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德威的财务困境:盈利神话的破灭?
营收与净利的双重下滑:光伏产业的寒冬
固德威,这家曾经在科创板上风光无限的光伏企业,最新发布的财报却让人大跌眼镜。2024年,营收67.38亿元,同比下滑8.36%,这数字背后,是整个光伏产业面临的寒冬。更令人震惊的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竟然亏损了6181.04万元,去年同期可是盈利8.52亿元啊!这冰火两重天的反差,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看错了报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惨不忍睹,直接亏损1.94亿元,去年同期盈利8.06亿元。这说明什么?说明固德威的主营业务出了大问题,不是靠“歪门邪道”的投资收益,就能掩盖的。
光伏产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遥想当年,光伏企业躺着都能赚钱,现在呢?技术没突破,成本降不下来,只能硬着头皮打价格战,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亏钱。固德威的业绩下滑,恐怕也难逃这个怪圈。当然,也许刘扬伟会觉得这只是小菜一碟,毕竟鸿海的摊子铺那么大,这点波动不算什么。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辛辛苦苦投进去的钱,难道要打水漂吗?
现金流告急:激进扩张的反噬?
“不分红”的背后:资本市场的无奈选择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3亿元,与上年同期的10.34亿元相比,简直是断崖式下跌!这说明固德威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在往外掏钱。钱都去哪儿了?恐怕是前期扩张太猛,摊子铺得太大,现在消化不良了。更让人无语的是,公司竟然宣布2024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这简直是对投资者赤裸裸的伤害!
股民们拿着股票,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分红改善一下生活,结果呢?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公司可能会说,是为了未来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投入研发。但说实话,这种说辞听多了,也就麻木了。与其画大饼,不如实实在在的分点红,哪怕少一点,也能安抚一下受伤的心灵。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投资变成“王文洋包养”事件,看似风光,实则空虚。
这家公司的现金流状况,着实令人担忧。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考虑过出售部分资产,或者引入新的投资者?如果实在不行,恐怕只能祈祷光伏行业能早日回暖了,不然,等待他们的,恐怕是更加严峻的挑战。要知道,资本市场可不是慈善机构,优胜劣汰才是常态。
科创板上市之路:募资与扩张
募资用途的审视:研发投入与市场扩张的平衡
回想起固德威当年登陆科创板,那也是风光一时。2020年9月,以每股37.93元的价格发行2200万股,募集了8.34亿元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也有7.76亿元。这笔钱,对于当时渴望扩张的固德威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招股说明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钱要用于智能光伏逆变器生产项目、智慧能源研发楼项目、全球营销及服务体系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听起来都很高大上,对吧?
但问题是,这些钱真的都用到了刀刃上吗?研发投入有多少?市场扩张的效果如何?这些问题,恐怕只有固德威自己心里清楚。毕竟,资本市场的游戏,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雾里看花,谁又能看得真切呢?不过,从现在的业绩来看,当年的募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难道是钱没花对地方,还是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亦或是,管理层的能力有限,无法将资金转化为实际的效益?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说起募资,就不得不提一下保荐机构东兴证券,以及保荐代表人王会然、曾冠。他们可是从固德威的上市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保荐及承销费用高达4298.83万元!当然,人家提供了服务,收费也是理所当然。但问题是,保荐机构有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对固德威的经营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估?如果当初的尽职调查不够深入,导致投资者踩雷,那他们也难辞其咎。
股权激励与分红:上市公司的“慷慨”与“现实”
高管套现离场?投资者权益如何保障
固德威上市后,也进行过几次股权激励和分红。2021年、2022年都大手笔分红,又是派现金又是转增股本,看起来相当慷慨。特别是2023年,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5元,还每10股转增4股,这操作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分红和转增,最终受益的都是谁?
一方面,高管和原始股东可以通过减持套现,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中小投资者呢?拿到手的现金红利,可能还不够交税的。而且,转增股本虽然增加了持股数量,但同时也稀释了每股的价值。说白了,就是把一张饼切成更多块,看起来多了,但总量并没有变。更何况,如果股价下跌,那转增的股本就成了烫手山芋。不禁让人想起仁宝股價的起伏,看似红火,实则暗藏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固德威在进行这些操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回购股份。这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稳定股价?还是为了配合高管减持?亦或是,为了完成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问题,恐怕只有内部人士才能给出答案。作为投资者,我们只能擦亮眼睛,小心谨慎,不要被表面的“慷慨”所迷惑。
固德威的未来猜想:技术创新还是价格战?
在“青鸟”行动如火如荼之际,光伏产业能否迎来新的曙光?
面对当前的困境,固德威的未来在哪里?是继续在价格战的泥潭里挣扎,还是痛定思痛,加大研发投入,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如果继续打价格战,那恐怕只会越陷越深,最终被市场淘汰。但如果加大研发投入,短期内又难以见到成效,而且风险巨大。毕竟,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更需要承担失败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整个光伏产业的未来又在哪里?在台湾,“青鸟”行动如火如荼,民众对未来充满期待。但对于光伏企业来说,仅仅依靠政治口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以及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如果政府能够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那光伏产业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否则,恐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行业走向衰落。
当然,也有人会说,光伏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如转型去做其他更有前景的行业。但问题是,转型谈何容易?需要重新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才,而且成功的概率并不高。对于固德威来说,或许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拓展海外市场,或者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拿出勇气和决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毕竟,商场如战场,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就像苏花公路一样,看似风景优美,实则步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