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Asia冰火兩重天:生態崩盤與香港加密貨幣困境

Bitcoin Asia冰火兩重天:生態崩盤與香港加密貨幣困境

從人聲鼎沸到門可羅雀:Bitcoin Asia 的冰火兩重天

我還記得去年五月,踏入香港會展中心 Bitcoin Asia 主會場的那一刻,彷彿置身於加密貨幣的黃金時代。空氣中瀰漫著興奮與期待,每個展位都擠滿了人,熱烈地討論著各種新穎的概念:二層鏈、DeFi 協議、NFT、鏈遊,彷彿比特幣生態的無限可能即將爆發。那時的比特幣,還沒有顯露出泡沫破裂的跡象,所有人都相信,這是一個「生態繁榮」、「項目繁多」的時代。

但今年,同樣的地點,同樣的展會,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位項目負責人 Jack 苦笑著告訴我:「展位他們找我要 5 萬 U。」這筆錢對於一個還沒拿到融資的比特幣 DeFi 項目來說,實在太過沉重。他選擇在 Bitcoin Asia 展廳同一層的 Bitcoin Summit 邊會上,租了一個小小的展台,帶著自己的項目,希望能吸引一些目光。

我四處張望,主會場的展位稀稀落落,僅有十個左右,與去年的盛況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今年的展台都沒有賣完」,一位參展方私下透露。去年熱鬧非凡的比特幣生態項目,如今大多已銷聲匿跡,只剩下礦機廠商及其渠道商,以及幾個去年也來過的頭部錢包項目,勉強撐場面。能夠連續參展,或許也代表著他們擁有穩定的現金流,願意為品牌宣傳買單。而那些曾經風靡一時的「比特幣生態」,如今看來,不過是曇花一現。

五萬美金的展位費:誰還在乎比特幣敘事?

Jack 的選擇,或許也反映了當下許多比特幣生態項目的困境。5 萬美金的展位費,對於一個隨時可能崩盤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一筆天文數字。與其把錢花在這種華而不實的宣傳上,不如省下來,多苟延殘喘幾天。更何況,如今的市場,早已不再相信那些天花亂墜的「比特幣敘事」。

究竟是誰還在乎比特幣生態?這個問題,或許沒有人能夠給出明確的答案。但從 Bitcoin Asia 主會場的冷清景象來看,答案似乎已經呼之欲出。

昔日明星黯淡:比特幣生態的崩盤與倖存者

去年的 Bitcoin Asia,比特幣生態簡直是萬眾矚目的焦點。各種各樣的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爭奇鬥艷,彷彿誰都能在這個新興的生態系統中分一杯羹。然而,短短一年時間,風雲變色,許多昔日的明星項目,如今已經黯然退場,甚至徹底崩盤。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切?誰又能在這場殘酷的生存遊戲中存活下來?

DePIN 礦機的幻夢:圈錢遊戲的終局?

還記得去年在主會場擁有大型展位的某鏈遊項目團隊嗎?他們當時大力宣傳一種 DePIN 挖礦概念,聲稱只要購買他們銷售的遊戲機,就能邊玩遊戲邊挖礦,簡直是一舉兩得。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個項目最終未能發幣,也未能實現其承諾的挖礦功能。一位團隊成員無奈地表示:「被罵也沒辦法,不敢發幣,幣價護不住。」

這種 DePIN 礦機的幻夢,其實是許多比特幣生態項目的一個縮影。他們打著創新的旗號,實際上卻是玩著圈錢的遊戲。先用各種華麗的包裝吸引投資者,然後再用各種藉口拖延或取消發幣,最終讓投資者血本無歸。這種項目,短期內或許能賺到一些錢,但長期來看,無疑是飲鴆止渴。

機構踩雷:誰還敢重倉比特幣生態?

曾幾何時,重倉比特幣生態的投資機構 ABCDE,也風光無限。然而,今年上半年,他們卻宣布暫停新的項目投資。據統計,他們投資的六個已發幣項目,均表現慘淡,其中不乏梅林鏈和 Babylon 這樣的知名項目,從最高點跌幅巨大。這無疑給那些還想All in比特幣生態的投資者敲響了警鐘。

Jack 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這些項目多是圈錢的『旁氏』,短短幾個月週期內便消失。」Bitcoin Asia 大會上,主會場上比特幣生態項目的缺席,正是這一現實的體現。

礦業的寒冬:減半後的生存遊戲

相比之下,比特幣挖礦賽道似乎更具確定性。然而,隨著挖礦難度上升和監管變化,這個重資產產業也不再如往昔火熱。自 2024 年比特幣減半後,挖礦獎勵減少 50%,網絡算力卻創新高,導致礦業單位收入從約 0.12 USD/TH 降至 0.049 USD/TH。2025 年上半年,挖出一枚比特幣的成本同比上漲逾 34%,超過 7 萬美元。礦企們也在尋求新出路,包括 IPO、轉型加密財庫公司等。一位礦商工作人員告訴我,廠商壓力很大,參會是希望露面、促成合作,但市場仍是存量競爭。

雖然壓力大,但是賣礦機,又或者是提供礦場建設的一站式服務,本質上在圈內更偏實體經濟的賽道。有著穩定的盈利模式。也就更可能活得長久。

錢包的迷茫:堅守還是轉型?

而另一個兩年都參加的則是 Unisat 和 Xverse 這樣的頭部錢包,則因為卡住了比特幣生態裡錢包這個生態位,還算是可以維持,但迷茫仍舊是主旋律,Unisat 的一位工作人員就跟我說「現在比特幣生態處於低谷,我們感覺也沒有什麼方向。但是展還是要參加,也要持續的品牌曝光和建設。」這或許也反映了當下許多比特幣錢包的困境:一方面,他們是比特幣生態的重要基礎設施,必須堅守;另一方面,比特幣生態的低迷,也讓他們看不到明確的發展方向,只能在迷茫中摸索。

DAT 的異軍突起:新瓶裝舊酒?

當比特幣生態一片哀鴻遍野之際,DAT (Data Availability Layer) 卻異軍突起,成為了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在 Bitcoin Asia 的各個論壇和會議上,DAT 的身影無處不在,彷彿是拯救比特幣生態的救命稻草。多位重量級嘉賓,包括趙長鵬和 Blockstream 創始人 Adam Back,都在發言中頻繁提及 DAT,使其熱度更上一層樓。

但 DAT 究竟是什麼?它又為何能在此時脫穎而出,成為新的熱點?

加密財庫:華爾街的新寵?

今年,各類加密財庫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它們利用金融手段融資,然後再購買加密貨幣,公司的股價與加密貨幣的市值緊密掛鉤。這種模式,讓傳統金融投資者更容易接觸到加密資產,也更容易接受加密貨幣的理念。相較於直接投資加密貨幣,投資加密財庫公司的股票,似乎更具吸引力。

嘉賓們認為,加密財庫是一種讓傳統金融資金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加密貨幣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這種模式是否真的能夠持續?它又是否會帶來新的風險?這一切,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說到底,加密財庫的模式,其實是一種新瓶裝舊酒。它本質上還是利用傳統金融的槓桿效應,來放大加密貨幣的收益。如果加密貨幣的價格持續上漲,那麼加密財庫就能夠獲得豐厚的利潤;但如果加密貨幣的價格下跌,那麼加密財庫也將面臨巨大的虧損。這種模式,看似創新,實則暗藏風險,投資者務必謹慎。

川普之子的狂熱與香港的踟躕

除了 DAT 之外,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次子 Eric Trump 的到來,無疑是 Bitcoin Asia 全場的另一個熱點。作為壓軸嘉賓,他的演講充滿了激情和感染力,現場反響熱烈。人們紛紛舉起手機,記錄下這位政治新星的每一個瞬間,彷彿看到了加密貨幣的未來。

然而,在這場狂熱的背後,也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暗流。香港,作為一個特殊的地區,在擁抱加密貨幣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這種壓力,使得香港在加密貨幣的發展道路上,顯得有些踟躕。

Eric Trump 的造勢:比特幣百萬美元的豪賭?

Eric Trump 在演講中,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加密貨幣的樂觀態度。他猛烈批評現任總統拜登的無能,並盛讚其父親川普政府為加密貨幣帶來的繁榮。他甚至預測,比特幣將達到 100 萬美元一枚!這種激進的言論,引發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歡呼。

但這種預測,究竟是基於事實,還是純粹的政治造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Eric Trump 的演講,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也為 Bitcoin Asia 增添了不少話題性。此前,他還出席了在日本舉辦的 WebX2025 活動,行程緊湊,可見其對亞洲加密貨幣市場的重視。

香港的雙面性:擁抱還是規避?

然而,就在 Eric Trump 在台上激情演講的同時,一些香港的官員和議員,卻因為接到指示,不得不退出了 Bitcoin Asia 的活動。據《南華早報》報道,香港證監會執行董事葉志衡和香港立法會議員吳傑莊,就是因為被告知不要與 Eric Trump 同台,而選擇了離席。

這種情況,充分體現了香港在加密貨幣領域的雙面性。一方面,香港希望以金融中心的身份,擁抱加密貨幣,吸引更多的產業和資本落地;但另一方面,香港又無法完全擺脫大環境的約束,在政策表達上依舊謹慎克制。這種矛盾的心態,使得香港在加密貨幣的發展道路上,顯得有些進退維谷。

會場內外的真心話:加密貨幣的真實溫度

Bitcoin Asia 的會場,就像一個舞台,台上的人們竭力表演,台下的人們則各自揣測。然而,真正的想法,往往隱藏在舞台之外,在那些非正式的場合,才能聽到一些真心話。趙長鵬在香港大學舉辦的邊會演講,就比在 Bitcoin Asia 會場所說的內容,輸出了更多對香港當下政策的批判和建設性意見。這或許也說明,在更加輕鬆和私密的環境下,人們更願意表達真實的想法。

CZ 的場邊碎語:香港政策的批判與期許

趙長鵬在港大的演講,內容更加犀利,也更具建設性。他毫不客氣地指出了香港當下加密貨幣政策的不足之處,並提出了許多改進的建議。他希望香港能夠更加開放和包容,吸引更多的加密貨幣企業和人才。

這種敢於直言的精神,贏得了現場觀眾的讚賞。但這種言論,是否能夠傳達到香港政府的耳中,並促使他們做出改變?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趙長鵬的場邊碎語,為香港的加密貨幣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

被噤聲的聲音:政治的陰影?

然而,並非所有聲音都能夠自由地表達。前文提到的香港官員和議員,因為接到指示,不得不退出 Bitcoin Asia 的活動。這種情況,讓人不禁聯想到政治的陰影。

在香港這個特殊的地區,政治因素往往會對經濟活動產生影響。加密貨幣,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工具,自然也難以倖免。被噤聲的聲音,或許代表著香港在加密貨幣領域的某種無奈。在擁抱加密貨幣的同時,香港也必須考慮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這種壓力,使得香港在加密貨幣的發展道路上,充滿了挑戰。

週期縮影與香港切面:Bitcoin Asia 的冷暖自知

Bitcoin Asia 的熱鬧與冷清,既是整個加密貨幣行業週期的一個縮影,也或許是香港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所扮演角色的側面寫照。展會的興衰,反映了市場的情緒和資金的流動;而香港的搖擺,則體現了其在政治和經濟之間的掙扎。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但至少,我們可以從 Bitcoin Asia 這個小小的切面中,看到一些趨勢,感受到一些溫度。

加密貨幣的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香港又將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些問題,或許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行業充滿了機遇,也充滿了挑戰。只有那些能夠適應變化、勇於創新的人,才能在這個舞台上脫穎而出。

Bitcoin Asia,或許只是一個小小的展會,但它卻承載著無數人的希望和夢想。無論是參展商,還是觀眾,都希望能夠在這個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而這個舞台,也將繼續見證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和變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