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开源背后:一场技术理想与资本游戏的博弈
最近,DeepSeek 宣布进一步开源大模型推理系统,这事儿吧,听起来挺振奋人心的。毕竟,国产大模型开始走开源路线,阿里、百度、字节跳动、智谱这些巨头也纷纷跟进,智谱甚至把 2025 年直接定义为“开源年”,这架势,像是要彻底革新 AI 行业的玩法。
但咱得冷静点,不能光听他们喊口号。开源这事儿,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骨感。
开源的“蜜糖”与陷阱
开源,说白了就是把技术代码公开,让大家都能用、都能改。好处当然显而易见,比如可以集思广益,加速技术迭代;降低研发成本,让更多企业和开发者参与进来;促进技术普及,让 AI 技术惠及更多人。就像银河证券研报里说的,开源模式能推动大模型从“重资本军备竞赛”走向“合作共创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但问题也来了。开源意味着放弃了一部分知识产权,甚至可能被竞争对手直接拿去用,这对于那些砸了重金搞研发的企业来说,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而且,开源之后,代码的安全性、稳定性也面临更大的挑战,一旦出现问题,谁来负责?
更何况,现在的大模型,底层逻辑还掌握在少数科技巨头手里。DeepSeek、智谱们搞开源,更像是想借助开源的力量,快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构建自己的生态。至于真正的技术突破,恐怕还得靠自己。
DeepSeek 概念股的“虚火”
DeepSeek 开源,二级市场也跟着热闹起来,所谓的 “DeepSeek 概念股” 蹭蹭上涨,仿佛一夜之间,就能靠 AI 赚得盆满钵满。
的确,像传音控股、金山办公这些公司,业绩还算亮眼。传音作为非洲手机之王,在新兴市场混得风生水起,金山办公也在努力转型,想在智能办公领域分一杯羹。
但也有不少公司,比如青云科技-U、安恒信息、优刻得-W,还在亏损的泥潭里挣扎。虽然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但距离真正盈利,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些 “概念股” 里,有多少是真材实料,有多少是借着 AI 的风口炒作,真不好说。反正股市嘛,向来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散户们追涨杀跌,一不小心就成了韭菜。
政策支持下的“弯道超车”?
国家层面大力支持开源,这当然是好事。早在 2021 年,“开源” 就被写入了五年规划,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开源发展。
这背后,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开源,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自主可控;另一方面,也是想借助开源的力量,加速 AI 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但是,政策支持只是外部条件,真正决定开源能否成功的,还是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决心。如果只是为了迎合政策,搞一些 “面子工程”,那最终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结语?算了吧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提醒大家,对于 AI 开源这件事,既要看到机遇,也要看到挑战。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一棍子打死。
毕竟,技术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AI 普惠” 的愿景。至于那些靠着 AI 概念炒作的 “妖股”,还是敬而远之吧,毕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参考资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 银河证券研究报告
- 各公司业绩快报及公告
- Wind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