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滇銀行股權七折賤賣?老股東割肉離場,新行長腹背受敵!
二億股權七折拍賣:誰在心疼?誰在偷笑?
富滇銀行,這家名字聽起來就充滿雲南風情的地方銀行,最近可是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不是因為它推出了什麼創新金融產品,而是因為它的股權,要被賤賣了!是的,你沒聽錯,七折!這年頭,連房子打七折都要搶破頭,更何況是銀行股權?
根據京東資產交易平台上的掛牌信息,富滇銀行的股東福建信通貿易有限公司,準備把手裡持有的二億股股權給賣了。原本評估價高達7.34億人民幣的股權,現在起拍價只要5.14億!這相當於打了個七折啊!保證金就要五千萬,加價幅度兩百萬,嘖嘖,這可不是小打小鬧,明擺著就是要吸引那些手握重金,又對銀行業有興趣的金主們。
這消息一出,整個金融圈都炸開了鍋。要知道,現在銀行股權轉讓市場,那是冰火兩重天。A股上市的銀行,股價蹭蹭往上漲,簡直是香餑餑;但那些沒上市的中小銀行,股權轉讓卻是門可羅雀,乏人問津。富滇銀行這次搞這麼一出,直接七折大甩賣,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是老股東看衰前景,急著套現離場?還是銀行內部經營出了問題,迫不得已要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這背後的故事,恐怕比電視劇還精彩!
不過,也有人說,這說不定是個撿漏的好機會!畢竟,富滇銀行再怎麼說也是家有百年歷史的老字號,底子還是有的。現在股價被低估,說不定買到就是賺到。當然,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資金,以及一顆敢於冒險的心臟。
那麼,究竟是誰在心疼?當然是那些原本持有富滇銀行股權的股東們!這七折一賣,賬面上的損失可不是小數目。至於誰在偷笑?那當然是那些摩拳擦掌,準備入場撿便宜的金主們!一場資本的盛宴,即將拉開帷幕!
富滇銀行:百年老店的蹣跚步伐
風光身世:邊陲銀行的合資夢
要說富滇銀行,那可不是橫空出世的無名小卒,而是帶有光環的「老字號」。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比許多中國現代銀行還要老。雖然正式成立於2007年,但人家可是站在昆明市商業銀行的肩膀上建立起來的,底蘊深厚。
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富滇銀行還很有國際視野。它依托雲南的邊境優勢,大膽地與老撾外貿大眾銀行合資成立了老中銀行,成為中國第一家在境外設立合資銀行的城市商業銀行。這一步棋,不僅提升了富滇銀行的品牌形象,也為它開闢了新的業務增長點。在當時,這可是個創舉,引領了一波城商行海外擴張的風潮。
想象一下,一家紮根邊陲的銀行,卻能將觸角伸向海外,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熱血沸騰?富滇銀行,曾經承載著雲南人民的金融夢想,也肩負著促進中國與東南亞經濟合作的重任。
慘澹現實:營收倒退,淨利如蝸牛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雖然有著光鮮的身世和遠大的夢想,但富滇銀行的經營現狀,卻讓人有些失望。根據Wind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富滇銀行的總資產達到了4186.82億元,規模確實不小,快趕上一些中小上市銀行了。但問題是,它的營收卻大幅下滑,同比下降了25.9%,只有14.39億元。更讓人擔心的是,它的歸母淨利潤只有3.01億元,同比僅微增0.73%!這簡直是蝸牛爬行啊!
如果說營收下滑還可以用市場環境不好來解釋,那麼淨利潤增速停滯,就說明富滇銀行的盈利能力出了問題。要知道,銀行是靠賺錢吃飯的,如果連錢都賺不到,那還談什麼發展?對比歷史數據,富滇銀行的業績增速「降檔」的趨勢非常明顯。2020年,它的歸母淨利潤增速還高達41.54%,到了2024年就降到了6.5%,而今年一季度更是慘不忍睹,只有0.73%。這種斷崖式的下跌,讓人不禁要問:富滇銀行,你到底怎麼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2024年開始,富滇銀行的利潤增速已經明顯低於營收增速,這說明它的經營質效正在弱化。換句話說,它賺錢的效率越來越低了。這就像一家工廠,生產的產品越來越多,但賺的錢卻越來越少,這顯然是不正常的。富滇銀行,正走在一個危險的邊緣。
營運數據拉警報:淨息差告急,壞帳如山倒
壞帳纏身:資產品質亮紅燈
如果說營收和利潤是銀行的「面子」,那麼資產質量就是銀行的「裡子」。面子再好看,裡子爛了,那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富滇銀行的資產質量,現在正亮著紅燈。
2024年末,富滇銀行的淨息差為1.57%,這個數字比2023年末縮小了0.11個百分點。淨息差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它代表著銀行貸款利息收入與存款利息支出之間的差額。淨息差越小,說明銀行賺錢的空間越小。在當前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下,淨息差收窄是普遍現象,但富滇銀行的淨息差水平,已經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這就值得警惕了。
更讓人擔憂的是,富滇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高達1.97%,高於同期42家A股上市銀行的平均水平。不良貸款指的是銀行收不回來的貸款,不良貸款率越高,說明銀行的資產質量越差,風險越高。此外,富滇銀行的關注類貸款占比也達到了4.78%,各類問題貸款占比合計高達6.75%。這些數據都指向一個事實:富滇銀行正被大量的壞帳所困擾,資產質量堪憂。
想象一下,銀行就像一個水庫,貸款就是水,利息就是水庫的收入。如果水庫裡的水越來越髒,越來越多,甚至開始淤積,那麼這個水庫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富滇銀行現在的情況,就像一個被污染的水庫,急需清理和淨化。
股東拋售:信心危機?
在營收增長乏力、資產質量惡化的雙重壓力下,老股東選擇拋售股權,也就不難理解了。畢竟,誰也不想把錢投進一個看不到希望的泥潭裡。
福建信通作為富滇銀行的第五大股東,持有3億股股份,占比4.49%。如果這次2億股股權轉讓完成,它將退出前十大股東之列。這不僅意味著福建信通對富滇銀行失去了信心,也可能引發其他股東的跟風拋售,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股東是銀行的主人,如果主人都開始逃離,那麼這家銀行還有什麼希望?富滇銀行,正面臨著一場嚴峻的信心危機。
高層震盪:前有貪腐陰影,後有新官上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還是燙手山芋?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富滇銀行不僅在經營上遇到困難,在高層管理上也經歷了一場風波。此前,有孔彩梅、曹豔麗兩位前副行長先後落馬,其中曹豔麗的案件更是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些高管的腐敗問題,不僅損害了銀行的形象,也暴露了銀行內部管理的漏洞。貪腐就像蛀蟲,一點點啃噬著銀行的根基,讓這家百年老店傷痕累累。
不過,危機往往也伴隨著轉機。今年5月,曾曉松獲批擔任富滇銀行新任行長,為這家銀行帶來了新的希望。曾曉松是一位70後幹部,曾在建設銀行工作多年,擁有豐富的銀行管理經驗。他的到來,能否為富滇銀行帶來新的氣象?能否帶領這家銀行走出困境?這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是中國官場的傳統。但富滇銀行現在的情況,可不是燒三把火就能解決的。它需要的是一場徹底的改革,一次刮骨療毒的清洗。曾曉松面對的,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一個充滿挑戰的局面。
他能否頂住壓力,撥亂反正?能否重塑富滇銀行的企業文化,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富滇銀行找到新的發展方向?這些問題,都考驗著他的智慧和勇氣。
更重要的是,他能否贏得員工的信任,重振市場的信心?畢竟,銀行是靠信任吃飯的,如果失去了信任,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股權易主:誰是接盤俠?誰是幕後黑手?
賤賣疑雲:股權價值幾何?
富滇銀行這二億股股權,究竟值多少錢?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按照京東資產交易平台的信息推算,這次股權估值為3.67元/股,起拍價折合2.57元/股。這意味著, potential買家可以用七折的價格,買到富滇銀行的股權。
但問題是,這個價格真的合理嗎?是市場對富滇銀行的真實估值,還是老股東急於脫手,不惜血本?要知道,股權的價值,不僅取決於銀行的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還取決於銀行的發展前景和管理水平。如果富滇銀行未來能夠扭虧為盈,那麼現在的股價就是被低估了;但如果富滇銀行繼續沉淪,那麼現在的股價可能還是高估了。
因此,對於 potential買家來說,這是一場豪賭。賭贏了,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賭輸了,就會血本無歸。風險與收益並存,這正是資本市場的魅力所在。
豪門恩怨:老股東為何落荒而逃?
福建信通為何要賤賣富滇銀行的股權?這個問題,引發了無數猜測。有人說,是因為福建信通自身經營出現了問題,需要套現應急;有人說,是因為福建信通對富滇銀行的前景不看好,選擇及早止損;還有人說,是因為福建信通與富滇銀行的管理層產生了矛盾,一氣之下決定退出。
真相究竟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福建信通的離場,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決定。它背後,可能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利益糾葛,權力鬥爭,甚至是豪門恩怨。資本市場從來都不是風平浪靜的,而是充滿了暗流湧動。每一個股權轉讓的背後,都可能上演著一場精彩的大戲。
老股東的落荒而逃,是否預示著富滇銀行即將迎來一場變局?誰將成為新的主人?又將如何帶領這家銀行走出困境?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