篇關於 Web3 遊戲的報告,研究顯示,自 2017 年 GameFi 出現以來,該領域的失敗率一直很高。 CoinGecko 的研究評估了 2018 年至 2023 年間上線的 2,817 款 web3 遊戲,並根據區塊鏈數據平台 Footprint Analytics 的觀察統計,確定了截至 2023 年 11 月 27 日的活躍項目。研究發現,在此期間推出的 Web3 遊戲約有 2127 款失敗,平均年失敗率高達 80.8%。
ChainPlay 在 2024 年底發布的研究更駭人聽聞, ChainPlay 在其數據庫中分析了總共 3,279 個項目,並將代幣價格較歷史高點下跌超過 90%,且日活少於 100 人的項目定義為「死亡」。 據該機構統計,93% 的 Web3 遊戲已經死亡,並指出,GameFi 項目平均僅能維持四個月。
事實上,遊戲行業的項目一向失敗率極高,這並非是鏈遊賽道獨有的現象和問題。
分階段融資模式的崩潰
遊戲的開發通常採用「分階段融資」模式,即在項目初期獲得種子輪或天使輪融資,隨著開發進展,不斷展示更多遊戲內容,再進行 A 輪、B 輪等後續融資。
例如去年大火的《黑神話:悟空》,便是在 2020 年 8 月發布首支實機演示視頻後,迅速吸引到大量關注,為後續融資和人才招募奠定基礎,之後才有了 2021 年騰訊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的故事。
這種模式依賴於項目的硬實力,其需要在每個階段展示出足夠的進展和潛力,以吸引新的投資。 然而在鏈遊領域,這一模式顯示在當下難以奏效:據 ChainPlay 統計,GameFi 項目的代幣價格平均較其歷史最高價下跌了 95%,而且在投資 GameFi 的風險投資公司中,58% 的損失在 2.5% 至 99% 之間。
代幣激勵的短視:用戶留存的挑戰
在當前的 Web3 遊戲領域,空投和代幣激勵已成為吸引用戶的基本手段。 尤其在項目初期階段,通過向玩家承諾未來的激勵,項目方能夠迅速擴大用戶基礎,提升社區活躍度。 然而,這種策略往往難以維持長期的用戶留存。 一旦代幣發行並完成空投,玩家因對未來獎勵的預期減少而大量出走,遊戲活躍度便會迅速下降,持續發展成為頭號難題。 隨著用戶流失,代幣價格下跌,就會進入負面螺旋,市場對相關遊戲的「Play to Earn」模式的可持續性產生更多質疑,進一步加劇代幣的價格波動,削弱投資者的信心。
投資機構的退場:寒冬加劇
對於風險偏好降低、出手節奏放緩並保持觀望的投資機構來說,表現不佳的鏈遊項目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根據 DappRadar 的報告,2025 年第一季度,Web3 遊戲項目共籌集資金約 9100 萬美元,較 2024 年同期下降 68%,較上一季度下降 71%。 這一降幅顯示出投資者對該領域的熱情有所減退,部分原因則是對人工智能和現實世界資產(RWA)的關注度上升,分散了對 Web3 遊戲的投資興趣。
項目的用戶數量和吸引力直接影響其獲得資金和資源支持的能力。 如果用戶增長乏力或市場反響平平,即使是具備實力的開發團隊,也可能在最終產品交付前耗盡時間和資金。 在近年來關停的多個遊戲項目上來看,這種情況可能也不在少數。
從圈錢跑路到幻滅:Web3 遊戲的黑暗面
Web3 遊戲的倒閉潮,不僅僅是商業上的失敗,更暴露出一些項目方的不良動機和行業亂象。 從圈錢跑路到對玩家承諾的幻滅,Web3 遊戲的黑暗面令人不寒而慄。
劣質遊戲製造者:Ember Sword 的警示
對於失敗項目募集的資金充裕度及使用效率,並非簡單的「缺錢」或「錢多」之分,而是資本分配和使用效率問題。
在一大幫關停的遊戲中,有個別項目令人惋惜。 因為其開發者至少在創作遊戲時表現出了誠意,或許因時運不濟而沒能打造出完整的、更好的成品。 而還有一些開發團隊,本就是抱著炒作、圈錢的目的進入行業,他們在製造「賽博垃圾」後跑路也就不足為奇。
這當中尤其以 Ember Sword 最為典型,其開發團隊的敷衍程度令人咋舌。
2021 年,趕上元宇宙風口的 Ember Sword 開始為更多人所知,而在這股熱潮中,Ember Sword 曾吸引了 3.5 萬名玩家,並向他們售出了總價值達 2.03 億美元的 NFT 虛擬土地。 Ember Sword 在那時也完成多輪融資,投資人包括電子遊戲主播 Dr. Disrespect、The Sandbox 聯合創始人 Sebastien Borget 和 Twitch 聯合創始人 Kevin Lin 等。
去年 7 月,Ember Sword 宣布進入封閉測試階段,並展示了遊戲。然而其畫面的簡陋、粗糙和廉價感讓玩家大失所望,有人評論稱:「如果這玩意兒在 1995 年問世,當時 11 歲的我会很興奮。」還有玩家怒斥該遊戲是騙局,並稱其遊戲畫面甚至比不過早在 2001 年就問世的 MMORPG 《RuneScape》。而 Ember Sword 這次不可避免的關停,至少在那時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隨著 Ember Sword 永久關閉,服務器下線,Discord 訪問受限。 遊戲的 EMBER 代幣也已跌至近乎一文不值,市值僅剩 8 萬美元。 開發商冠冕堂皇地表示:「這不是我們任何人想要的結局」——這當然不是,許多社區成員將 Ember Sword 稱為「騙局」。 該遊戲的玩家 YouTuber CAGYJAN 在 X 上聲稱,2021 年至 2025 年期間他在該項目上損失了至少 30,000 美元,其帖子下方許多用戶也分享了類似的經歷。
玩家所有權承諾的虛幻:資產的歸屬問題
隨著這些關停的 Web3 遊戲消逝的,還有曾對真正擁有遊戲資產的幻想。
打著「遊戲未來」旗號的 Web3 遊戲,曾經在宣傳話術上常常聲稱「將讓玩家真正擁有遊戲資產」。 理論上,當角色、道具、土地等遊戲資產採用 NFT 技術後,玩家便成為這些資產的真正所有者——這些資產存在於區塊鏈上,獨立於遊戲開發商的服務器,即使遊戲停止運營,玩家仍可保有並交易這些資產。
但實際情況是,所謂的「去中心化資產」仍然始終高度依賴於中心化的遊戲服務器和開發商的支持。 當遊戲項目終止或開發商撤出時,玩家的 NFT 與代幣基本就失去了實際用途,價值也會立即大幅縮水。 當 Nyan Heroes 宣布將要關閉後,其 NYAN 代幣當日暴跌約 40%,流通市值跌至 90 萬美元下方。 截至 5 月 23 日,目前交易價為 0.006 美元,較 2024 年 5 月創下的 0.45 美元的歷史高點下跌了 98.5%。
對於遊戲項目中心化所帶來問題,不少業界人士認為,如果玩家無法在不同平台和遊戲中使用他們的數字資產,那麼他們並不真正擁有這些資產。 然而,即便 Web3 遊戲行業在技術層面形成統一標準,所謂的「互操作性」仍面臨一個更深層次的結構性難題。 即遊戲類型之間的巨大差異性,使得資產跨平台流轉在實際上不具備可行性。
試想一下,一個遊戲玩家擁有的某 RPG 遊戲中的 NFT 角色、武器或坐騎,在一個 FPS 射擊遊戲中能有什麼實際用途,在一個模擬經營類遊戲中又如何體現其價值? 遊戲資產承載著一套能力、屬性的體系,而這些體系往往是每款遊戲獨立設計的,遊戲間的通用性幾乎為零。
不僅如此,對遊戲開發者而言,將其它遊戲的 NFT 資產「兼容」進自己的遊戲世界,意味著成倍增加的開發複雜度和維護成本。 他們不僅要設計全新建模、動畫、UI 交互,還要考慮如何讓這些外部資產不破壞原有遊戲平衡,而這都是完全不可能落地的幻想。 也沒有任何商業化遊戲的開發者,會出於玩家「所有權」的考量而自願承擔這種負擔。
因此,當我們再探討玩家對資產所有權的問題時,要認識到 Web3 遊戲資產歸屬的核心問題,實際不在於所謂的確權和鏈上可驗證,而根本上還是在于其是否能与一个活着的游戏生态系统进行兼容绑定。 從這一點來說,當前的 Web3 遊戲,與傳統遊戲別無二致。
傳統遊戲眾籌 vs Web3 遊戲:投資者為何更痛?
作為遊戲支持者為項目方的持續開發提供資金支持,也並不是區塊鏈行業獨有,傳統的眾籌遊戲模式已經運轉十數年。 自 2010 年代初期以來,Kickstarter 為代表的遊戲眾籌平台為獨立開發者提供了資金支持的渠道。 在這種模式下,玩家通常以預購遊戲、獲取周邊或獲得開發者更新的形式參與。
據科隆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參與眾籌的玩家主要分為希望幫助特定開發者在沒有外部約束的情況下製作遊戲的支持者、期望獲得完成的遊戲產品的購買者和希望通過眾籌對遊戲行業產生影響的影響者三個類別。 研究指出,前兩類支持者更傾向於將資金投入視為對開發者的支持,而非純粹的交易行為。
被大家戲稱為「賣船神教」的《星際公民》(Star Citizen),從 2012 年 10 月起就開始在 Kickstarter 上發起眾籌。 十三年來,該遊戲的開發商 Cloud Imperium Games 通過各種方式籌集了超過,包括付費 Alpha 測試、訂閱、周邊商品、微交易以及向玩家出售價值數百美元的飛船。 這款遊戲雖然也曾引發過一些爭議,但社區卻始終很少因為付費購買遊戲內容而集體抗議。
當傳統遊戲眾籌失敗時,絕大多數玩家投入通常僅僅是購買遊戲拷貝或相關周邊的費用,相對數額較小。 即便傳統遊戲項目翻車,玩家的經濟損失較為有限,且心理上往往願意將其視為支持開發者而非直接金錢投入。 即使項目未能如期完成,支持者往往將其視為對創意的支持,而非投機失敗。
但在 Web3 模式中,玩家和投機者直接用更多的真金白銀購買遊戲內資產或代幣,當項目失敗時面臨真實資金蒸發,虧損感和被背叛感更為強烈。
Web3 遊戲的未來:路在何方?
面對 Web3 遊戲的困境,我們不能只看到失敗和黑暗面。 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從中吸取教訓,找到 Web3 遊戲的正確發展方向。
回歸遊戲本質:品質至上
「設計最佳、經濟可持續的 Web3 遊戲有哪些?目前,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幾乎沒有。」Delphi Digital 的研究員 Duncan Matthes 指出,遊戲開發週期較長且資金密集。 大多數優質遊戲需要 2 至 5 年以上的開發時間,並且需要高度的專業知識。
除此之外,開發預算從移動遊戲的數百萬美元到主機和 PC 遊戲的數億美元不等——遠遠超過了 Web3 遊戲的平均資金。 這些因素使得遊戲代幣難以在主要由注意力和不斷變化的敘事驅動下穩步增長。
在這樣的背景下,業界人士普遍認為 Web3 遊戲開發商須首先確保遊戲本身的質量和可玩性。 Bitkraft Ventures 的合夥人 Carlos Pereira 日前在接受 Blockworks 採訪時指出,Web3 遊戲開發應優先關注遊戲本身的質量,而非過早地引入代幣或 NFT 進行貨幣化,因為後者會設定過高的期望值,如果工作室未能通過退出或調整之前的計劃來滿足這些期望,就會陷入困境。
對於許多 Web3 遊戲開發者而言,在過度追求 NFT 所帶來的所有權和經濟激励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忽视了游戏的核心要素,如角色、叙事、游戏体验和社区互动。 Find Satoshi Lab 首席運營官 Shiti Manghani 曾表示,玩家更關心遊戲是否有趣,而不是遊戲內資產的所有權機制。
尋找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Web3 遊戲不能只靠「Play to Earn」這種短期激勵模式。 應該探索更多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例如:
- 遊戲內消費: 像傳統遊戲一樣,通過出售遊戲道具、裝備、皮膚等來獲利。
- 訂閱模式: 玩家按月或按年訂閱遊戲,以獲得額外福利。
- 電競比賽: 舉辦電競比賽,吸引更多玩家參與和觀看。
避免過度炒作:價值驅動才是王道
Web3 遊戲不應該過度炒作 NFT 和代幣的概念,而應該回歸價值驅動。 只有真正好玩的遊戲,才能吸引玩家長期留存,並為項目帶來真正的價值。
回到現實,Web3 遊戲項目的關停大潮,在于游戏行业本身高失败率、Web3模式下玩家留存难、资金分配和融资模式问题,以及宏观投资环境恶化等多重因素共同造成了这一局面。
面對困境,Web3 遊戲要脫困需回歸價值驅動和技術本質。 也需要回歸本源,先讓 Web3 遊戲變得好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