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5月26日:科技股領跌,市場情緒低迷
5月26日,香江股市哀鴻遍野,三大指數無一倖免集體跳水。尤其令人扼腕的是恒生科技指數,盤中一度崩跌超過2%,最終以1.7%的跌幅收盤,頹勢盡顯,已是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以下跌作收。恒生指數與國企指數同樣表現不佳,分別下跌1.35%和1.7%,整個市場瀰漫著一股低迷的氣氛。真是讓人不禁捏一把冷汗,這股市的風向說變就變啊!
三大指數齊跌,恒生科技指數首當其衝
這次港股的下跌,科技股絕對是罪魁禍首。看看那些大型科技股,幾乎全線飄綠,簡直是慘不忍睹。美團、小米這些龍頭企業都難逃下跌的命運,阿里、京東、騰訊、百度等也紛紛跟跌。不過,在一片跌勢中,嗶哩嗶哩(B站)卻逆勢上漲,也算是給市場帶來了一絲慰藉。只能說,在資本市場裡,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永遠的輸家,風水輪流轉啊!
板塊分析:科技、汽車、醫藥集體下挫
除了科技股之外,汽車股和新能源車股也跌得相當慘烈。吉利汽車跌幅超過9%,簡直是斷崖式下跌;比亞迪股份、零跑汽車也跌超8%,長城汽車和小鵬汽車同樣未能倖免。比亞迪再次祭出價格戰的大旗,宣布6·18“百億補貼雙元搶先購”活動,這無疑給本已承壓的市場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這種價格戰的加劇,只會讓投資者更加悲觀,畢竟股價最終還是要回歸基本面的。想想台灣的福懋油,要是也搞這種價格戰,小股民還不哭死?
再來說說醫藥外包概念股和生物醫藥股,同樣是跌聲一片。榮昌生物跌超10%,再鼎醫藥跌超6%,君實生物跌超4%,藥明生物、藥明康德等也跟著遭殃。主要是因為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制度即將迎來重大修訂,這意味著藥企的日子可能更不好過了,必須主動降價“擠水分”才能避免被懲罰。唉,看來以後生病吃藥,可能真的會更便宜一些,但也苦了這些藥廠了。
核電、航空板塊逆市上揚:特朗普政策與航空業復甦成推動力
當然,股市也不是完全沒有亮點。核電股和電力股就表現得相當搶眼,中核國際更是暴漲超過129%,簡直是讓人瞠目結舌。中廣核礦業和中廣核電力也分別上漲超過8%和3%。這主要是受到特朗普政府推動核電發展的政策刺激。據說特朗普計劃在2030年前啟動10座大型核電站建設,並在2050年前將美國核電產能翻四倍。只能說,政治的力量真是強大,可以左右股市的走向。
另外,航空股也表現不俗,中國航空漲超5%,中國東方航空股份、中國南方航空股份也漲超3%。這得益於航空業的逐漸復甦。各大航空公司陸續披露了2025年前4月的經營數據,客座率同比普遍增長。看來,疫情的陰影正在逐漸消散,大家又開始願意坐飛機出行了。不過,想到端午節連假機票的價格,還是讓人有些心疼荷包啊!
資金流向:南向資金淨流出,港股吸引力能否持續?
從資金流向來看,當天南向資金淨賣出15.07億港元。其中,港股通(滬)淨買入18.56億港元,但港股通(深)淨賣出33.63億港元。這顯示出資金對於港股的態度仍然比較謹慎。那麼,港股的吸引力究竟能否持續呢?這恐怕還有待觀察。畢竟,現在美金匯率波動這麼大,誰也不敢輕易All in啊!
中信證券觀點:港股IPO熱潮與市場定價權轉移
中信證券指出,最近A股公司密集赴港IPO,是出海戰略、制度便利和港股流動性改善等多重力量共同推動的結果。他們認為,優質核心資產在港股正式交易後,短期內會活躍對應A股的交易,部分核心資產的定價權可能會逐步南移。這意味著港股市場的吸引力正在系統性提升,資產供給結構和質量在持續提高,流動性也在海外資金回流的背景下趨勢性改善。從歷史上看,港交所每一輪制度的改革突破,都帶來了順應時代特徵的牛市。但說實話,這種專業分析聽聽就好,股市瞬息萬變,誰也無法準確預測未來。就像謝金河說的,投資還是要謹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