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 的「錨」:一場香港金融圈的狂想曲?
2025 年 8 月 7 日,香港,一場名為「錨」定 Web3.0 未來峰會的盛事,在香港熱烈展開。這場由香港 Web3.0 標準化協會主辦,螞蟻數科承辦,Ai Mall Technology Ltd 協辦,還有香港理工大學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IEEE 區塊鏈和分散式記帳技術標準化委員會等學術機構背書的峰會,表面上是為了加速 Web3.0 產業發展,推動 RWA(Real World Assets,現實世界資產)和穩定幣產業規模化、規範化,但背後究竟藏著什麼玄機?
峰會背後:一場精心策劃的標準化運動
在這個 Web3.0 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標準化儼然成了推動產業發展的萬靈丹。峰會上,一份名為《RWA 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重磅發布,RWA 三項標準正式立項,RWA 註冊登記平台也同步上線。這些標準和技術成果的接連問世,是否真能如主辦方所願,將香港推上新時代全球金融中心的寶座,使其成為全球數字資產分享與國際合作的樞紐?又或者,這一切只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標準化運動,為的是搶佔未來金融市場的制高點?
我個人對此抱持著高度懷疑的態度。標準化固然重要,但過於急功近利地推動標準化,反而可能扼殺創新。更何況,Web3.0 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領域,過早地「錨」定未來,是否會限制了其發展的可能性?
RWA 標準:是金鑰還是緊箍咒?
這次峰會的重頭戲,莫過於 RWA 相關標準的發布。RWA,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詞彙,簡單來說就是把現實世界的資產,例如房地產、藝術品,甚至是債券,通通搬到區塊鏈上進行代幣化。聽起來很美好,對吧?但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
大佬們的真心話:RWA 的烏托邦與現實
在「RWA 規範發展,應用與標準化之途」的討論環節,三未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岳公、Geno 創辦人和 CEO 張毅、萬向區塊鏈執行董事杜宇、復星星路科技首席產品官湯卓夫,以及國泰君安證券香港環球市場部負責人歐陽姝等業界大佬齊聚一堂,試圖為 RWA 的發展方向把脈。
密碼學的安全迷思:技術沒問題,人用錯了?
張岳公一針見血地指出,RWA 本質上是金融系統的一次深刻重塑。他強調,區塊鏈技術基於密碼學之上,而密碼技術本身已經相當成熟。之所以會出現安全問題,往往是因為企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使用不當。換句話說,技術本身沒問題,是人出了問題?這番話聽起來頗有道理,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難道所有安全漏洞,都能歸咎於人為疏失?
萬向區塊鏈的預言:代幣化的三部曲
杜宇則將代幣化的進程分為三個階段:貨幣代幣化、金融資產代幣化,以及物理世界資產代幣化。他認為,目前大家熱烈討論的物理世界資產代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番話相對務實,也點出了 RWA 發展的現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真正要將現實世界的複雜資產搬到區塊鏈上,絕非易事。
復星星路的野心:誰來做 Web3.0 的「中間人」?
湯卓夫的觀點更為有趣。他將復星星路定位為 Web3.0 的「中間人」,希望能夠解決企業在金融產品上鏈過程中遇到的分銷、託管和清算等問題。他還提到,Web3.0 架構可能會讓原本缺乏流動性的傳統金融產品變得更具流動性,這將是監管機構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這番話暗示了 RWA 的潛在風險:流動性增加的同時,是否也會增加市場操縱的可能性?
Geno 的反思:實物資產代幣化的難題
張毅則點出了實物資產代幣化的幾個難題:原始資產交易難題、碎片化資產匯集難題,以及方法論的缺失。他認為,傳統領域雖然有大量資產可以進行代幣化交易,但如何找到一個有效的通道,將這些資產轉化為代幣,並釋放出其潛在價值,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這番話道出了 RWA 的核心挑戰:如何將複雜的現實世界資產,簡化為易於在區塊鏈上交易的代幣?
國泰君安的期待:標準化下的新起點
歐陽姝則將 RWA 的浪潮,形容為讓賣方市場的人有了做買方工作的錯覺。她認為,標準化的框架,才能讓傳統金融行業的從業者,在 RWA 領域真正發揮其專長。這番話暗示了 RWA 的另一個潛在問題:RWA 是否會變成傳統金融機構的「數位殖民地」,讓他們在新的領域延續其舊有的權力結構?
螞蟻數科:Web3.0 的「中國方案」?
作為本次峰會的承辦單位,螞蟻數科可謂是出盡了風頭。自 2015 年開始投入研發區塊鏈技術,螞蟻數科一直以 Web3.0 技術的積極探索者和開拓者自居。其 RWA 實踐不僅在 2024 年 8 月入選了香港金管局 Ensemble 沙盒「代表性案例」,還在 2025 年 4 月正式宣布海外總部落戶香港,搖身一變成為香港特區政府的「重點企業夥伴」。
十年磨一劍:專利第一的底氣
在過去十年,螞蟻集團以螞蟻鏈為代表的品牌,在全球斬獲 4740 件區塊鏈授權專利,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第一,中國 BaaS 市場佔有率也連續四年位列首位。螞蟻鏈以區塊鏈為核心,構建起大規模區塊鏈開放架構,號稱支持十萬級交易 TPS 性能、秒級交易上鏈時間以及 PB 級的數據帳本儲存與處理能力。這些數據聽起來令人 впечатляющий,但實際應用效果如何,恐怕只有用戶才知道。
這次峰會上,RWA 標準的發布、RWA 註冊登記平台的上線,被視為香港金融史上又一個重要時刻。螞蟻數科也趁勢宣布將深耕香港,面向全球,以十年技術積累為基石,以實體產業為錨,以全球支付經驗為紐帶,為全球 Web3.0 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中國方案」。
「中國方案」?這個詞彙聽起來相當 political。在 Web3.0 這個去中心化的領域,一個帶有濃厚國家色彩的「方案」是否真的適用?又或者,這只是螞蟻數科在全球擴張過程中的一個策略性口號?我個人对此持保留态度。Web3.0 的精神在于开放、自由,任何试图将其纳入特定框架的尝试,都可能适得其反。
香港:新時代的全球金融中心?
香港,這個曾經的東方明珠,在經歷了幾番風雨後,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的十字路口。這次,它能否抓住 Web3.0 的機遇,重塑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RWA 的未來:一場豪賭還是一次革命?
RWA 標準的不斷完善,以及螞蟻數科等科技巨頭的積極布局,無疑為香港的 Web3.0 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然而,RWA 的未來仍然充滿變數。它可能是一場豪賭,一旦失敗,將對香港的金融體系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但也可能是一場革命,徹底改變傳統金融的運作模式,為香港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最終,RWA 能否真正落地生根,並在香港開花結果,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監管政策的完善、技術的成熟、市場的接受程度,以及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場值得關注的實驗,其結果將對全球金融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而我,將會持續關注這場實驗的進展,並為各位帶來第一手的觀察與分析。各位看官,準備好一起見證歷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