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贝莱德再换帅:外资公募“水土不服”?真相竟是…

贝莱德基金高层人事再变动:郁蓓华接任总经理

蓝鲸新闻3月15日讯,贝莱德基金再次迎来高层人事变动。公司正式公告,郁蓓华将出任总经理一职,接替因个人原因转任高级顾问的原总经理陈剑。这一人事调整,标志着贝莱德基金在中国市场发展战略上的又一次重要调整。
陈剑卸任:过渡时期的选择?

陈剑是贝莱德基金资历最老的员工之一,早在2020年4月便加入公司担任督察长。今年2月,在原总经理张弛离职后,陈剑曾短暂代理总经理一职,随后正式“转正”。 拥有法律背景的他出任公募基金总经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更像是在贝莱德基金总经理人选青黄不接之际的权宜之计。

  • 陈剑的贡献与转型

    如今,陈剑选择退居幕后,贝莱德基金官方也对其过往的贡献表达了由衷的感谢。虽然卸任总经理,但他仍将以高级顾问的身份继续为公司提供战略指导。
    新帅登场:郁蓓华的辉煌履历

新任总经理郁蓓华的加入,无疑为贝莱德基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她拥有着令人瞩目的职业履历,尤其是在浦银安盛基金长达12年的总经理任职经历,更是备受业界称道。

  • 浦银安盛的崛起之路

    在郁蓓华的带领下,浦银安盛基金的公募规模从最初的55亿元一路攀升至3570亿元,排名也从第56位跃升至第26位,成功跻身中型基金公司的行列。她被誉为浦银安盛的“灵魂人物”,对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丰富的本土经验

    除了在基金行业的深耕,郁蓓华还曾在招商银行工作多年,历任招行宝山支行副行长、招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招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等多个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本土管理经验。这对于贝莱德基金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贝莱德的期望:范华的展望

对于郁蓓华的加盟,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范华表达了高度的期待。她表示:“我们期待郁蓓华凭借其丰富的本地经验,推动公司业务增长,深化客户关系,推动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范华的这番话,也充分体现了贝莱德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对于郁蓓华的信任。
人事震荡:本土化磨合的阵痛?

近年来,贝莱德在中国区的人事变动颇为频繁,高管离职、新帅上任的消息不断。这一系列的人事调整,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外资公募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担忧。

  • 亚太区架构调整与中国区人事变动

    从去年年初贝莱德调整亚太区高管架构开始,中国区便开启了密集的人事变动。范华在2024年2月加盟贝莱德,担任中国区负责人,统管贝莱德建信理财和贝莱德基金。紧随其后,贝莱德基金总经理张弛离职,与郁蓓华形成了职位互换;副总经理、投研总监陆文杰也在年中离职。

  • 范华的回应:创业公司的常态?

    面对外界的质疑,范华曾公开回应称,国内的外资公募成立时间较短,更像是“创业公司”,高管变动频繁属于正常现象。她认为,贝莱德基金正处于磨合阶段,海外员工对国内环境不熟悉,国内员工对海外管理方式不适应,一定程度的调整是正常的,且这些变动都是“正面的”,属于“及时纠错”。
    产品策略转变:从主动权益到多元布局

除了人事调整,贝莱德基金在产品布局上也开始显现出新的变化。

  • 早期试错与“水土不服”

    在展业初期,贝莱德基金发行的前几只产品均为主动权益类基金。然而,由于市场行情不佳等原因,这些产品的净值表现并不理想,也让贝莱德一度被贴上“水土不服”的标签。

  • 多元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

    2024年以来,贝莱德基金开始转向多元化布局,在已发行的7只基金中,仅有1只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其余则包括债券型基金、沪深300指增、中证A500指增等。有内部人士将这种策略转变比喻为“建房子”,认为多元布局能够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发力指数与固收:贝莱德的未来方向

作为全球最大的资管集团,贝莱德一直以其在指数投资领域的优势而闻名。进入中国市场后,贝莱德也开始逐步发力指数和固收产品。

  • 指数产品:ETF的中国之路

    市场曾期待贝莱德能够将其在指数投资方面的经验带入中国,尤其是在低费率ETF方面。三年之后,贝莱德终于开始布局指数产品,除了两只指增基金外,还发行了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基金,规模达到50亿元,占公司总规模的40%。

  • 固收与To B:外资公募的渠道挑战

    据了解,贝莱德中国未来的发力方向还包括债券类ETF、海外资产(QDLP、QDII、互认基金等)。然而,与本土内资基金公司相比,外资公募在渠道方面仍存在劣势。无论是富达的养老业务,还是贝莱德的海外QDII,都绕不开“垒规模”的阶段。这也或许解释了为何外资基金公司纷纷转向固收产品,做To B的生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