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PRIME质押收益:TGE后你该如何选择

PRIME 质押收益模型的反思:一次迟来的坦白

预估与现实的偏差:谁动了我的 PROMPT?

过去一年,我孜孜不倦地分享着关于质押 PRIME 代币获取 PROMPT 收益的预估数据,俨然一副指点江山的姿态。现在 TGE(代币生成活动)落地,实际数据摆在眼前,我既感到一丝欣慰——至少没完全跑偏,预估还算靠谱——又感到一丝尴尬。承认吧,模型算得再精细,也敌不过市场的任性。

最初的模型很简单粗暴:PROMPT 积分总数 = 锁定的 PRIME 数量 × 持续时间 × 乘数。谁锁的 PRIME 多、时间长,谁就能分到更多的 PROMPT,简单明了,逻辑自洽。然而,现实给了我一记耳光。对比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三个钱包,模型预测的 PROMPT 数量居然比实际到手的多了大约 20%!这让我开始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模型不够精确?还是我太天真?

被高估的收益率:一场关于质押比例的博弈

别被数字迷惑:价格波动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这 20% 的偏差,并非无迹可寻。首先,我原本预计只有 40% 的 PRIME 会被质押,但实际上,这个比例飙升到了 45%。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总积分池子里的水更多了,分到每个人碗里的自然就少了,稀释效应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就像一群人分蛋糕,本来以为只有十个人吃,结果来了十二个,每个人都得少吃一口。

更棘手的是,PROMPT 积分的总数量还在不断变化,就像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黑洞。有人提前解除质押,积分减少;有人继续加码,积分增加。这种动态变化让预测变得异常困难,也让我意识到,所谓的“精准预估”,不过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随时可能被海浪冲垮。

当然,收益率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场数字游戏,高度依赖于 PRIME 和 PROMPT 的价格。PRIME 跌了,收益率看起来好像高了,刺激着韭菜们赶紧抄底、质押。但别忘了,收益率最终还是要看 PROMPT 的估值。如果 PROMPT 成了空气币,收益率再高,也只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收益率预测的修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TGE后的真相:稀释效应的残酷显现

TGE 之后,更多的数据浮出水面,也让我不得不对之前的收益率预测进行修正。我不得不承认,之前的预测过于乐观了。这次更新,我考虑到了更多 PRIME 被质押的事实,这意味着更多的 PROMPT 积分被创造出来,也意味着更严重的稀释。同时,我维持了 5 亿美元 FDV(完全稀释估值)的估值,但新增了一列数据,将 TGE 时面向社区空投的 28% 代币份额排除在外。

原本以为,质押 PRIME 可以躺着赚钱,现在看来,这碗饭没那么好吃了。如果你现在还抱着“立即最大化质押 PRIME 代币,未来 797 天内通过 PROMPT 形式获得 106% 的收益”的想法,我只能说,你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投资策略了。

二选一的困境:质押 PRIME 还是直接购买 PROMPT?

理论收益的诱惑:一场积分与代币的换算游戏

摆在各位面前的选择题是:在公开市场上直接购买 PROMPT,还是购买 PRIME 并进行质押,从而获得 PROMPT 收益?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假设 PRIME 会按照 49.8 倍的收益乘数进行最大化质押,质押周期为 797 天。

假设你今天花了 1000 美元购买了 PRIME 代币,大概能买到 333 枚。按照上述假设,这些代币最大化质押后,可以产生 333 × 39690 积分,也就是 1320 万积分。

按照计划,4 亿枚 PROMPT 代币将根据 1.8 万亿总积分按比例分配给所有质押者。那么,1320 万枚积分应该产生约 2944 枚 PROMPT 代币。考虑到已经有 28% 的 PROMPT 完成分发,我们需要进行等比缩减,将代币产出降至约 2119 枚 PROMPT。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计算并非绝对精确,因为 PROMPT 分发机制实际取决于每日积分累积情况。但这个方法提供了一个简明直观的估算框架,数值范围基本合理。

换句话说,你花了 1000 美元买了 PRIME 并质押,797 天后,理论上可以获得价值 2119 枚 PROMPT 的收益。听起来好像还不错?别急,好戏还在后头。

被忽略的风险:二级市场的瞬息万变

高收益的陷阱:你能否逃脱“高买低卖”的宿命?

对于直接购买 PROMPT 代币的人来说,计算就简单多了。假设 PROMPT 价格为 0.5 美元,用 1000 美元投资可以获得 2000 枚 PROMPT 代币。从数量上看,这比通过购买 PRIME 代币并进行全额质押所能获得的数量要少。

但是!直接在公开市场上购买 PROMPT 的好处在于,你可以随时在 PROMPT 的局部高点出现时获利了结。加密货币市场,一天一个价,谁也说不准明天会发生什么。

如果一切顺利,质押活动结束时,PROMPT 的估值达到 10 亿美元,PRIME 价格保持稳定,那么质押期结束时代币的价值将如上所述达到 3118 美元。但别忘了,加密货币的波动性就像过山车,随时可能让你血本无归。

PROMPT 很可能在未来两年内触及历史高点(例如达到 40 亿美元的完全稀释估值,类似于 AI 代理热潮巅峰期 VIRTUAL 项目曾达到的 FDV 水平),随后回落至更为合理的 10 亿美元 FDV 估值区间。

如果在公开市场上今天买入价值 1000 美元的 PROMPT 代币,并在当前局部高点卖出,你将获得 8000 美元收益,这比通过质押 PRIME 获得的价值高出两倍有余!

所以,别光盯着那些看起来诱人的数字,二级市场的风险才是你真正需要考虑的。你能保证自己能在最高点卖出吗?你能承受价格暴跌的痛苦吗?

Web3 游戏币 PRIME 的未来:光明的背后,仍需警惕

通缩机制的幻想:这真的是万能药吗?

那些希望获得 PROMPT 敞口的人,无论是通过全额质押 PRIME 还是直接在公开市场购买,都应该考虑以下因素:你认为在 2 年的质押期结束时,PRIME 和 PROMPT 的最终价值会是多少?你认为未来两年内 PROMPT 的历史最高价会是多少,最关键的是,你能在最高点卖出吗?

最终,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情况。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多数投资者无法在市场高点成功抛售。与此同时,正如许多 PRIME 持有者所亲身经历的,将代币锁定超过两年却看着其价值暴跌 90%,这种经历着实令人难受。当然,鉴于 PRIME 在 Web3 游戏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今年即将到来的多重利好催化剂:包括备受期待的《Colony》和《Sanctuary》游戏发行,所以我很难想象 PRIME 会从当前价位再下跌超过 50%。

此外,团队已经在考虑创建新的代币经济调控机制,以实现 PRIME 代币的通缩从而提升价值积累。通缩,听起来很美好,但真的能拯救 PRIME 吗?历史上,多少项目打着通缩的旗号,最终却走向了归零?我对此持保留态度。

最后的免责声明:韭菜的命运,终究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上内容,都是我个人的思考和分析,不构成任何财务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加密货币市场更是如此,一夜暴富和一夜归零都是常态。别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别借钱炒币,别相信任何所谓的“内幕消息”。

如果上述任何计算存在错误,我概不负责。毕竟,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投资者,不是什么金融专家,更不是预言家。韭菜的命运,终究掌握在自己手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